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说弓鱼

2022-06-25 16:20王敬元
民族文汇 2022年32期
关键词:永清宝鸡墓葬

1974年冬,宝鸡市渭滨区益门公社茹家庄(弓鱼)国墓地被发现。1976年,与之相隔不远的竹园沟又发现22座与其相关联的墓葬;1981年,市区纸坊头发现了年代最早的一座(弓鱼)国墓葬。1974年至今47年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末西周中期的小方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3处(弓鱼)国墓地共发掘墓葬29座、车马坑两座、马坑4座,共出土器物近3000件,其中青铜器1845件,有铭文者69件。玉、石器565件,余为料器、骨器、蚌器。迷一样(弓鱼)国,虽然不为史书所载,但是精美绝伦的青铜礼器和玉器,成为了考证历史和文化符号的实证。宝鸡(弓鱼)国墓葬考古发现也成为了20世纪陕西西周考古发现中最重要的一次发现。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商末至西周中期宝鸡方国地域文化提供了有力佐证,为西周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课题。

47年来,研究(弓鱼)国成果不断出新,但是总有一些问题,还留有迷惘,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笔者带着疑问, 利用闲暇,  翻阅了许多考古文物典籍与专家研究的成果,观看湖北卫视大揭秘《寻踪古(弓鱼)国》专题片,对于在历史夹缝中间的(弓鱼)国、井国以及陵、丰的源流,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考证,对于一些谜一样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剖析,虽不能深入,但愿为广大读者解答一些问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弓鱼)人的祖先来自巴蜀  (弓鱼)国的族源是古巴蜀、羌人的一支,其先祖是由白龙江、西汉水一带的巴人在商代晚期迁徙北上发展而成的[1]。1986年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在二号祭祀坑出土,考古学家发现,(弓鱼)国墓地出土的两尊青铜人,双手也是极不成比例地握成一圈,青铜大立人与(弓鱼)国青铜人似乎拥有着相同的身份。茹家庄一、二号墓地出土的这两件青铜人像,夸张的握成环形的巨大双手,完全继承了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双手造型的风格[2]。这种现象当然绝非简单的巧合,很可能是巴蜀人势力直接抵达渭滨的结果。换一种说法,这里有着明显的古蜀文化因素,从文化现象分析,这些青铜器的出土为研究巴蜀移民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弓鱼)非姬之同姓,乃异族,其文化是夏商之际,商文化南下长江流域后,由鄂西溯汉水经成都平原而上进入安康盆地的城固、洋县等地,再沿嘉陵江北上凤县,绕过秦岭到达关中西部清姜河流域而形成[3]。(弓鱼)奉周檄,随周伐纣之师,因战功分封于宝鸡。时代大约在周文王晚期至武王初年。古(弓鱼)国的大体范围在宝鸡市区渭河南北两岸,秦岭北麓一带。其活动中心在渭水以南,清姜河两岸台地;在(弓鱼)国兴盛时期,北界可达渭水北岸,扩及千河以西,千山以南,即今陈仓区贾村原一带,远至凤县和甘肃两当一带。与夨族为邻;南界可越过秦岭,至嘉陵江上游山谷之地,(弓鱼)、夨族分处渭河南北两岸,控制千陇通道与嘉陵古道,起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作用[4]。在市区具体范围是:渭河北,金台区硖石镇以东,金河镇以南,蟠龙镇以南,渭河南,渭滨区晁峪乡以东、高家镇东桑园铺一带,神农镇全域、石鼓镇石嘴头以西均属其范围。经过出土器物的推断,桑园铺、峪泉村、姜城堡、茹家庄、竹园沟、濛峪沟、冯家原一带则是重点区域。四川新繁广汉、陕西城洋一带出土的器物,与宝鸡市茹家庄墓地出土的钵形尖底罐、尖底瓶,地域文化风格与早期巴蜀文化极其相似[5]。与早期典型的周人遗址和墓地风格迥异。人殉在西周中期后少见,然而在(弓鱼)国墓葬中却屡屡出现。1986年4月在宝鸡县八鱼乡姬家殿发现的伯作宝鼎,与经过科学发掘的茹家庄(弓鱼)国墓葬出土的“伯作”青铜器,在纹理、风格、器铭篆法等方面相似。与茹家庄一号墓乙棺椁室内出土的“伯倁方鼎”仅有大小和轻重之差,其余毫无二致[6]。姬家殿之所以有(弓鱼)氏遗物出土,一是马营镇永清村一带是井采邑的重点区域,有通婚之谊。二是(弓鱼)国亡国后部分族人迁徙生息于此。

(弓鱼)国的末路与回归  (弓鱼)国在宝鸡大约辉煌了百余年,它在宝鸡到底享国多少载,目前还没有定论。(弓鱼)国的神秘消失,就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猜想。根据卢连成先生反复研究推断三号大墓墓室结构后,他断言:该墓与茹家庄一号墓相似,这座废弃大墓中匣殓置于高台上、用芦席裹着、骨架颈部残留似用皮条勒死痕迹的壮年男性,尸体的骨骼保存得非常完好,并非奴隶,似乎应为最末一代落魄的亡国之君[7]。想来,他执政初期,也是意气风发。但是随着夨、丰、戎诸部族的不断侵扰,加之他生活奢侈,荒淫无度,视国人为草菅,国力衰弱,民不聊生。随着统治地域的缩小,竹园沟、茹家庄可能成为了最后的领土。国人愤怒,加之外族入侵,(弓鱼)人在此无法生存,于是国人冲进王宫,将这位天怒人怨的国君用皮条勒死,无人陪葬,也无棺椁和陪葬品,匆匆入葬在其生前营造的墓中,未能摆脱国破家亡的厄运,结束了荒唐的一生。下层族人有一部分追踪着先祖当年的路线,经过艰难的跋涉,穿城固、洋县一带,又回到了祖宗的发祥地巴蜀一带。

古文献记载,春秋时立国于江汉地区的(弓鱼)人可能是古(弓鱼)国的延续。唐·杜佑《迪曲·州郡》载:"夔州(注:今理、奉节县):春秋时为鱼国,后属楚。《逸周书·王会》载:"其西,鱼复(献)钟鼓、钟牛。"鱼复为春秋时庸国(在今房县、竹山一带)之鱼邑。《巴志》载:"庸人率群蛮叛楚,楚伐庸……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而分其地。巴得鱼邑。

不曾中断的(弓鱼)国世系  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三处(弓鱼)国墓葬的发掘与发现,将3000多年前一个扑朔迷离的(弓鱼)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意义深远。对3处墓主的先后顺序,经过众多专家的考证与分析辨别,笔者加以甄别认为:三处(弓鱼)国墓地布局规整,保存较为完好,早晚序列明确,这三处墓地均属西周(弓鱼)国贵族墓地。其墓葬时代如下:

茹家庄墓地是一处以(弓鱼)伯为中心的家族墓地,为夫妻异穴合葬墓。根据该墓甲、乙两室出土的随葬器物青铜器种类、数量、组合、纹饰、铭文、墓葬形制、殉奴、车马坑、风格推断,墓主(弓鱼)伯等级、地位较高,且(弓鱼)伯寿命较长,其执事初年在西周早期昭王末年,主要活动在穆王之时,亡于穆王晚年。竹园沟22座墓葬,主次辈序分明,显然该墓地的布局、规划是由专司奴隶主礼仪的专职人员负责安排,竹园沟十三号墓、一号墓、七号墓、四号墓是四座形制最大的墓葬。十三号、一号墓墓主具有较高的等级地位。根据两墓出土青铜器铭文可知,七号墓墓主为伯各,四号墓墓主为(弓鱼)季。经过综合分析,十三号墓主下葬约在康王前期,生前主要活动在成王后期至康王初年;一号墓主下葬在康王时期,生前主要活动在成、康王之际;七号墓主伯各墓葬略晚于十三号、一号墓,下葬在康王晚年至昭王前期,伯各生前主要活动约在康王之世;四号墓墓主(弓鱼)季是(弓鱼)国宗族支庶,下葬应在昭王晩期,生前执事似在康王末年至昭王晚年;八号墓、六号墓两墓葬较近,从出土的随葬器物组合、器形、纹饰分析,六号墓位置略低,墓中末现兵器,墓主应属女性,从陶罐类型比较,两座墓主可能为夫妻关系,两墓主墓葬时代在康王之际,其生活在成王晚年、康王初年;二十号、十五号、十九号、十六號、十四号墓葬位于墓地最南部,排列有序,二十号、十九号墓葬位置较高,其他三座墓葬位置较低,据五座墓葬出土随葬器物组合、器形、纹饰、墓葬形制观察,五座墓主墓葬时代在康王时期,生前主要活动在西周初成、康时代,十五号、十六号、十四号三座墓与二十号、十九号墓关系密切,应为同一家族墓葬群;十一号、十号、十八号、二十一号、三号等五座墓葬,时代在西周早期成、康之际;十七号、二号墓两墓葬位置较近,下葬时代约在昭王之际,下限可至穆王初年;九号、五号、十二号三墓相距较近,是墓葬中最晚的三座,墓葬时代在穆王之时,下限共王。纸坊头(弓鱼)伯墓葬时代在西周成王前期,墓主(弓鱼)伯执事时间有在文王晩年至武王、成王之时。

综上资料,西周(弓鱼)伯家族世系先后顺序如下:纸坊头一号墓主(弓鱼)伯(文王晚年、武王、成王前期)——竹园沟十三号墓主(成王后期、康王前期)——竹园沟七号墓主伯各(康王后期、昭王前期)——竹园沟四号墓主(弓鱼)季(康王末年、昭王晚年)——茹家庄一号墓主(弓鱼)伯(昭王晚年、穆王之时)。国君世系连续,其间未曾中断。在目前已经发掘的陕西西周贵族墓葬中,仅此一例。

出自周公后裔的井国  史载:“井”即“邢”。井(邢)国来源有三,有商之邢、姜姓之邢、姬姓之邢。在这里笔者重点说姬姓之井。《汉书·王莽传》载,邢国始封在周成王之时,“成王广封周公子,六子皆有茅土。”邢,封国在今河北省邢台一带。《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云:“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汉书·古今人表》:“邢侯,周公子。”邢国的始封祖是周公旦第四子姬苴(又名邢靖渊)。周成王为了感恩周公旦摄政之恩,先后封周公六子为诸侯。井是西周分封制度中的一等诸侯,公爵资质。邢国是太行山以东具有征讨权的元侯之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周疆的重任,齐、鲁、晋、卫受其节制,并与燕国遥相呼应。周穆王时,邢侯井利(邢穆公)兼任周太宰,为周穆王三公之一,掌周朝六军,并陪同周穆王周游天下,《穆天子传》载其事[8]。

周王朝京畿内的井氏采邑,当为邢穆公分封自己的次子或者庶子所立之业。这是按照分封制下大、小宗关系的一种巩固宗藩的制度。这也是邢穆公遵照先祖周公的教诲在宗周故地,即周王朝发源之地宝鸡一带建立井国采邑,供奉先祖神牌,或者是固守别业的一种表现。之后井氏又分化为三支,即井伯、井叔、井季。其各自世袭承继,留居王室,食采于井邑。周穆王、周昭王之时,分封于宝鸡的(弓鱼)国国君,为了巩固壮大自己的势力,摆脱夨、丰等方国以及犬戎的攻击和兼并,在政治上得到庇护,遂采取政治联姻,迎娶了京畿内周公邢国嫡派井叔的女儿井姬为正妻。从茹家庄二号墓中出土器物可以看到,井姬陪葬所拥有的诸多青铜礼器,就能察觉到京畿井国采邑在政治上的优势,在物质上的富足,同时在殉葬生死权上,井姬的权力则是至高无上的。

消失在视野中的井国采邑  井的采邑在哪?有关专家已经考证出,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戴家湾为周公后裔家族的墓地所在。1927年,陕西土著军阀党玉琨在戴家湾盗掘的周公东正鸟纹方鼎、西周夔龙纹铜禁等数百件青铜器物就出土于此。现在还不能确切的肯定这里是井国采邑的中心区域,但是这里肯定是井的重要领地无疑。井的采邑究竟在何处?经过笔者的考证,渭滨区马营镇旭光村、永清村一带也应该是重点。建国后,旭光村一带,屡屡发掘出土一些商周时期的陶器、青铜器,这里也曾被省级文物部门命名为文物重点保护区域,旭光二号遗址就位于这里。1985年,宝鸡县下马营镇旭光西周墓出土的青铜器既有(弓鱼)国的明显的特征,兼有西周早中期姬周王室器物的风格。2018年11月,在渭滨区境内发现的马营镇旭光村西周早期高级贵族墓葬5座,战国墓葬3座,西周墓葬均随葬有青铜器,一般为一鼎一簋一觯。战国墓葬均属中小型墓葬,器物多为陶器,随葬多为一罐一鬲一盂。8座墓共出土各类文物211件(组)。以青铜器居多,有青铜礼器10件(带铭文者4件),青铜车马器138件。4号墓则有金箔件出土。据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所长辛怡华说,旭光村所发现的西周貴族墓葬一带,在3000年前,即为一处西周贵族公用墓地。500年后,秦人又来此繁衍生息。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以及铜器铭文推断,墓主身份应是姬姓较高等级贵族。故而井在宝鸡一带并非封国,而是采邑,采邑的规模比封国小。暂且这样姑且论之,井在宝鸡的采邑范围:盛时北在渭河两岸的戴家湾至卧龙寺、南坡村一带,南当在茵香河以东清水河以西。井的三支宗室,当以井伯、井叔为盛。在京畿的井邑,按照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所规定来看,属卿大夫级别。

与(弓鱼)国一样,随着新兴诸侯国的兴起,周王朝东迁和没落,井侯权力旁落,井的采邑也摆脱不了被兼并或被消灭的命运,或者井邑的奴隶主率领他的部民迁徙他处。今天的陈仓区天王镇井儿下这个地方,或许就是亡国的井采邑主后代最后的栖息地。

西周公庙是井在宝鸡的标志性符号   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永清村的西周公庙,庙小来头大,在方圆数十里都很有名的。它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岐山的周公庙。永清村之所以有西周公庙,与井国分封采邑有关。井为西周的重要封国,周公摄政,制礼作乐,功在社稷。西周的肇立,翻开了中华文明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当然,作为井国采邑一部的今永清村一带,可能因为这里依山傍水,风水极佳,位置重要,井的奴隶主作为周王室成员选择佳地,修建宗庙祭祀先祖周公,意义深远,因位置的关系,永清村的村民称其为西周公庙,自然而然岐山的庙宇就是东周公庙。两座庙宇联系很是紧密。据宝鸡市政协文史员、地方志学者吴正茂先生考证:永清村一带古称“西海”,是西周姬姓诸侯封地。在永清村流传多年的传说中,东、西两座周公庙都是周人修建。明万历、清乾隆年间,相继扩修、翻修庙宇。最盛时,庙内有4座大殿,3座上殿,还有经楼。正殿除祭祀周公(居中)、召公和太公外,庙内还塑有周族始祖母姜嫄坐像。文革前,每逢农历三月十五、九月十八庙会,岐山周公庙必派香客前来献祭;姜城堡村还要派专人前来祭拜姜嫄。姬姓后裔,后来随着井的兴衰,也迁徙至永清村以东数里的今姬家殿一带,繁衍生息,甚至在不同时期修建殿宇,祭祀先祖,则在合情合理之中。而且姬周的信息在这里还不少。陈仓区胥家沟、坪头镇姬家沟的姬姓村民,则是姬家殿姬姓的分支。而刻在永清村西周公庙门前石碑上的《周公庙铭》上面写着“每岁农历三月十五日举会祀念,有官民自岐西来朝觐、祭祖,香火旺盛,延续三千余载。二周公庙,为神州仅有。是最早教化先民,司承礼仪,传播文化之地[9]。”言之凿凿,可为信史。

还有一说是,永清村西周公庙,是作为井国女婿的(弓鱼)国国君为了巩固地位,讨好井的上层势力,为妻子的先祖所建立的宗庙,也属情理之中,这座庙宇的存在,也是(弓鱼)井联姻的一段佳话,成为了见证秦岭南北交流的重要场所。

又,原宝鸡市博物馆馆长胡智生的推断,永清村一带紧挨古陈仓水(今清水河),数千年前的商末周初,三峡地区的羌、巴人一支部分先民,向四方扩展,向西到成都平原,很可能就是翻越秦岭,顺陈仓水来到宝鸡,最后汇聚于古清江河流域,建立(弓鱼)国。从茹家庄、竹园沟墓葬出土的陶器可以得到证实。故而,胡智生生前推断,永清村的西周公庙所代表的文化意义重要,甚至有可能记录着数千年前秦岭两侧的交流史[10]。

发源于宝鸡的倪姓   据《宝鸡(弓鱼)国墓地》一书的作者之一、卢连成先生有关影视资料和考证,(弓鱼)伯的宠妾兒(儿),其母家的“兒”,其实就是“倪”。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中均作“兒”。上古时代“兒”与“倪”通用,在这里不念“儿”,念“倪”。“兒”姓妾所陪葬的五鼎四簋器物的边沿上均有“兒”的国(族)徽。故而,不管“兒”国的君主出自那种目的,“兒”妾被殉葬的场面是何等的惨烈,“兒”应该是比(弓鱼)国更低等级的小方国或者是比较高等级的姓氏部族,它的族源不是出自周王室,也不是(弓鱼)国的同族,它应该是宝鸡当地比较古老的土著部族。在笔者看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弓鱼)国诸侯墓葬中的“兒”姓侍妾,实际上就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兒”姓人物。中国的倪姓实际上的发源地就是今天的宝鸡清姜河流域,至今在茹家庄之南的太平庄村还有倪姓村民居住的信息。随着岁月的变迁,汉代山东千乘郡则成为了倪姓的郡望所在。

谜一样的陵国和丰国   《宝鸡(弓鱼)国墓地》载,有出土器物夌姬鬲,夌伯觯,丰公鼎各1件,三件文物代表了当时两个诸侯小邦国,但至今没有任何信息能证明其国址在那里?夌姬鬲出土于茹家庄2号墓中,立方耳,敛口,领颈较高,卷沿外侈,腹鼓起,弧档,三柱足,颈部有弦纹一周,腹部素面,腹底有烟炱。鬲腹底、口沿部位微残。通高15.5厘米,口径12.7厘米,腹深9厘米,重0.85千克,口沿内有铭文两行五字:“夌姬作宝鼎”。同墓有井姬方圆鼎五件,井姬甗一件,(弓鱼)伯簋,南公簋等五件簋,主持发掘者卢连成、胡智生二位将其确定为井姬墓。井姬、夌姬均属姬姓,但分属两个不同郡国井国和夌国。夌国铜器在竹园沟四号(弓鱼)季墓也有出现。此(弓鱼)季墓出土青铜礼器23件,其中有鼎四件,夌伯觯一件,此夌伯觯体特大,似尊,椭圆形,有盖,敛颈口沿外侈,薄尖唇,鼓腹下垂,矮圈足,盖上有弦纽,盖面颈部,圈足部分各有两周弦纹,通体漆黑光亮,器形十分庄重。带盖通高20.9厘米,口径10.5×12.1厘米,重1公斤。盖、器同铭,两行五字:“夌伯作宝鼎”。传世西周铜器有陵子盘和陵叔鼎。陵叔鼎铭文“陵叔作衣宝彝”。此陵,从阝、从夌,与夌伯觯,夌姬鬲有别。但随曾、井邢有别仍属一国,此夌陵当属一国。夌国属西周王室同姓,但是笔者认为夌伯觯时代早于夌伯鬲,夌伯似为夌姬父叔辈。夌、(弓鱼)联姻,夌伯之女嫁与(弓鱼)国。看来夌国几代人均居于此。竹园沟七号墓出土青铜礼乐器20件,其中有编钟三件,铜鼎三件,簋两件。其中有一件丰公鼎。此鼎口呈桃圆形,两索状立耳立卷沿上,直口,腹较深、腹直立,下腹鼓、腹底平阔、三柱足。腹上部饰一周夔龙纹间圆涡纹,各九组。夔龙用粗阳线勾勒,夔体粗短,云雷纹衬地。鼎底有烟炱。带耳通高24厘米,品径20.2厘米,重2.65千克,腹內壁有铭文两行六字:“丰公效作尊彝”。卢连成、胡智生将其年代定在西周早期。传世有丰公鼎,时代较晚。丰为妊姓,黄帝后裔与周王室联姻。传世还有兵器丰王斧,故知丰还称王。《史记▪秦本纪》记载:“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丰公,丰王来头不小,但同夌国一样,至今无有能证明其国址的器物出土。实乃千古之谜。令人扑朔迷离。

参考文献

[1]童恩正:《古代的巴蜀、巴族早期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社: 1979。

[2][3][5]成都博物馆:《青铜为记--商 周时期秦岭南北的文化交流》,四川美术出版补,2019. 3。

[4][6]阎宏斌:《宝鸡县 出土的两件铸铭西周青铜器》;《宝鸡县 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1989. 12。

[7]邵文海:《古国秘事》;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6.8。

[8)赵丛苍、郭妍利:《两周考古》: 文物出版社,20.10.

[9]李渤: 《周公庙铭》。

[10]《血越茶岭迁到生间的神经古田》,(掌上宝内移动烟) 2019191

作者简介:王敬元:男,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87年生, 陕西省岐山县人。现任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馆长。

猜你喜欢
永清宝鸡墓葬
不同孔径泡沫铜填充对平板微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江苏常州孟河南杨村墓地
下厨
植树节(1)
羌家人的梦
宝鸡发布城市新形象整体建构与传播行动方案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s Suicide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秦腔里的宝鸡人最大的特色是“没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