论大同法华寺建筑布局与文化内涵

2022-06-25 11:56鲁雁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8期
关键词:院落

鲁雁彬

摘 要:法华寺原址仅存一座明代圆形覆钵式砖塔,旧称“白塔”。1984年,大同市政府对此塔进行修复时,在塔顶天宫中发现民国时期所撰《法华经》一部,因此得名“法华塔”。2008年,大同市政府在法华寺原址开展整体修复工程,塔寺修复后正式命名为“法华寺”。法华寺整体呈四进式院落布局,文章对大同法华寺建筑布局与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同法华寺;院落;法华塔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27

1 法华寺的历史沿革

大同法华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北隅(图1),从辽、金、元至明、清时期,大同府城的格局规划一直沿袭北魏里坊制模式,塔寺街为坊间的主要街道。清道光《大同县志》载:“新寺,在城东北,明时建,久废,砖塔存。今其地名塔寺街。在街西存有慈云庵。”由此可知,法华寺在明代就已存在,且塔寺街内存有僧寺、尼寺,佛教发展较为兴盛。

现今的大同古城内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以四牌楼为中心点,将城内规划成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方。城内整个道路系统呈棋盘式格局,交叉口多为“十”字和“丁”字形,街巷纵横,里坊交通,如身之骨架、树之干枝,功能分明,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活动,延续大同古城的生命与活力。

法华寺原址仅存一座明代圆形覆钵式砖塔,旧称“白塔”。塔通高18米,塔座为双层束腰八角须弥座,塔座之上为白色塔身,下细中粗,形如宝瓶。1984年大同市政府对此塔进行修复时,在塔顶天宫中发现民国时期所撰《法华经》一部,因此得名“法华塔”。2008年,大同市政府在法华寺原址基础上开展整体修复工程,塔寺修复后正式命名为“法华寺”。2016年,法华塔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重光后的寺院整体呈四进式院落布局:第一进院包括山门、天王殿、钟鼓楼等主要建筑;第二进院包括三士殿、伽蓝殿、祖师殿等主要建筑;第三进院包括大雄宝殿、罗汉堂等主要建筑;第四进院包括白塔、藏珍楼等主要建筑。各类建筑错落有致,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寺内现有数十位僧人潜心修习佛法,香火旺盛,是大同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宗教活动场所。

2 第一进院—山门、钟鼓楼、天王殿

2.1 山门

法华寺山门是三间四柱七楼琉璃牌楼,巍峨高大,以黄、绿色琉璃打造出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显示出浓烈的宗教氛围。牌楼上有云龙等图案组成的饰件,五光十色,雍容华贵。牌楼翼角翘起,斗拱层叠,拱门门额用九块草白玉构成,门额正面雕有卷草图额,底座刻莲花纹饰,四柱搭配黄绿琉璃相间的云纹和绿柏图案(图2)。

法华寺内部为清修之境,山门作为尘嚣世界与清修净土的分界线,让人远离烦恼,创造出清净和谐的佛教意境,又仿佛是一座由尘世到达净土彼岸的桥梁。山门引导大家走进法华寺,探索《法华经》中所讲的方便法门,安乐、恭敬德行和慈悲美德。

2.2 钟鼓楼

法华寺的第一进院,主建筑为天王殿,殿前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相互对称,为圆形两层攒尖顶式的建筑形式。下层设廊柱8根,砖砌成室,上层敞亮,周有围栏光滑亮洁,木纹清晰可见,看起来颇似北方牧民所居住的蒙古包,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毡包形文化特点,这不仅在塞北地区,在全国来说都是很罕见的(图3、图4)。

寺院的鐘、鼓是僧侣们每天作息报时、集合课诵所敲击的法器。所谓“晨钟暮鼓”,就是僧侣们闻钟而起、闻鼓而眠、闻板上殿、闻梆过堂的生活规律。佛教徒对钟鼓声极其尊重,寺院鸣钟以108下为准,象征破除百八烦恼。鸣钟击鼓的手法也有规矩,据《百丈清规记载·鸣钟用杵》,击钟扬声应该悠长。早晨先鸣钟,最后以三声鼓应之。晚上先擂鼓,然后鸣钟。悠扬的钟声缓缓传来,发人深省,引人遐想。

2.3 天王殿

天王殿是第一进院落的主要建筑(图5),中央供奉大肚笑口弥勒佛,弥勒佛背后塑韦陀菩萨,左右两侧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像。

大肚弥勒佛,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形象化地代表大乘佛教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因此深受信众尊重,是中国化佛教的象征。相传我国五代后梁的明州(今宁波),有一个法名叫契此的和尚,出家于奉化岳林寺。此人身矮而腹大,常杖荷一布袋,不知其从何而来,亦不晓其归处,人称“布袋和尚”,他常面带笑容,救济众生,劝化众人信佛,临终时道出自己是弥勒的化身。正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诸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韦陀菩萨立像,仪表端严、威武雄壮,手持金刚杵,身着武士装。韦陀原是佛教护法神大自在天的儿子,以善走如飞著称,他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是僧团、寺院及斋供中最著名的护法神,在中国常被称为韦陀将军。

“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即世界的保护者,在中国也称“四大金刚”,是东、西、南、北四方的守护者,分别指东方持国天,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和北方多闻天。四大天王在佛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人间关系极为密切,一切众生皆在四大天王的保护之下。他们誓愿守护这个世界无有灾难,众生安居乐业,福德财富增长,入于正法,是与世间关系极为密切的守护本尊。

3 第二进院—三士殿、伽蓝殿、祖师殿

3.1 三士殿

法华寺的第二进院落,正面为三士殿(图6),殿内供奉“三大士”菩萨,观音居中,文殊、普贤各居左右。

殿内东、西两壁壁画为《佛会图》,两壁对称绘有八菩萨和十方佛,面相端庄,衣褶流畅,他们皆结跏趺坐彩云之中,祥云缭绕,两端凌空飞舞的飞天微露上体,手捧花盆,神态逼真,绚丽动人。

殿内后壁左侧绘“三大士”菩萨,体态丰腴,凤目微张,樱桃小嘴,与殿内的塑像相得益彰。右侧绘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诸佛菩萨。壁画全部采用沥粉贴金的传统工艺,在佛像、菩萨像身上的璎珞、法器、头饰等部位沥粉、贴金,使画面古朴、浑厚、富丽,人物栩栩如生,衣袂翩翩,极富立体感。

3.2 伽蓝殿

三士殿东侧建有伽蓝殿和祖师殿。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省称。伽蓝殿正中供奉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祗多太子,右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他们护持佛教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印度舍卫国有长者须达多,为了供养佛,用黄金将舍卫国祗多太子的花园铺满,祗多太子感动于须达多长者的行动,于是将花园让出,请佛来住。这便是印度有名的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祇园精舍”),即汉传佛教伽蓝殿的由来。

3.3 祖师殿

与伽蓝殿相对的是祖师殿。祖师殿供奉的是达摩祖师及其弟子。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驻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所以被称为禅宗初祖。

4 第三进院落—大雄宝殿、罗汉堂

4.1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法华寺主殿(图7),殿内供奉的是“三身佛”,中尊毗卢遮那佛、左尊卢舍那佛、右尊释迦牟尼佛。

绘于大殿东西两侧山墙上的壁画为水陆法会图,也称“人神行进图”。后壁绘“十大明王图”,笔画气势磅礴,大技不凡,高约2米,总面积达240平方米,共840多个人物。东壁分三层绘有各类神、人像。西壁亦分三层,绘各类神、鬼、亡魂。

4.2 罗汉堂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配殿为罗汉堂。罗汉堂有《五百罗汉渡江图》中的节选图。画面展现了罗汉在崇山峻岭间,或是降龙伏虎,或是撼山探海,或是聆听讲经,或是端坐习定,或是脚踩水兽,或是坐船渡海,或是飞行空中的各种形像。

5 第四进院—白塔、藏珍楼

5.1 白塔

明清时期的法华寺也称为“塔寺”,先有塔,再有寺,塔寺辉映,也就有了老大同人口中的“塔寺街”。法华寺白塔是建于元末明初的一座覆钵式塔,距今约700年历史(图8)。大同自古地处丝路古道,其宗教建筑受西域文化和边塞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法华寺白塔在早期覆钵塔的式样上,融西域样貌、中国式建筑结构、宗教功能于一身,成为大同市重要的地理标志性建筑。

白塔为砖石结构,高约12米。分为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座于2米高的磚石砌筑的方形台基上。台基周围建有砖砌花墙、围廊、角柱。角柱上置石雕宝珠。台基下两侧开砖券窑洞。有石级踏道可登平台,洞门上有“小洞天”三个石刻大字。塔座为二层,第一层高0.8米,第二层高0.9米,塔座的形状是八角形。塔座的每边长1.78米,周长13.6米。塔座之上是二层束腰,各高0.45米。束腰之上是塔身,也称塔肚,是佛塔的主体结构。塔身下部细,上部粗,并急剧收缩,形如一个下小上大的陶缸,形如倒扣的钵体,因此而得名。在塔身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留一个方形的佛龛,也称“眼光门”,内供佛像,其周围是一个呈方形的黄绿色琉璃图案装饰,龛两侧是两尊金刚雕像,是守护宝塔的如来佛祖的金刚力士。塔身上部是瓶颈式的塔刹,由九层黄、绿、紫三色琉璃砌成相轮八重,周围饰华丽别致的图案,上面置琉璃砌筑的花盖。巨大的琉璃花盖饰以仰莲、宝莲等。整个塔刹冠盖全塔,玲珑奇巧,显示出超脱、崇高的意境。整座佛塔造型精美、奇特,集典雅庄重与潇洒超脱于一体,让人肃然起敬,引人无限遐思。

在中国的宗教文化中,佛塔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代表收藏佛祖舍利的标志,而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用途,有了更多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佛塔可以作为历代佛教中德行高尚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的“墓塔”,也称佛塔、舍利塔,还可以为了适应佛教事业的发展需要,作为专门用于收藏和保存经书的藏经塔,扩大佛塔在佛教中的使用功能。另外,为了彰显和弘扬佛教文化,也有许多用于纪念佛祖事迹和古迹的纪念塔、风景塔等,各种类型及功能的佛塔在中国多达数万座。

佛塔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完全中国化,对传统佛教文化有了很大的延伸和发展。佛塔在佛教之中地位尊贵,意非寻常。佛塔高高耸立,人们俯身礼拜,绕塔修行,发善心恭敬礼佛塔所获的功德胜过百千黄金布施别人,可以灭罪消灾,得福增慧。

5.2 藏珍楼

法华寺藏珍楼位于佛塔北侧,是法华寺第四进院落的主要建筑,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是法华寺内典藏经书的重要场所,殿内经柜中存放有大量佛教经书。

藏珍楼内主要供奉着两部镇寺之宝—十分罕见的以人血书写而成的血书经塔,经塔的作者就是法华寺的住持—万德法师。经塔共有四部,被大德高僧赞为“艺以弘道”“毫端舍利”,分别为《法华经》塔、《楞严经》塔、《金刚经》塔和《无量寿经》塔,藏珍楼内是《法华经》塔和《楞严经》塔。

佛教传入我国以来,有年代可查的最早的写经本是前赵麟嘉五年(320)抄写的《维摩经》,现藏于上海图书馆。进入唐宋,开始有书写经塔的记载。可惜历经“三武一宗”法难,这些古德书写的经塔,大多湮没于历史的尘沙;沙里淘金得以传世的,或供之山寺,或藏于馆阁,芸芸众生极难有机缘一睹其真容。我们现在有幸得以目睹的法华寺血经四塔,是由大同法华寺住持万德法师历时三年刺血书写的。

四塔既备书法之精妙,又兼经文之义理,更有绘画之神韵,另具设计之微细,包罗诸美,气象万千,曾先后在山西博物院、北京、香港、澳门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专业美术馆巡回展览,广结法缘。还应邀赴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展出,轰动祖国宝岛,星云大师观展后连声惊叹“大放毫光”,特书赠墨宝“入佛知见、生如来家”,以示随喜;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传印长老亦题赠“艺以弘道”以表赞叹;百龄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梦参老和尚则题赞其为“毫端舍利”。

如今,《法华经》塔、《楞严经》塔供奉于法华寺藏珍楼内,《金刚经》塔和《无量寿经》塔分别陈列于法华寺塔院东、西书画展厅,四塔血经同寺供奉,实乃难得一见之艺术至宝,亦为大同法华寺镇寺墨宝。法华寺也因之成为古都大同又一处佛教艺术胜地,并与江苏南通广教寺法乳堂所供奉范曾绘十八高僧像遥相珠璧,互成中国当代佛教书画艺术圣地之南北双美。

6 结语

大同法华寺建筑布局高低错落,左右对称,整个建筑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欣赏和感受大同法华寺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对其的保护,让古人留下的丰富遗产闪耀出新的光彩,传承与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院落
“院落党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月季花
院落春秋
西安回坊清真寺建筑的研究
院落春秋
院落春秋
关中传统民居空间构成形态解析
院落春秋
院落春秋
浅谈院落中的气候适应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