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地方民俗文化构建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策略分析

2022-06-25 18:16毛铃铃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民俗文化构建策略

毛铃铃

摘要:地方民俗文化是历史流传的传统文化,属于地区固有的一种文化形式,语文是我国的传统学科,肩负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重任,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既能丰富课堂内容、构建趣味课堂,又能进行民俗文化传承,以及提升语文学科的影响力。本为主要以泸州地方民俗文化导向,通过相关课题研究,并紧扣部编版语文教材,论述如何运用地方民俗文化构建小学语文趣味课堂。

关键词:民俗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基于语文知识的人文性特征,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占据首位,而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必须构建趣味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地方民俗文化是构建趣味课堂的有效途径,如何充分运用民俗文化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空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全体语文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泸州的舞龙舞狮、泸州分水油纸伞、泸州纳溪蝴蝶画等等,都是教师构建趣味性语文课堂值得开发的当地优秀民俗文化教学资源。

一、开发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文化认同感

地方民俗文化是地区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不同的地区有其固有的民俗文化,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对于地区文化的发展举足轻重。如天津泥人张、泸州舞龙舞狮等等,这些都是不同地区的文化,将其融入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尝试将民俗文化融入教育时,应采用多媒体平台,将不同的习俗文化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更加了解当地民俗文化,提高其文化认同感。部编版教材中收编了有关于描写传统文化的精彩文章,如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其中描写了老北京人过春节前后的景象。北京人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那么本地的传统节日如何呢?此时教师借助多美媒体平台播放泸州舞龙舞狮的视频,并搜集相关训练材料,关于舞龙舞狮训练的视频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1]。舞龙舞狮需要表演者具备灵活轻盈的体态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对于表演者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将泸州舞龙舞狮相关视频进行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加之舞龙舞狮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抑或者喜庆的日子里都会出现,部分学生或有所了解,在多媒体的展示下,学生对于舞龙舞狮这一传统文化也会进一步了解。带着传统文化学习《北京的春节》,在多种文化的感染下凝聚学生的思想,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北京有北京人的民俗文化,泸州有泸州人的民俗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构成了一个文化强国。

二、口语交际,给予学生民俗文化展示空间

口语交际是教材中至关重要的板块,口语影响着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口语交际在部编版教材中大部分单元都有,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师可以尝试在口语交际实践中融入民俗文化,既能丰富口语内容,又能在口语交际中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为例,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有声有色讲故事,讲述自己熟知的故事、传统文化等等,在交流中教师可以融入泸州分水油纸伞的故事,泸州分水油纸伞起源于光绪八年,是泸州固有的一种民俗文化,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油纸伞制作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民俗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较大,尤其是地区学生,固有的民俗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程度。在教师讲述相关内容之后,鼓励学生积极讲述自己自己熟知的民俗文化,抑或者传统文化习俗等等,学生在讲述中处于课堂主体地位,趣味性课堂也会在学生的积极响应中进一步构建。相较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更具影响力,这就如同陕西的秦腔、天津泥人张等等,民俗文化更具地域性特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不断尝试开发民俗文化教育价值,丰富课堂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三、激趣导入,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构建趣味课堂是相辅相成的,部分学生对于教材文章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民俗文化,尝试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民俗文化的作用下构建和谐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琥珀》时,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蜘蛛和苍蝇被松脂包裹最后演变为化石的故事,即文中的琥珀。教师在教学这一节文章时,可以借助泸州纳溪蝴蝶画导入,蝴蝶画主要以蝴蝶翅膀为原料,经科学方法回软、展翅、防蛀、防腐、干燥、定型以及后期制作30余道手工工序,拼貼成有国画、油画、水粉画效果的工艺画[2]。蝴蝶画的原材料是蝴蝶的翅膀,那么《琥珀》这篇文章中与蝴蝶画相似,以民俗文化纳溪蝴蝶画将学生引入文章中,倡导学生积极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兴趣是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民俗文化融入的主要目标是构建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语文教材教学目标全面落实的情况下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地方民俗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中已经全面实施,实践证明民俗文化对于学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在地方民俗文化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也在学生的积极响应中有所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地方民俗文化构建趣味课堂是全体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民俗文化与语文知识存在共通性,二者融合是必然趋势。在地方民俗文化的融入中,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环境更加活跃。本文主要结合泸州舞龙舞狮、泸州分水油纸伞、泸州纳溪蝴蝶画三方面展开了论述,以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蒋燕. 民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7.

[2] 蒋亮宝. 让民俗文化资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 基础教育论坛, 2017(6):2.

本文系“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泸州市民俗文化研究会”2021年度课题《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地方民俗文化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Lzms2021-1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民俗文化构建策略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