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方向分析

2022-06-26 01:00晁玉萍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

晁玉萍

摘要: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形式,通过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博物馆相结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本文对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博物馆教学特点等方面探究了其教学形式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创新

博物馆本身具有传播文化与艺术的性质,将小学美术与博物馆有机结合开展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较多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对此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形式,发挥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现状

(一)重展览轻体验

博物馆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其转变了传统的教学场地,将学校教学变更为博物馆教学。博物馆中收藏了较多的展品,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将小学美术与博物馆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发挥美术教学的艺术价值及教育价值。但部分教师在开展博物馆教学时过于注重让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收藏展览,教学缺乏实践性与体验性,学生只通过参观并不能掌握博物馆藏品中包含的艺术文化知识[1]。

(二)教学缺乏深度

美术具有创造性、视觉性、艺术性等特点,因此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是教授学生美术技巧与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学会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博物馆课堂教学就是蕴含丰富艺术文化知识的“课堂”,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及情感体验,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使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式,只是向学生讲解了艺术作品或藏品的历史、制作工艺等,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且与学生生活联系较少,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方向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博物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本就有较大的区别,其打破了传统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局限性,博物馆课堂教学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生动、立体、直观。对此,在创新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形式时,教師应根据博物馆的特点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创新,同时突出其体验性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课堂参与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创设情景的方式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将与艺术品相关的故事情景再现,让学生能够在直观观察与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率[2]。

例如:在“泥玩具”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对博物馆中陈列的泥塑作品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泥塑作品,使用多媒体将泥塑的细节部分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泥塑的特点。在学生了解泥塑的相关知识及创作手法后,教师可将生活中的故事以场景的形式展现出来,创设真实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及与博物馆的互动性。之后让学生运用泥塑的基本手法进行创造,并让学生装饰泥塑,小组合作完成作品,使学生在体验泥塑的制作过程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美术课堂的教学与地方博物馆特色紧密结合联系生活,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与知识的积累,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材是开展美术博物馆教学的基础,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美术知识。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校本教材“把国宝带回家-青铜器”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第三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诠释青铜器从翻模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了解青铜器的功能,参与生动有趣的作坊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在第二课堂中课前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青铜器都是由哪些金属元素构成的吗?”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或与小组合作进行探索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青铜器了解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特点,使学生获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线索自己绘制或运用轻粘土制作青铜器,从而判断是否能够用学生掌握的艺术特点来展现青铜器的造型以及纹饰,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创新小学美术博物馆教学形式时教师应认识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创新教学形式。在美术博物馆教学中只让学生参观,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展览品所蕴含的美术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且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增强美术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与机会,才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美术知识,学会将已学知识应用在美术创作中,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刻印的乐趣”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查找有关雕版印刷术的资料,了解四大发明,课堂中观察两幅相同的作品,使学生发现刻印的乐趣初步感知拓印的美。之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质疑,怎样才能将母版的纹理拓印清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尝试刻板小练习,涂色拓印,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将刻印及纹理拓印清楚的方法。之后教师可提出制作刻印及拓印作品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博物馆课堂教学形式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在创新与优化教学形势时教师应对博物馆的特性、美术课程的特性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综合思考,使教学形式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突出博物馆教学的特点,同时在“三个课堂”中不断探索创新,传承中华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莉. 从抽样调查分析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合作现状与对策[J]. 高考, 2019(11):3.

[2]叶茹. 利用地方博物馆资源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探讨[J]. 教育界, 2020(39):2.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创新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