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教育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

2022-06-25 20:15钱永刚
民族文汇 2022年32期
关键词:昆曲教育资源文化遗产

钱永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昆曲,起源于昆山这片江南沃土,其曲调隽永佳丽,音律舒畅优美,被誉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支幽兰。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有“百戏之祖”的美誉。昆曲艺术也是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昆曲急需抢救与保护的迫切性。

明代嘉靖年间,昆山腔迅速流行。人们以“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来形容昆曲的兴旺。但是“物极必反”。美轮美奂的昆曲由于它的高雅,唱法之精炼,节拍之缓慢,韵律之委婉,一字一典之深奥,委难让普通观众接受,这使昆曲远离了广大百姓,悠扬的笛声渐渐低沉。自清末民初以来,多少有识之士千方百计挽救昆曲衰落,却收效甚微。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粹,永葆昆曲的活力,国家政府也对昆曲的优秀剧目加以恢复和整理,创新剧目,对老艺术家的保护及其技艺的传承,青年演员的培养,艺术史料的发掘做了大量的工作。

2.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探索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的新方法、途径和规律,深入持久科学地开展非遗校园传承教育活动,进而提高非遗校园传承的水平和质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在人,传承的根本在学校。校园传承能扭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传承链条濒临断裂的局面,能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一剂良方。在学校中进行发展性、创新性传承,就是在保护其基因和文化生态的同时树立发展性思维,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兼收并蓄和开放包容。

3.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的需要性。

昆曲作为一种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与我们的智慧和灵魂血脉相承,保留着我们最单纯、最古老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的精神财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正被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所冲击。

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创办于1905年,是坐落在江苏昆山千灯古镇的一所百年老校。千灯镇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镇,它也是昆曲的发源地,昆曲鼻祖顾坚的故里。我校是依傍着古镇牌楼的“窗口”学校,古镇的历史赋予我们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我校坚持“文化立校,课程育人”,把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点放在“好学校”文化的“美”“雅”核心特色的构建和核心精神的培养上,这与昆曲“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的艺术特色是遥相呼应的。

因此,“昆曲教育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过程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即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千万年来,教育资源伴随着教育实践,不断积累着、擴展着、丰富着自身精神的和物质的内涵,成为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土壤。

昆曲教育资源: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一种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兼具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和审美价值,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发展、学生美育是一种公共社会资源。

开发运用:我校坐落在千灯,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镇,它也是昆曲的发源地,昆曲鼻祖顾坚的故里。通过对昆曲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主要剧目、人文精神等研究,挖掘出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因素,通过学校的课程、节日、活动等平台载体,进行学科的渗透、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认识昆曲、走进昆曲、欣赏昆曲,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昆曲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作出发源地学校的有益贡献。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笔者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和需要掌握的现有情况,阅读了大量期刊文献。主要以知网为平台进行文献检索,在检索时使用以下控制条件:期刊年限(2011年8月-2021年8月);主题“昆曲教育”,共检索出相关学术期刊116篇、学位论文72篇、会议发言和报纸文章13篇,又以“昆曲教育资源”为主题检索出学术期刊6篇、硕士论文1篇。笔者逐一进行相关信息采集。

1、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对于“昆曲教育”这一领域,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昆曲人才的培养及昆曲的传习情况,其研究对象定位偏向于艺术类的大中院校。例如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秦研究了曲学大师吴梅“指点宫商,携笛公然上课堂”开昆曲作为一门学问并引入高等教育,并将笛韵昆唱传遍南北上庠。上海戏剧学院胡斌通过对生源、师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艺术实践等多方面的具体分析,总结近百年间昆曲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教训,试图完成对“近现代昆曲教育”这一选题的系统性、理论性的深入研究。

关于“昆曲校园”,就有了许多义务教育阶段校本化的实施及课程化的研究,例如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的《小学音乐“昆曲进课堂”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思考》,江苏昆山石牌小学的“雅美昆曲特色建设”,江苏昆山一中心小学的“五雅课程建设”以及昆山千灯炎武小学的“昆曲文化课程”。这些学校都对昆曲艺术进行了校本化的实施和探索,昆曲多以课程化的实施运用为多,其内涵、教育价值挖掘不深,它的取舍,适用性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并未搜到“昆曲作为教育资源的开发”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可见这一方面的研究也较为零碎、粗浅,经验总结不多,理论程度不高。

2、研究的价值

理论价值:

我们通过昆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致力于挖掘和利用昆剧艺术的教育因素,在有效的取舍中,提炼这一“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对课题研究本身来讲,探索昆曲这种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可供借鉴、拓展的路径和方法。

实践价值:

以昆曲艺术为引领,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结合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心理,创生昆曲与学校教育的现代表达,通过一种普及和启蒙,让孩子去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促进师生对于昆曲的文化认同,形成一整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方案。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昆曲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让学生认识了解昆曲,形成“美雅教育”的艺术育人模式。

2、凝练学校的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内涵和办学品位。

3、通过昆曲教育资源的运用实践,探索传承和保护昆曲的学校路径。

(二)研究内容

1、昆曲教育资源的特色内涵和学生核心素养相关性的研究

研究要点:昆曲的发展历程,昆曲的艺术特点,昆曲的剧目名家,昆曲文化传承等文献研究以及在这些基础性研究中有益于学校发展、内涵建设、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的整理提炼。

2、昆曲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研究要点:学生对于昆曲原有认知和兴趣的调查研究,昆曲剧本曲词、昆曲唱腔念白、昆曲舞蹈形体、昆曲曲牌伴奏、昆曲舞台美术、昆曲名家经历、人物魅力的教育因素研究等。

3、昆曲教育资源的运用研究

研究要点:昆曲物态文化建设的研究,昆曲与学科间渗透的研究,昆曲主题活动,昆曲节的举办,昆曲社团的开展,昆曲艺术交流与研学的研究,昆曲教学(活动)案例的研究

4、昆曲教育资源开发运用的保障研究

研究要点:昆曲课程实施的评价,寻求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教师昆曲素养及指导能力的培训提升,“秦峰少儿昆剧团”等昆曲资源的基地建设。

(三)研究重点

研究内容2、3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是体卫艺教育方向的,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传统戏剧,昆曲本身是一种比较高雅的艺术,要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课题研究者首先要扎实自己的理论和专业修养,尤其是对于昆曲内涵及特点的正确认知和把握。课题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应该首先阅读相关的文献,研究剧本,观赏表演,进而从中挖掘出对于学生有益的教育因素。其次在课题研究中,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在此基础上,从尝试性的活动,到课堂教学观摩,再到研讨交流逐渐过渡,形成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总结的一个过程。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准备阶段  (2021年——2022年)

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完成开题报告。(本阶段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

2、研究实施阶段  (2022年——2024年)

按课题方案进行研究

定期召开子课题成员工作会议,探讨实践中取得的研究方案。

不定期举办课题研讨活动,切实保障课题研究展示课的观摩与研讨。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形成相关研究成果

(本阶段主要研究为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访谈法)

3、研究总结阶段  (2024年——2025年)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完成课题实验报告

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相关资料及文章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昆曲文化及内涵,主要研究昆曲文化中的符合学生发展,利于学校内涵建设的教育因素。

通过对昆曲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使学生在参与、感受中提升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在对昆曲文化内涵的理解中培养文化自觉,形成对昆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课题研究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美育教育探索一条模式。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我们对昆曲的开发研究并不是全盘接收,而是从适合儿童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选取和处理。

创生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认识昆曲,走进昆曲,喜爱昆曲,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发挥了昆曲育人的作用。

对昆曲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实践,丰富了艺术教育资源,为传承和保护昆曲探索了新的路径。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由昆山市学术带头人、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陈春明校长牵头主持。课题组核心成员均担任条线分管工作,都是市学术(学科)带头人、教科能手,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很好的教学素质,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均有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获奖。我校子课题研究的老师也均为年轻骨干教师,他们积极向上,热爱科研,精力充沛。

课题组对该项研究已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完成了相關的调研工作,邀请了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张敏华主任进行了指导,结合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进行了相关的理性思考。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非常支持课题研究工作,会在研究的经费和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课题终期研究报告、教师论文集(优秀案例选)、校园物型文化展示(照片)、校本教材、艺术展示等。

参考文献

[1]朱栋霖. 中国昆曲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陈  益. 寻梦六百年:昆曲盛衰史探幽[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汪人元. 关于昆曲的保护,扶持和振兴[J].艺术百家,2004(08).

[4]中国文化报《昆曲现状及对策》2003年12月9日

猜你喜欢
昆曲教育资源文化遗产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Tough Nut to Crack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