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图书馆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2022-06-26 13:29兰建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性文化自信文化建设

【摘要】文化自信是有效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前提,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聚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滋养公民的心灵、培育公民的文化自信。若缺少文化自信,就会忽略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本质,摒弃图书馆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缺乏积极创新意识。为此,用文化自信理论促使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更好的创新,是我国图书馆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现阶段的文化自信战略视角出发,对图书馆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进行论述,以期加快图书馆建设文化的创新性。

【关键词】文化自信;图书馆;文化建设;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7-113-03

【本文著录格式】兰建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图书馆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7):113-115.

引言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文化体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共同发展、繁荣的相关要求,文化自信也成为我国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缺乏高度的文化自信,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就无法变得繁荣昌盛,更无法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作为文化的宣传与推广部门,图书馆是文化建设、研究、创新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现代文化的先进性。为了促进我国文化的先进性,图书馆文化建设必须不断加强改革与创新,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贯彻落实文化自信战略。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

从国家或者民族的角度来看,文化自信指的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具有高度的荣誉感、认同感以及坚定的信念感,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自信进行不断的传承、提炼以及创新。有专家认为,文化自信的重点在于“自信”,而文化是自信的“对象”,广大人民群众是主体。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文化自信指的是人民群众对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的功能与价值以及生命力的高度认同。除此以外,对于文化自信的,还可以从精神意识方面对其本意进行理解。从感性的层面来看,文化自信体现在人民群众个体对价值观、生命力以及文化底蕴的深信不疑,以及无条件认可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上,从文化自信的本质来看,是指人民群众个体在形成文明思想的过程中,对文化进行的传承与创新;从理性的层面来看,文化自信指的是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有着深刻的认知,并将文化自信逐步发展为文化自醒或者文化自觉,保证文化自信能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同时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形式不断对文化自信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传承与创新,推动文化自信的可持续发展[1]。

二、图书馆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满足人们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因此而提高,但是就中国目前的精神文化建设程度而言,其建设的水平与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符合,人民群众不仅需要多样化的文化内容,还需要质量更高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建设公共图书馆的目的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上,为人民群众的文化基本权益提供有效保障。图书馆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秀、更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人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文化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更加有效地进行文化建设。

(二)推动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

图书馆作为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连接社区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要纽带。在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图书馆文化是其主要构成内容之一,它是代表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图书馆文化还具有知识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的特征,和世界其他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互补发展的关系,能不断推动我国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2]。与此同时,图书馆文化能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创新与传承,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包含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科技的最新成就,能引领人们求真务实、崇尚学术、科技创新。任何科技进步都离不开图书馆的知识继承和创新,图书馆文化自信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使图书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得以加强,有效推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

(三)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

在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各国的文化不断交融、碰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因此人们需要格外重视对自身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深刻的历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建立文化信心将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灵魂。公共图书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聚集场所,不仅是群众掌握技能、增加知识的关键途径,还是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信心的主要场所。它自然担负起了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坚力量。公共图书馆的文明推广活动可以从外界汲取先进经验,同时带动我国优质文明的传递。

(四)提升公共图书馆地位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络+”和“深度挖掘”被纳入公共图书馆的普及,公共图书馆也日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通过对用户平时查阅文献的大数据分析,利用推荐算法能更精准地为用户推送其比较感兴趣的图书,让推荐的书籍更科学、更有针对性,从而促使读者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公共图书馆的群众基础变得越来越广,从而进一步增强读者对图书的信心,并帮助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图书馆文化建设力度不足

从目前的图书馆文化建设情况来看,我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共有3196个公共图书馆,相比较于2018年多出20个公共图书馆;2019年末公共图书馆中的馆藏書总数量为11万册左右,相比较于2018年仅增加7%[3]。虽然近几年来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特别是我国东南部地区,但是仍有一些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设备老旧、现代化设备缺乏等情况,导致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更不能促使人民群众树立高度文化自信。

(二)图书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为确保图书馆的业务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大多数城市中的公共图书馆都配备了专业的查阅系统以及终端设备,但是由于部分图书馆人员不具备操作查询系统与设备的能力,从而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除此以外,若人民群众在图书馆中遇到相关的问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图书馆人员也无法为其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公共图书馆自然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更无法帮助人民群众形成文化自信[4]。

(三)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源不多

文化自信视域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帮助人民群众树立对文化的正确认知以及高度认同感。由此可见,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源将会对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水平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馆藏资源方面来看,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中都严重缺乏馆藏资源。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中未能充分挖掘地方性的文献资料,地方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文化建设措施,给图书馆文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料质量较低,缺乏外文类、社科类、数字资源类的图书资源,这些都是阻碍图书馆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原因。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图书馆文化建设创新发展路径

(一)加大图书馆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首先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经费充足,才能为后期的图书馆文化创新奠定基础。对于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事业来说,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地方政府要在图书馆文化建设时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同时保证经费充足,避免因财政问题而使图书馆文化建设进度缓慢或停滞。其次,要加大图书馆的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力度。现阶段,中华文化正在不断地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图书馆也应突破地域的限制,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形式实现全区域覆盖,有效实现免费图书资源共享、线上互动答疑等。例如,宁波大学图书馆以多媒体、视频、文本、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出了“微书APP”,让更多的读者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就可以阅读馆内的图书资源,全面推进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为读者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一体化的综合服务[5]。

(二)提高馆员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意识

图书馆文化的建设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水平,图书馆是培养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主阵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特色文化,而图书馆馆员的精神面貌、探索求实的精神,更是能在国家伟大复兴战略背景下代表图书馆文化建设程度。图书馆馆员必须贯彻“图书馆精神”,即具有勤劳诚恳的态度、创新的意识、无惧艰辛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文化自信的建立中。从领导层面来看,其要提高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并掌握相应的管理专业知识,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布置管理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加强对图书馆馆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可以聘请当地工作能力较高的图书馆馆员围绕着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讨论,或培养具备网络文化推广能力的图书馆馆员,为图书馆网络化的建设提供动力。从图书馆馆员层面而言,其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除了掌握基本的服务能力以外,还需要学会操作电子设备,能及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图书馆对读者的关怀,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促进群众文化自信的树立。

(三)填充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源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图书馆文化创新,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收集各地优秀文化资源,使其在读者的阅读范围内占有一定地位;另一方面是挖掘现有的文化资源,使形成的再生资源能被读者接受和理解。读者面对浩瀚的馆藏资源时通常会遇到“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但是在这之前图书馆应重点考虑“能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文化资源”。首先,图书馆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在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增强购买馆藏资料的能力,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接触到现代化的文化资料[6]。其次,图书馆应充分研究、整合、加工、布局现有的馆藏资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再生文化资源,不同级别、规模、层次的图书馆也可与中国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相结合,从而建立本馆馆藏图书系统。例如,图书馆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以我国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汇集与其有关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形成系列化、大规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图书馆资源,形成共享、共建的特色馆藏数据库。

(四)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与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许多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具备创新意识,甚至不敢创新。创新是图书馆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此,应该针对图书馆的工作内容、服务方式等制定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贯彻落实于图书馆文化的创新实践中,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首先,创新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在合理的定位下对自我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明确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责任职责、未来愿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从细节出入手,制定高效、合理、民主、科学的规章制度。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不仅要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有序运行,还要保证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加强图书馆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次,保证图书馆组织结构运行的高效、智慧、简洁,同时对决策机制进行优化,制定严格的图书馆绩效评估,开展工作要按照绩效评估指标环节是,保证服务的效率与品质。创新人才管理系统,保证创新源泉的不断;加强改进交流渠道,确保创新体制的顺利运转;优化服务体制,保障创新体制的健全发展;优化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制度,保障服务创新条件的充分性。

五、结束语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突破世界文化的限制,全面实现“文化共享、共建”,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民族文化的信仰,从而使人民群众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为优秀文化、智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认同与认知,保证人民群众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的人才不断加入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创新,让具有文化自信的人民群众也可以为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侯丽娟.坚定文化自信 打造特色图书馆——以太原市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2):138-140,143.

[2]马子龙,王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探析——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09):118-120.

[3]杨敏.文化自信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03):116-118.

[4]袁莉莉.文化自信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国学经典阅读推广研究——以南京图书馆国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9,41(06):80-84.

[5]彭松林.“十四五”期间省级图书馆转型發展的宏观环境与目标任务分析[J].图书馆,2021(08):1-9.

[6]王思.论文化自信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推广能力提升[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31-33.

作者简介:兰建华(1966-),女,拉祜族,云南普洱,专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性文化自信文化建设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