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习惯的家庭影响研究

2022-06-25 20:15陈钇志
民族文汇 2022年32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儿童

摘 要: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其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家校合作是重要的引导方式,家庭要积极参与儿童教育过程并发挥相应的影响。本文选择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学习习惯的家庭影响作为研究方向,分析家庭在儿童学习习惯养成中的重要性,分析家庭在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习惯养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进行有益的尝试及探索。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习惯;家庭影响

习惯是指人的行为倾向,而学习习惯(Studying Habbits)是指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符合个体认知规律的自动学习行为模式。[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帮助提升个体成长能力的有效策略,满足终身学习需要的重要环节。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其身心发展正处于特殊时期以及社会对其即将到来的学习内容上的新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家庭是儿童此时大部分时间所生活的地方,儿童的生活起居以及部分学习活动均是在家庭完成,家庭对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负有责任,家长必须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

一、家庭在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习惯养成中的影响分析

加强儿童学习习惯培养,要明确习惯培养的目标和优势,让儿童明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加以规范。教育是规范儿童养成的重要手段,只有从认知水平上得到提升,才能够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不断的提升习惯培养效果。儿童成长阶段往往有很多重要的品质,比如质疑、求知、自省等等,任何品质都源于儿童的习惯修养培育,只有真正让他掌握习惯的力量,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成长。

(一)家庭为儿童学习习惯养成提供环境支撑

环境是最好的教师,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儿童学习习惯养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早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不同的家庭又存在着各不相同的内部环境,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家庭环境指的是由家庭居住情况、经济情况以及为儿童提供的学习上的具体帮助等条件构成的,这一层面的家庭环境为儿童的学习成长构筑了现实的空间和条件,也因此对他们学习习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精神层面的家庭环境更多强调的是由家庭的文化氛围、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等构成的家庭风气。与物质层面的家庭环境相比,精神层面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是更加潜移默化的,不同的家庭对待学习有着不同的看法,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同的教育倾向,家长可以借助和谐的家庭关系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家长为儿童学习习惯养成提供示范支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引导其早期学习习惯形成的阵地,其中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天生有着亲密的关系,熟悉自己孩子的行为习惯,了解他们的喜好,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言传身教也是家长所最经常选择的一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孩子,同时也能够及时的对其影响的结果进行监督评价,对潜在的不良影响进行纠正,在这样的情况下,儿童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自己家长的行为处事方式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以及衡量行为的标准。家长对孩子学习上提出的要求,家长的学习习惯,家长的教育指导方法等都会影响到自己孩子对学习的理解,进而影响到他们总体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家庭在儿童学习习惯形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孩子学习习惯养成重视不够

家长对儿童学习习惯养成普遍重视不够,小学低年级阶段,家长年龄普遍在30岁左右,正处于事业“爬坡期”,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加之,基础教育体系相对完善,父母对于学校有着极强的依赖心理,导致对儿童学习习惯养成重视不够。从儿童成长视角分析,家庭有着引导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责任,这种引导不一定是外显的,但是必须要求我们的家长有这种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意识。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完全是由学校来完成的,自己不用负责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关注,家庭只是一个孩子的生活空间,或是认为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因此干脆不再进行关注,任由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拖延、缺乏耐心以及马虎等问题,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来说都将产生负面影响。正是由于部分家长这种片面的理解,认识不到家庭影响的重要性,导致其错过了参与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不利于孩子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偏差

大部分家长对于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给予高度关注,能够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实施教育,但部分家长的教育思维是存在认知偏差的,他们认为孩子主要教育主体是学校,自己主要是辅助作用,没有将自己作为重要的教育支撑主体;在方法选择上,缺乏計划性、针对性、实效性是普遍的问题,习惯养成是需要不断的反复才能够形成,同时要对养成效果进行对比,以确保习惯养成是否有效,但家长虽然能够对孩子进行指导,但在针对性上仍然存在偏差。还有部分家长盲目崇拜网络资源,热衷于通过手机短视频等渠道收集关于促进孩子学习的方式方法,并积极套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安排教育达到所希望的学习状态。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盲目套用他人的教育理念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在缺乏必要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的情况下一部分家长过于专断,不考虑年龄特点而对孩子提出要求,希望孩子学习上能有更多的进步,然而孩子也可能因此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早早的抹杀了孩子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与乐趣,同时对今后的学校教育造成困难。

三、在儿童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错误影响深远

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培养重视不够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2020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看似针对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对教育资本的干扰进行清理,实际上是校内校外双向治理,特别强调学校教育主体功能,让教育回归本质,提升教育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意见》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进行规范和约束,说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极为严重的“内卷”现象,也说明家长的关注焦点普遍在这一时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家长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只关注了具体的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着错误认知的问题。

(二)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水平一般

家长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自身能力素质。首先,教育理念需要家长自我优化与提升,通过不断学习、观察和与他人交流,逐渐形成正确的教育思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家长的教育常识大多来源于身边人(父母、朋友、同事等等),而这些渠道获取的知识大多源于经验传承和总结,准确度相对较不高,甚至存在很多“土方法”,而能够发挥教育功能的社区、妇联等主体没有发挥教育职能。其次,缺乏方法总结。绝大多数家长在培养和教育孩子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状态,从当前人口出生率来看,大部分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家长都是“头胎”,甚至没有任何的育儿经验,也缺乏经验总结,导致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能力一般,无法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三)家校沟通缺乏有效渠道和手段

家长在家校共育中主动意识不强的根本原因在于沟通渠道不畅,以往孩子家长利用接送孩子时机能够与教师进行简单的沟通,如今,父母亲自接送的比例不足40%,大多都是由隔代长辈负责。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大部分都是通过微信、短信、电话、视频、语音等方式,而且由于教师工作较为繁忙,沟通频次相对不足。加之,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地区自2022年1月以来,基本上许多学校没有开过课,比如哈尔滨地区,孩子的教育责任由家长负责落实,导致与学校教师沟通次数基本上降为零。家长主动意识不强的原因与家校合作不好有关,部分研究成果表明,家校合作主要的手段是家长会、亲子游戏等,而家长真正参与管理、教育、设计及其它内容的少之又少,由于家长无法参与更多的家校合作内容,自然影响他们主动参与和沟通的动力。

四、提升家庭对儿童学习习惯养成效果的策略

儿童时期的习惯培养能够让他们受益终身,并将这一习惯与发展相融合,同步发展。儿童的思维相对简单,教师的意见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因而必须要教授他们必要的成长方法,能够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区分生活中的好与坏,自觉的规避错误的行为,并发挥生活中的优势。

(一)构建有利于儿童学习习惯形成的家庭环境

有利于孩子早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家庭环境应该是能够确保孩子获取知识的行为是没有阻碍的环境,这包括了一个包容和支持孩子学习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畅通交流的沟通渠道,此外相应的物质层面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应在家庭中开辟专门的幼儿活动空间,玩具、图书、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应尽可能地丰富,只有这样,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才会增加。[2]有了必要物质层面条件的支持,孩子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也会更加顺利,一个崇尚学习且注重优良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家庭必然能够在孩子处于可塑性性极强的关键时期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从行为和心理上端正孩子的行为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能够达到的教育效果更加长远,能够让儿童的学习习惯成为终身技能,伴随他们成长。

(二)加大社会环境教育引导力度

为全面提升家长参与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能力素质,必须要加大社会群体教育力度。首先,加强载体宣传力度。目前,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等APP都存在大量的儿童教育垂直KOL,能够给予儿童家长一定的知识支持,但由于文案水平有限,各帐号间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在学习和借鉴时要辨识有效性[3]。其次,社区组织育儿课堂教育。社区作为基础教育和管理组织,应当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指导功能,每月定期组织开设“育儿课堂”,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提升儿童家长的综合能力[4]。最后,提升家长的重视态度。儿童家长要给予足够关注,在儿童学习习惯培养上下功夫。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儿童自主性的关键阶段,也是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一旦错过此阶段,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弥补的。

(三)加大家校合作力度

基于当前资源效益最大化目标,必须要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功能,为儿童学习习惯养成提升最大的支持。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儿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和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5]。家长毕竟不是孤立的专职教育者,有时候他们所需要的是更多的教育方面专业知识的帮助,在家长面对孩子学习习惯问题时束手无策时能够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价值的建议,以弥补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此外,学校将越来越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家长通过与学校教师之间的经常性沟通能够更好的了解到自己孩子在校学习习惯的基本情况,再根据教师给出的建议综合判断以科学的方法提升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极家庭影响,使孩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其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堅实基础。

综上所述,家庭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不论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还是家庭环境的氛围营造都对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有利于今后学习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如今一些家庭在孩子形成相应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得到正视,包括家庭的忽视,家长违反教育规律对孩子形成相应学习习惯的过度指导以及相应对孩子学习习惯形成支持措施的缺乏等。唯有正确认识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促进措施,家庭才有可能在孩子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丽. 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J]. 考试周刊,2021,(37):15-16.

[2]朱丽芬.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探索——基于大班幼儿与一年级新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 福建教育,2022,(08):19-21.

[3]苗诗伟.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 科幻画报,2022,(02):207-208.

[4]陈良.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及其对策的研究[J]. 智力,2022,(03):40-42.

[5]张芳娟. 谈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1,(20):135-136.

作者简介:陈钇志(1997年2月),男,汉族,四川南充,硕士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单位所在省市:吉林四平136000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儿童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