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舞”进校园,打造新型特色校园体育舞蹈

2022-06-25 02:54王世成
学生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型体育舞蹈校园

王世成

关键词:顶碗舞;校园;新型;特色;体育舞蹈

“顶碗舞”是流行于甘肃、内蒙、新疆等西北干旱地区,并带有浓厚民俗色彩的地方传统舞蹈。“顶碗舞”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祈求苍天施降甘露和答谢苍天养育之恩的深刻内涵。“顶碗舞”进校园,不仅能够使地方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弘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对创新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舞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学跳“顶碗舞”,对学生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顶碗舞”起源于古代的甘肃、内蒙、新疆等西北干旱地区。天降甘露,地生稼禾,人能温饱。“靠天吃饭”是这里的民生特征。每当春夏之交,如果天不下雨,人们就要杀猪宰羊、敬献祭品,乞求苍天普降甘露,救济民生。在祭拜仪式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上天的虔敬,就会把碗高高地顶在头上,等待上天施降甘露。每当到了秋天,硕果累累、稼禾丰收的时节,人们为了答谢老天,在焚香祭拜的同时,会将美食盛在碗内,高高地顶在头上,恭敬答谢上苍,以表感恩之情。

甘肃省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大河是民乐人民的母亲河。民乐的老百姓滨河而居,分段筑坝截流把河水引上岸来灌溉农田,就连地名都是一坝、二坝、三坝、四坝......这说明民乐老百姓对水的依赖性很强,对苍天施雨有着迫切的愿望,即便是现在民间仍然保留着“求雨”的风俗习惯。由于古代民乐人民顶碗祭拜、祈求天降甘霖是西北干旱地区民俗文化中的典型,故此民乐县乡风民俗中的“顶碗舞”也就成了西北地区“顶碗舞”中的典型。民乐县的“顶碗舞”内涵深广、独具特色,已经被申报为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学生讲解“顶碗舞”的历史渊源,带领学生学跳“顶碗舞”,无形之中就是在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中进行着感恩精神的教育。

二、“顶碗舞”的特点及组织排练

1.“顶碗舞”的舞步特点

顶碗舞表演开始时,舞者轻击盅子,徐徐起舞;跳舞者头顶瓷碗,口衔竹条,两手各拿一碟一碗,筷子两头各系一铜铃红穗,舞时磕动“口条”敲击头上的瓷碗;同时以筷击碟,表演各种舞蹈动作,碗却始终稳稳地“端坐”在舞者头上。顶碗舞以传统秧歌十字步为基调,再配以“三步一抬”、“梭子步”、“垫步”、“斜后点步”及“云步”的交叉使用,使场面的变化丰富多彩。民乐顶碗舞集舞蹈与杂技为一体,舞者以走、跳、站、跪、爬、滚、翻等许多高难度动作演练出各种造型,时而奔跳来回穿插,旋转如陀螺捻线,振臂似紫燕高飞,挥袖间如天女散花,张扬时似嫦娥奔月。

2.“顶碗舞”的配乐

顶碗舞的配乐,最初是由民间艺人自发编排的。演奏的乐器主要有笛呐、板胡、二胡、三弦、笛子、拔、梆、碰铃、锣、鼓和京嚓,表演时加之敲击碗、碟的声音,此起彼伏,舞乐浑然一体,过门微波荡漾,高潮如排山倒海。顶碗舞的曲调与民歌,最初是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如花儿(少年)、小曲小调、打夯号子、秧歌社火曲等,民歌有《十二古人》、《王哥放羊》、《绣荷包》、《割韭菜》等,曲调朴实优美,民歌粗犷高亢、悠扬豪放,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在有了网络、音响设备、U盘和录制磁卡等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情况下,我们不但錄制贮备了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曲调和民歌,还复制下载了很多内容健康向上、节奏明快、旋律快慢适中、适合为“顶碗舞”伴奏的经典乐曲与歌曲,比如《紫竹调》、《赛马》、《一剪梅》、《阿里山的姑娘》、《九寨沟的春天》等等,让古老而又传统的“顶碗舞”具有现代气息,散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跳“顶碗舞”的热情。

3.“顶碗舞”的组织排练

顶碗舞易于开展,对场地器材要求不大,一般只需一块空地和音响设备,二碟一碗一双筷子,一根竹条就可以。人数不限,男女老幼、台上台下均可表演,所以实施起来难度不大。学校根据不同时间,以班级、年级、全校学生为规模,均可组织排练和表演。顶碗舞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先选舞蹈基础好的学生来学习,教师组合示范教学,让部分学生先跳起来,以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按男、女分别教学,学生按“先单练后合练”、“先徒手后音乐”的方式进行练习掌握。这种以练为主、教与练相结合的方式,便于教师指导开展活动。

4.学跳“顶碗舞”的效应

“顶碗舞”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当学生在跳“顶碗舞”时,要求平视、直颈、立腰、收腹、收臂,大小臂夹角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上身与手臂的动作,基本上都被运用到了极限。顶碗舞动中取静、静中求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与四肢协调能力,既具有健身功能,又有益于心智的开发与升华。“顶碗舞”的动作优美、气质高雅,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与熏陶。

三、“顶碗舞”进校园,打造新型特色校园体育舞蹈

传统体育是以锻炼人的体质和耐力为宗旨的,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利,大多数人只能当看客。随着人类劳动由“体力型”向“智力技能型”的转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由追求“温饱型”向追求“美好型”的转化,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要求也在发生着转变。这就是:体育项目不但要具有健身的功能,还要具有表现形体动作美感、娱乐和益智的功能。“顶碗舞”进校园,就适应了这一变化,能够推动校园体育项目的创新与多元化,为打造新型特色校园体育舞蹈起到了助推作用。新型特色体育舞蹈就是在体育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中创新出来的一种新式体育运动项目,它不以舞台表演为目的,更适合于少年儿童、妇女、体质虚弱者和中老年人,极大地弥补了传统体育项目的不足,为大众健身和全民健身创造了条件。

我们民乐县第四中学以“顶碗舞”进校园为引领,吸纳了一些优秀的广场舞动作,以体育锻炼项目多元化为目标,创新并形成了一套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特色体育舞蹈。每当课间和课外活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声响起,学生们翩翩起舞,已经成为了我们校园独具特色的亮丽的文化风景,对丰富和发展地方舞蹈文化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每当遇到各种文艺表演和庆祝盛会,“顶碗舞”都是甘肃省民乐县的一道独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大餐,博得了各方人士的赞美与好评。

猜你喜欢
新型体育舞蹈校园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新型防冰雹车衣设计
生育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