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治理的对策探究

2022-06-26 07:02叶火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4期

叶火星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数十年后,获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部分教师的行为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损害了教师的声誉。为何随着教师经济条件的提升,教育科技的发达,老师的职业道德也存在下降的问题,这也是本课题讨论的起因。作为一名中学副校长,借助本文立足于对中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治理对策的探究。

关键词:中学教师师德;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治理对策

前言: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了教职工必须"爱岗敬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远的志向追求卓越,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脚踏实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缺乏敬业精神,仅仅视老师这一职位为谋生的手段。基于此,面对中学教师中师德失范行为,以下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

一、管理者应赋权增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职场,管理者要给教职员工提出必要的教育帮助,如改变工作环境、布置合理任务、减轻工作负荷等;管理者要适当进行组织变革,调整校内人才结构与资源配置,针对老师在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与情感经历进行培养,设置适当岗位,给与适当权利;管理人员应形成机制,让教职工的事业贡献与收益更加均衡。

中学老师是学生产生压力反应的主体,在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才能,包括基础能力、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教育创新能力、以及教学创新能力。首先,老师们可通过参加课堂讨论、开展培训进修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文字表述和口语表达能力等;第二,老师可利用同行互助和成立"帮扶"组织,年轻老师学习课堂实践、完善课堂教学管控,年长老师改变课堂观念、创新课堂活动来增强课堂和教学功能,如课程组织能力、情境创意、教学表现力和课堂控制力等;第三,教师可通过自身反思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包括践行终生学习理念、积淀知识、调整思维和超越自我等;第四,教师也可通过行动研究来增强自己的教育创新,包括教育創新意识、课堂创新观念和课堂创新技术等。

二、学校应完善考评体制,鼓励教师主体投入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机关的领导班子和学校内老师及上级领导干部要重视教育绩效评估主体,积极"放权",把学校制订合理具体实施方案的权利下放权给各单位,让各单位制订合理具体的工作方案,并赋予学校老师更充分的参与感和决定权利;第二,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内容和要求,突出师德引领,减少定量指标,注重老师个体差异,根据专业、教龄设置合理的分类评价指标;第三,要完善的评估方法,"量"与"质"结合,把老师的作业时间长短、出勤程度、教育效果和老师的自身水平、学科特点相结合,注重教育质量和老师自我水平的提高;第四,要跟踪评估结论,维护数据的真实性,并形成合理的信息沟通、回应与投诉制度。

对于中学老师个人来说,在推进考评体制变革的进程中,对于不合理的考评方法,老师要敢于发言,勇于追问,积极争取参加编写考评方法的机会;对于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老师更要积极参与,把适度考评当成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内容,理性看待考评成果,勇于总结反思,为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引。

三、营造公平气氛,融洽教师与同伴关系

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让教职工能在校园组织中形成自信心、平等感和归属感。首先,学校要提供网络平台,以增进教职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通过开展团建活动以增进相互之间信任,建立互解互谅的良好人际关系氛围。其次,面对同伴关系的维持与人际关系矛盾的解决,学生们要建立理解的管理模式,形成相互信任和开放的关系网络,以维系好同伴关系;管理者首先要完善教师人际关系矛盾的解决方法,酌情限制与同学交流,并借鉴社区管理模式,由老师组建非专业的协调团队,或挑选"调解员"解决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矛盾。最后,教师要维护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和待遇分配的公正性,在晋升或奖励先进班主任中,做到过程标准化,结果透明化,倡导社会公平,以便有效避免排斥同事或恶性竞争等道德失范情况的出现。

中学老师在平等融洽的组织气氛下,要摆正和同伴相处的姿势,调节情绪,掌握分寸;积极地向优秀同行们学习,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本着公平互惠的原则,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尽量减少无谓的人际矛盾,当争端在所难免时更要换位思维,包容待人,避免矛盾逐步加剧导致不良后果。

四、积极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夯实教师职业认同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基本物质需要,改善教职工的薪酬待遇;其次,要提升教职工的良好社会地位,采取舆论导向、学校形象建设等方法重建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气氛,并建立高度肯定教师劳动价值的良好社会价值观;最后,要给老师创造发展机遇、发展条件和发挥空间,让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逐渐夯实职业认同感。另外,家长也应认识老师的"能"与"不能",并给出对老师正确的要求与期望,和老师共同完成对他们的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但对一些曾经出现挫折感的老师,所表现出的无原则或规范性的失常举动,父母也要予以相应地理解,而大众传媒也要合理客观地加以报导。

中学老师在得到了相应的社会认可之后,更应该正视自身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进行调整职业期待值,并正确看待社会公众的赞誉。身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者,高校教师在面临社会压力之际,也应坚持职业道德信念,确立高尚的职业志向,主动对抗社会不良压力反应,把压力转变为正力量,以避免道德失范行为的出现。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观念的更新,价值理性在中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治理中逐渐被人们重视。对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治理不是短期之事,是长远的社会工程。学校必须重建教育权力和社会义务的合理均衡,并探索一种更加公平的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治理程序,既要做到事后惩戒,又要强调有效的事前防范,最后走向了多元主体共治和教育同行自治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马文婷.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透析及建议[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

[2]肖春燕, 车欣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成因及对策研究[J]. 人间, 2016,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