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策略

2022-06-26 10:26次旦加措
民族文汇 2022年3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

次旦加措

摘 要: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地区的珍贵历史财富,它积淀了本地人民奋斗和发展的征程,凝结了本地人民的多元文化和智慧,将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在一起,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涵,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加速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优化初中历史统筹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教学融合具有较深刻的带动意义。

关键词:西藏民族文化;初中历史;熔合

1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与学生距离最近的历史文化素养,将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获得最丰富的体验,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推进下的岁月变迁。在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将更加积极地探索历史,教师可以应用民族共同体意识带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强化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利用西藏民族文化充分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学生还可以更加熟悉地了解家乡的西藏民族历史文化,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特色。其次,在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会大量向学生讲解爱国事迹、英雄事迹,这些故事与学生的家乡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社会性与民族性双重特征。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研习西藏民族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对家乡的热爱情感更加浓烈,让学生在了解革命先辈捍卫家乡的英雄事迹时,更好地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感,这也充分说明了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融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最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背景和认知规律,如果教师能将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到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式亲身感知文化,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自身和历史的距离并不遥远。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素养,通过加深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挖掘和弘扬,对学生自身来说,也是一种珍惜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的良好方式。

2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入方法

2.1联系实际

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用深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用,要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五四运动》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教师在学情分析中,要认识到七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养成的相应的学习习惯,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情绪的分析,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价值观的渗透。教师要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五四运动》属于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要加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运用,简化学习难度,巩固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口号与意义;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总结归纳教材内容的方法,从教材、网络等渠道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五四精神”,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良好意识,健全学生高尚的人格。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教師以问题为导入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青岛的主权问题,那么你们知道,在青岛有哪些标志性建筑与“五四运动”有关呢?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些交流讨论的时间,一些去过青岛的学生就可以向同学分享答案——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等。在学生合作交流、大胆发言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五四广场、五月的风”,并告知学生修建“五四广场”的意义。通过与现实景点相结合,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没有亲眼看过也无妨,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利用动画、图片导入《五四运动》这一章节的知识,强化本章节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2.2教材为主

发挥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辅助作用各个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挖掘,注重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教材知识的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历史教材为主,在挖掘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候要懂得取舍,主动剔除与教材关系不大的内容,确保可以充分发挥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比如在《百家争鸣》的学习当中,在讲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时候,许多教师可能会给学生讲解孟母的故事,但是在本章节学习中以理解孟子主张的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自然素养可持续利用等思想为主,孟母教育的故事实质上与本章节知识的联系不紧密,因此可以作为新知识的导入手段使用,后续教学中适当减少这方面的讲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教材是教学的主体,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不能喧宾夺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引用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2.3学情相符,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在历史教学中,因为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学习,整体的知识积累偏少、底子较弱,教师要建立在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之上,确保选择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生的基本学情相符,采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深刻感知西藏民族文化的内涵,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知西藏民族文化,参与西藏民族活动,并观察西藏民族文化。在西藏民族活动中,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其中的乐趣,观察、记录西藏民族文化活动的过程。在访问、调查、收集、整理等一系列操作性学习中,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只有体会了西藏民族文化、观察了西藏民族文明,才能加深学生对西藏民族文化的感想,带着这种体验和亲身经历,学生会将西藏民族文化扎根心中,传递到情感和记忆中。

3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具有可行性,正因为西藏民族文化是养育一方水土人民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灵魂载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才需要融合西藏民族文化,加强课程创新。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更了解西藏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激发学生的西藏民族意识,让学生有希望有能量,让未来的国家建设也能更有力量。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应对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
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