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干预策略

2022-06-26 03:46王进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心理危机大学教育

王进

摘要:心理危机产生与否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个体的主观因素,自我认识与思维模式差错、个性缺陷、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在因素。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产生和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与外部因素密切相关,但关键因素还是大学生自身。本文立足于大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干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引言:

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处理,是大学生必然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在与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建立人际关系时,由于缺乏交往经验,个体交往能力存在差异,容易产生冲突进而引发心理压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干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一)个体与自我产生冲突引发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产生甚至引发心理危机,和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有直接关系。一是个体差异性: 面对同一问题,有的大学生不会造成困扰可以顺利解決,有的大学生则可能产生心理压力而一蹶不振。二是人格缺陷: 每个人的人格特质存在差异,过分内向、过分依赖、过分消极等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二)个体与他人产生冲突进而引发心理压力

一是人际关系不良。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生活习俗、生活习惯、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差异,人际交往相较于中学时期更为复杂。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产生摩擦或冲突,时常因为生活的琐事而心烦意乱,如有的大学生时常因宿舍关系不和导致室友关系破裂进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失恋或情感问题。大学生恋爱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都期待在大学中遇到心仪的人生伴侣,但是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由于缺乏社交经验,分手与被分手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部分大学生失恋后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长期萎靡不振,导致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进行,引发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建设

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大多是公共选修课,没有覆盖全体学生,或者以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课程为主,聚焦于心理适应与健康,聚焦于自助。这样的课程设置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局限: 一是局限于大学阶段的适应问题,未考虑为未来的健康人生做准备; 二是局限于部分学生的自助,未考虑助人及关怀社会; 三是局限于心理问题的防范与解决,未考虑心理素养的培养。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不但要求他们能够“自助”,还需要他们能够“助人”。因此,心理健康课程还要倡导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二)大力发展朋辈心理辅导队伍

首先,应建立健全朋辈辅导员的组织机构。从学校到院系、班级都应有规范的朋辈辅导组织和指导教师,建立网络化管理模式,随时对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监督,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和设备。

其次,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出发点,利用积极心理学思想,工作重点不是放在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上,而是放在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上。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活动月,在全校范围内评选“阳光使者”,把朋辈辅导员的事迹通过宣传板、广播、经验分享会进行宣讲,带动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

(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高校要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具体实践中,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危机预警防控体系,从心理健康课程、心理专项培训、心理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应用研究等六方面全面做好学生心理素养的培育工作。

(四) 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心理健康素养培养渠道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应紧跟时代变化,转变工作思路,打破思想局限,主动了解学生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少说教,多陪伴,用“00 后”学生喜欢的方式和渠道,渗透式投放健康心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微信群、官方公众号、抖音视频、微博、网站等学生浏览量大、互动多、随时密切关注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各类网上心理宣传与服务推送。

(五) 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队伍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教党职心理教师,并且每校不低于 2 名。但是目前各高校还达不到上述标准。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一是聘请校外专职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但是成本高,不便管理; 二是培养和使用校内学生辅导员做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从实践结果来看,培养学生辅导员显然是更经济也更有效的方式。高校可以在每个二级院系抽调一名专职辅导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承担本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形成以专职心理咨询师为主,学生辅导员为辅,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使他们成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中坚力量。

(六) 大力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活动

从上述心理健康测评和访谈的结果来看,大学新生无论是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还是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仍然存在很大的盲区,尤其是对心理疾病还有很强烈的病耻感,甚至对帮助他人缓解心理问题都有很多的顾忌甚至排斥心理。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一方面可以多渠道宣传“主动求助是强者的行为”思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3·25”“5·25”“10·10”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时间节点,开展系列心理活动。用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温暖的活动策划去吸引学生的关注,打消他们的顾虑,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各系心理部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正名。为给学生创造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可以举办校园心理剧大赛; 为转变学生偏颇的心理态度和观念,可以举办专题辩论大赛; 为鼓励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可以开展心理知识大赛。

结论:

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压力甚至是心理危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预防和干预机制,提高心理健康工作者识别问题和危机干预能力,帮助大学生度过危机,保障每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同时也保障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富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现路径探索[J].公关世界,2021(20):97-98.

[2]罗丹,尹晨祖,玉丹萍.雨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探索[J].山西青年,2021(20):164-166.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心理危机大学教育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失落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