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炎性假瘤彩色多普勒超声、MSCT影像学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2022-06-26 05:36邵茜杨帆刘斌高百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低密度炎性影像学

邵茜 杨帆 刘斌 高百春,*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超声 诊断科 (山东 青岛 2660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核医 学科 (山东 青岛 266000)

炎性假瘤指少见的、不明原因的一种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所有的部位,但大多发生在消化道,以肝脏为主,其病变是肝非实质性细胞成分的炎性增生,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瘤样结节[1-2]。患者常见症状有疲劳、恶心与呕吐、腹痛、发烧、消瘦以及周身不适等,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间歇性发热或消瘦等症状,少数患者有黄疸[3]。该病可能会损害消化系统功能,但由于病情发展慢,所以对机体危害较小,但肝脏炎性假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早期检出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4]。在临床上影像学检查是辅助检出、诊断肝脏炎性假瘤的首选方法,其中包括超声、CT等[5]。为分析在肝脏炎性假瘤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SCT的影像学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本院的30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来自本院的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所收治的30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与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炎性假瘤。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7~50岁,平均年龄(37.43±5.69)岁。其中,由常规健康检查或超声检查发现,且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10例(33.33%);因身体不适如上腹部疼痛、乏力等症状就诊患者20例(66.67%)。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MSCT检查。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完整者;无碘造影剂过敏史者;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恶性疾病者;有癫痫症状者;幽闭恐惧症者;处于妊娠期者;精神障碍,且不合作者。

1.2 方法腹部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为检查仪器,患者取仰卧位,将腹部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放置于患者上腹部,对肝脏进行纵、横、斜等多方位、多切面的扫查,并对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如病灶的形态、大小、后方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等。

腹部MSCT检查: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CT为检查机器,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螺距:0.984;Rot.Time:0.6;探测器的组合:0.625×64;扫描层厚5mm;重建间隔:5mm;平扫窗宽:W150,窗位:C40;增强W200,窗位:C60。扫描基线与腹部矢状面垂直,扫描范围是从膈顶自上而下扫描至肝右下缘。平静呼吸下闭气扫描,平扫完成之后经肘静脉注射欧乃派克300mg/I或碘比乐300mg/I造影剂后,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速度为3mL/s,注射量:75~100mL。常规扫描为三期,其中,动脉期25s、门脉期50s、延时期90s。

1.3 观察指标由2名超声科和放射科诊断组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对超声和CT检查的结果加以讨论并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诊断肝脏炎性假瘤的准确率;分析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与CT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超声、CT及两者联合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在30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中,经超声检查诊断的患者有18例,诊断准确率为60.00%;经CT检查诊断的患者有20例,诊断准确率为66.67%;而两者联合检查诊断28例,诊断准确率为93.33%,其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的超声与CT检查,三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超声、CT及两者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2.2 影像学征象

2.2.1 超声表现 病灶形态呈不规则状,如哑铃状、葫芦状或三角形、类圆形等;在本研究中的30例患者中,病灶均为单发,其中,肝左叶11例,占36.67%,肝右叶19例,占63.33%;最大病灶直径为3.9cm,最小病灶为1.7cm;回声欠均匀12例,占40%,边界欠清16例,占53.33%;彩色多普勒显像: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25例,占83.33%;病灶周边可见血流频谱5例,占16.67%。

2.2.2 CT表现 病灶CT平扫均呈低密度影,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呈清楚或欠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多为无强化,门脉期与延时期病灶呈不同形式强化。在本研究中的30例患者均可见此征象,28例患者动脉期无强化,占93.33%,19例患者呈门脉期强化,占63.33%,15例患者延时期持续边缘强化、分隔强化或壁结节强化,占50.00%。

2.2.3 典型病例 65岁,女患者,肝占位来院。上腹部增强CT提示:肝左叶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内见片状持续强化影;动脉期,病灶中央及周边见轻度强化;门脉期病灶强化范围逐步扩大;延迟期,病灶密度基本与肝脏实质相等(见图1~图4)。另示肝内囊状无强化影。胰腺、双肾及脾脏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肝占位穿刺活检超声引导定位行病理检查,病理回报:肝脏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代之以纤维母细胞,伴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3 讨论

肝脏炎性假瘤在病理学上可按表现为炎性增生肿块,可分为浆细胞肉芽肿型、黄色肉芽肿型以及玻璃样变硬化型[6]。病变区肝组织结构破坏、消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伴有不等量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等[7]。目前,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从而致其诊断困难,可能与其他肝脏恶性疾病相混淆,误诊率可高达90%[8]。临床诊断中,需与以下几种疾病相互鉴别。(1)肝细胞性肝癌:CT检查以早期强化为主,且患者多伴有肝炎、肝硬化等既往病史[9]。(2)转移性肝癌:CT可见病灶周围水肿,增强扫描后其边缘强化明显,且大多数患者有原发性肿瘤病史[10]。(3)胆管细胞癌:在CT中表现为欠清的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持续性强化,且肿瘤周围胆总管扩张[11]。(4)肝细胞腺瘤:CT多为肝内边界尚清的低密度肿块,少数为等密度肿块,且肿瘤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环绕[12]。(5)肝脓肿CT表现为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边界清楚或欠清,呈类圆形,且内有分隔[13]。而肝脏炎性假瘤在CT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多为无强化,仍呈低密度,边缘较平扫清晰,门脉期与延时期可有不同形式强化,且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其中最常见的是边缘强化,表现为周边较多增生纤维组织及毛细血管,并伴有大量炎细胞[14]。

超声与CT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疾病的方法,超声的优势在于无辐射,可以任意进行多轴扫查,并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且可快速获得检查结果,但对于疾病细微病变和厚实部位不易观察[15]。本次30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中,超声显像多为低回声病灶且边界欠清,其病灶均为单发,多发病灶较为少见,且肝右叶多发于肝左叶。而CT的优势在于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从而影像呈现清楚,适用于观察细微病变及对比。本研究中30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CT平扫均呈低密度影,增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有边缘强化、周边向中央逐渐强化及未明显强化,CT及超声均可直观显示瘤体影像特征。另一方面,本研究对两者诊断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超声与CT两者联合检查肝脏炎性假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的超声与CT检查(P<0.05),表明超声与CT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肝脏炎性假瘤的效能明显优于单一的超声与CT检查。

综上所述,超声与CT检查均有效显示肝脏炎性假瘤影像学特征,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更佳,可弥补单一诊断的不足,降低误诊率。

猜你喜欢
低密度炎性影像学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胆红素检测在冠心病中研究分析
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联合用药,“坏胆固醇”一个月达标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