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建筑群“礼制”话语表达的空间格局和地理环境

2022-06-25 21:45李兴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8期
关键词:礼制天人合一

李兴国

摘 要:孔子是世界的,孔庙也是世界的。曲阜孔庙建筑群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具有“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其独特纯粹的木构建筑系统、中轴对称的庭院空间设计及交相辉映的艺术手段,都生动诠释了古建筑的艺术风貌,比如碑刻、石雕、彩绘、牌坊等,它们与神圣庄严的祭祀环境一起织绘了雄伟、庄重、清肃、压抑的礼制建筑画卷,政治表征和文化功用极具扩张性。

关键词:天人合一;礼制建筑群;木构;碑石建筑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33

0 引言

曲阜孔庙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中“延续时间最长、从未中断、特征明显而稳定、流播范围甚广、有很强适应能力”①的建筑体系,在规模、工程、材质、彩绘、艺术表现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孔庙经过数千年的创造、融合,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取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建筑风格,这一理念、风格是我国“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②的体现,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③的历史见证。

1 曲阜孔庙的建筑特征和空间环境

曲阜孔庙建筑群源于阙里至圣庙,《史记》载:“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自东汉时期至1949年以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达70余次,历经初建、时修时废、隋唐时期增建、北宋时期迭修、金元时期完善、明清时期鼎盛等更迭,最终形成了前后九进院落,设有殿堂、坛阁、门坊等464间建筑格局。梁思成先生认为“孔庙之扩大,至现有规模,实自宋始。然现状之形成,则清雍正乾隆修葺以后之结果也”,并指出孔庙由“故宅居室三间”,繁衍成国家修建三百余间的大庙宇,“实世上之孤例”。

1.1 曲阜孔庙建筑的特征和表现手段

1.1.1 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

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要采取以单层房屋为主的封闭式院落布置”“几座房屋沿地基周边布置,共同围成庭院”。这种建筑由于院落的阻挡,在外面难以窥探全景,只有逐门进入,才能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曲阜孔庙建筑共分南北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均为空庭,松柏苍茂。第四进以北庭院的建筑宏伟,形成以大成殿即“庙”的祭祀空间为核心,以内庭空间即十三碑亭、奎文阁、寝殿为次中心的整体建筑群落。这九进院落以中轴线展开空间布置,左右对称。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碑亭。从大成门起,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东路为承圣门、诗礼堂、崇圣祠、家庙,是祭祀孔子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等,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这种院落式的空间格局通过前奏院落“在空间上的收放、开合变化,反衬出主院落和主建筑压倒一切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是在平面上纵深发展所形成的建筑群与庭院空间变化的艺术”。

1.1.2 以木构建筑为主要的房屋结构方式

以木构建筑为主要的房屋结构方式。院落式的庭院布局是在水平面上延伸获得景深式的效果,而木构建筑的房屋设计则向空中拓展,以突显孔庙建筑的崇高地位。首先木构建筑以木料为主要构材,通过“梁柱式”的“构架制结构”“依梁架层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之应用,遂形成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其功用且收‘上尊而下卑,则吐水疾而溜远之实效”。其次斗拱是木质结构的关键。拱架在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还有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斗拱在空中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和艺术塑造性,奎文阁“三层檐均承以斗拱,并平坐斗拱共为斗拱四层。但上层腰檐的外缘平坐四周施擎檐柱及绦楣子。平坐斗拱掩以雁翅板,故骤观唯上下两檐斗拱为显著”。大成殿“其殿身檐柱及内柱则均木制,殿斗拱下檐单杪双昂”。只是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起装饰作用”。

1.2 “家国同构”—曲阜孔庙的地理环境

曲阜孔庙是家庙,也是国庙,首先庙中所有建筑着眼于总体布局,大成殿位于中轴线上,追求“向心内聚”,体现大一统思想。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寝殿是次中心,标示了孔庙建筑群的至高等级和儒学精神的“复合”空间。其次应注重单体建筑,如廊庑、殿、门、坊等的搭建和氛围塑造。孔庙“空间、体量、形体、尺度、比例以及其布局的均衡与对称、色彩等要素的巧妙构思等,使其建筑、植物、道路、廣场的有机结合,铺陈出有如序曲、高潮、结尾般的纪念性乐章”,这既突出了主体又使得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

彩画绘饰。曲阜孔庙建筑屋顶采用琉璃瓦有黄色、绿色、灰色三种,中轴线上的建筑大成殿、大成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碑亭系黄色,临近建筑呈绿色,外围为灰色,但德侔天地坊、道冠古今坊为黄色琉璃瓦,体现出对孔子的崇敬和仰慕。

泮池与壁水。水为理性之物,作为孔庙的前导空间性设计,泮水和壁水桥设在棂星门和弘道门前,按照周礼,“泮之言半者,半水者,盖东西以南通水,以北无水也”,泮池位于棂星门外,是孔庙中内外空间的界定和过渡,系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表征,为进入大成门祭祀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

树木。孔庙中轴线东西两侧柏树森森,四季常青,象征儒学的生命常青、历久弥新,各种侧柏、圆柏、银杏相生,挺拔而古拙,共有树木1800余株,营造了庄严而神圣的祭祀环境。

甬道和海墁。甬道是古建筑群中的道路,是一种古朴的庭院交通方式,庭院的大小决定甬道的砖趟,砖趟力求奇数,依品位高低,分三、五、七、九不等,中部略高,两侧偏低,便于排水。甬道之外的广场铺地称为海墁,建筑理论中有“竖铺甬道横铺墁”的说法,目的是形成纵横交错的地理环境。

孔庙“就是通过宫前建筑和庭院空间上的纵、横、纵和收、放、更放的变化对比”,以及木构建筑的匠心艺术,强化孔庙的最高建筑规制,并利用建筑环境气氛的感染力,来达到尊孔祭孔的政治目的和伦理功用。从这个角度讲,孔庙建筑是宫殿建筑和礼制建筑的合一。7064BAC4-8388-442F-B309-8DAA412E52D8

2 木构、碑石元素在孔庙“礼制”建筑群的塑造功用和实践表达

曲阜孔庙既是儒家文化的摇篮,也是儒家文化最为厚重的承载。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强调道德和礼制,人是社会属性的从属者。三孔遗址的宫殿、祠庙、宅邸无不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人与人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等级秩序又借助于木构建筑和碑石得以强化。

2.1 “门堂之制”—孔庙“礼制”建筑群的构思设计

“礼者,天地之序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礼记》第一次从理论学的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线空间布局对体现社会等级秩序的主体功能。

门堂。院落之间的中轴线上的门,既可分隔空间,又可营造肃穆气氛,中门两侧的腰门和掖门是辅门,起到辅助交通联系和衬托主轴建筑的功用,外门如棂星门、道冠古今坊、德侔天地坊、毓粹门、观德门等是进入大成门的引导门,有效渲染了孔庙建筑的庄严肃穆。进入大成门后,除内宅门和礼器库外,不再设外门。除了门堂,孔庙从建筑开间、屋顶样式、斗拱踩数、顶瓦色彩、彩绘图饰等无不受到礼制规定的约束。

2.2 木构建筑在“礼制”建筑群中的功用

清代《营造法式》《工部工程造法》规定,官式建筑中建筑物之平面尺寸、柱高、构件之断面要按建筑的性质、规模而定。曲阜建筑仿照皇宫建筑布局,大成殿九脊顶,重檐歇山式;奎文阁高两层,檐三重,九脊顶。这些建筑不仅要能满足祭祀孔子的使用要求,而且要严守繁缛的礼制规范和等级制度。

屋顶制式。庑殿顶为皇宫主殿专用,歇山顶只限王及寺观用,公、侯、贵、官和庶民只能用两坡的悬山或硬山屋顶。曲阜孔庙突出大成殿主体地位,屋顶等级按照重檐、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排列。中轴线上的奎文阁、大成殿、寝殿、十三碑亭形制最高为重檐歇山,东、西两路崇圣祠和启圣殿次之,为庑殿顶,除弘道门外中轴线上的门均为歇山顶,而其他房间采用硬山顶。

斗拱和昂的装饰功能增强。明清建筑由于使用了砖石,斗拱承重作用减弱,“原有的由斗拱、柱头枋、明栿形成的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的铺作层就失去了保持构架整体性和挑檐的作用,变为装饰层和建筑等级的象征”。同时昂也变为“假昂”“阁所用昂均为平置假昂,后尾不挑起,为明清标准做法”,所有的这些旨在说明孔庙建筑礼制等级封建观念的强化,建筑的实体功能消失。

房屋间数的等级设计。在木构建筑中,以间为单位,采用模数制的设计方法是其特点,《营造法式》对房屋性质和规模做了详细的规定,建屋时“只要确定了性质、间数,按所规定的枋的等级和分数建造,即可建成比例适当、构件尺寸基本合理的房屋”。孔庙大成殿广九间,深五间;奎文阁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大成殿级别最高,其他次之。

彩绘的级别。彩绘主要出现在檩枋部位,檩枋一般分成枋心、找头、箍头、盒子、皮条线等,大成殿和奎文阁的彩绘属于和玺彩绘中的双龙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这种严格级差和尊卑贵贱佐证了古代是受礼法约束的等级森严的社会。

2.3 碑石元素在孔庙“礼制”建筑群的体现

孔庙建筑是一部儒学文化的百科全书。从殿、堂、门坊的命名称谓,到门窗、阑额的装饰图案,无不传递着仁、礼、孝的伦理精神。作为等级和礼制的象征手段,碑石的选用不可或缺。

大成殿。大成殿“立于重层石阶基之上,阶基之前更出月台,绕以栏楯。殿四周廊檐柱均用石制,其前面十柱均雕蟠龙围绕,上下对翔,至为雄伟”,回廊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上有浅雕盘龙飞舞,殿下双层台基,前有两层大型浮雕龙陛,四周围以双层石栏,上层为火焰宝珠柱顶,下层为重层覆莲瓣柱顶,石栏下东、西、南三面突出了24个石雕螭首,雕工古朴,气势恢宏,庄重肃穆,让人感到“祭孔如祭天”的气氛,尤其是前面10根龙柱的雕饰已超过皇宫,体现了孔子“生民未有”的地位。当然奎文阁、寝殿等亦遵此制。

十三碑亭。计金亭二,元亭二,明清亭九,犬牙交错,“勾心斗角”,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这些建筑无一例外都彰显了孔子至圣先师的历史地位和封建政权强化礼制纲常的伦理观。

砖石铺道。从铺装材料上讲,以青砖为主,水泥砖次之,石材偏少,朴素简约,铺装等级同建筑物相匹配协调。棂星门到圣时门为青砖,圣时门到弘道门为青砖夹水泥砖,自弘道门始,礼制等级加强,“弘道门到大中门为青砖夹一道600毫米宽石材,从大中门到同文门为两道360毫米宽石材夹青砖,从同文门到奎文阁为三道石材夹青砖,从大成门到大成殿同样是三道石材夹青砖,从大成殿到寝殿的道路变为三道石材夹青砖,寝殿到圣迹殿的道路为两道石材夹青砖,石材宽度为380毫米”,这些变化都是为了和主体建筑的规格等级相协调。

除了木构、碑石元素,水系、松柏、“九五”数字等也是儒家文化传承的载体。泮水和人工河既是儒学源远流长的象征,也是儒家践行积极入世的反映。松柏象征儒学高洁、独立、坚毅、永恒,是“礼之于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的写征,九进院落、纵向五重门、横向五道门等均体现了孔子“九五之尊”的神圣和他应有的礼遇。

3 木构建筑与碑石建筑的“和合”

曲阜孔庙是集庭院、木构、碑刻、石雕、彩绘、古木等文物遗迹于一体的“礼制”建筑,这种官式建筑在性质、布局、间数、屋顶制式、斗拱、色彩等方面都有规定,营造了庄重、雅正、肃穆的祭祀氛围,在建设规模、建筑技术、建筑艺术风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古建筑在明清之际发生了重大演化,传统木构建筑呈现新的阶段特征。

3.1 砖石架构的引入以及传统木构建筑的演变

中國古建筑历史悠久,汉代以前的建筑大都是土木混合结构或木构架建筑,不能长期保存,唐以后建筑多以木构建筑为主,砖石较少,宋金元时期木构架开始简化,“材分制”改为“斗口制”。明清时期建筑构架进一步简化,斗拱承重功能减弱,等级装饰作用凸显,“它在明清建筑中逐渐成为装饰品,斗拱成为装饰,是由梁头伸出,直接上承檐槫的重量,起了挑檐的作用开始的”,这是因为“从明以来大量使用了砖墙,砖墙就不像土坯墙那样需要出檐深远来保护,以防风雨的侵蚀”,正是由于砖墙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木构建筑在实践中趋向礼制化和等级化。7064BAC4-8388-442F-B309-8DAA412E52D8

3.2 明清碑刻石雕技术程序化、工艺化的推进

碑刻石雕大都取材天然石料,其坚实、耐风化,与统治者永垂千古的理想相吻合,可以说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建筑都离不开石雕装饰构件。随着明清造园之风的盛行,明清石雕建筑艺术在承袭宋元装饰纹样和技法的基础上,技艺日渐精湛。大成殿、奎文阁、十三碑亭的台基、阶梯栏杆、走道、中庭、龙柱、碑碣等皆为各种石雕艺术形式的有机组合。大成殿蟠龙石柱则借鉴木构建筑原理,将“石柱与木合构将柱头凿卯,以接受木阑额之榫头”,并通过雕饰,使曲阜孔庙显得庄严华丽,再绕以白石栏杆,尤为纯净雄伟,威严庄重。正是借鉴了木构建筑的榫卯原理,碑刻石雕技术更加成熟、程序化。

3.3 木构与碑石在现实性上的“契合”

中国建筑特征形成有两种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木构建筑艺术性强,等级分明,但易遭破坏,比如大成殿,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庙宇与书籍俱为灰烬”;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大成殿竣工;贞祐二年(1214),又毁于兵火;元大德六年(1302),大成殿重建;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曲阜孔庙再遭雷击起火,大成殿等120余楹建筑化为灰烬;清雍正二年(1724),曲阜孔庙又毁于雷电火,重修6年方才完成。

大成殿的灾难源于木构建筑的易燃性,而碑碣则不然,虽然历代封建王朝和衍圣公府把浩劫归结为天灾,但实情大家都心知肚明,正是出于此种情形考虑,雍正皇帝才大量使用石柱、砖石结构进行重建,因砖石结构的引入,大成殿至今安然无恙。当然随着明清时期南方徽派、闽派、粤派等建筑大量使用磚石结构,孔庙、孔府建筑也要顺势而为,这是建筑发展的规律使然。

正是出于儒家理想人格和现实性的考量,在木构建筑原理基础上,我国传统建筑逐渐向砖石架构演变,木构、碑碣、石雕艺术越来越成为一种装饰手段。当然这种更迭演变,不是背离、抛弃,而是借鉴、传承、契合。

4 结语

总之,孔庙作为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是孔子后人奉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历代帝王将相顶礼膜拜和尊孔崇儒的礼制性地标建筑,更是弘扬儒家显学的道德教化圣地。深入研究孔庙建筑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和地理环境,加强孔庙文物保护修复和利用,具有新时代价值。

注释

①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概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1-2.

②③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3.

参考文献

[1]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概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彭蓉.中国孔庙建筑与环境[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4]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2.

[5]宗白.中国古建筑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7064BAC4-8388-442F-B309-8DAA412E52D8

猜你喜欢
礼制天人合一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Contents and Abstracts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土默特地区礼制的研究状况与研究价值简述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
明代文官丧葬公文与丧礼制度建设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