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应用于生活

2022-06-27 00:59唐思芳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0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生活化

唐思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新高考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物理课程改革也在向前推进,其方向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应该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走向社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本文立足于生活,探讨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素质教育

在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改革中,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近几年的高考题也体现了物理“生活化”、“社会化”的思想。总体考查更偏向生活化场景,注重日常生活实践的试题情景设计,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现生活中实际问题情境,考查学生通过抽象建构物理模型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如2020年山东卷第1题中的电梯问题、第7题中的“天问1号”、第13题中提到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测量、第15题中的“拔火罐”问题以及第16题中的“滑雪”问题;2020年全国I卷16题的“荡秋千”问题等与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物理情景,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课堂改革的力度。

一、传统物理课堂的不足之处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同时也是一门偏向理性思维的学科。对部分学生来说,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头痛的科目,他们形成了“难学物理、物理难学”的思想。同时也是教师比较难教的课程。对于物理学科,很多学生想学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学。因此,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一节课从上课讲到下课,有时还要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只为讲完最后一道大题。教师上课的时候,总是怕这怕那,怕学生对试题理解不透彻,怕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公式等等。因此,从物理公式的含义、公式的运用、典型例题的解法、练习题,全部都由教师讲解,学生到最后只收获了教师得出的最终结论。教师的怕,就导致了学生的懒惰和无能。从表面上看,“满堂灌”的物理课堂,教师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坐得秩序井然。但是课后学生对物理知识知之甚少,容易忘记,对物理公式的运用更加困难,对典型例题的变式无法解答,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不懂,学习兴趣下降,对于物理的学习进入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应改变认识,学生不是一个个盛装知识和试题的容器,教师一个劲地灌,灌得学生昏头涨脑,身心俱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消化物理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心累。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起主导作用,要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看书、动脑、动笔、动口和动手,巩固已学的物理知识并获取新的知识。因此,教师不应该成天围绕着“高考”、“会考”、“月考”、“期末考”等等各种考试转,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来认识教育,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二、转变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建构主义提倡情景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即要求教学内容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知识的意义存在于情境之中。有效的情境能促进有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前提。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生活、物理实验、趣味故事、学生的体验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在物理教学中,涉及生活的内容特别多,教师要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如(1)为什么对着电脑画面拍照,要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画面才更清晰?(2)为什么海水看上去是蓝色的,但是放在手中却是无色的?(3)为什么跳高的时候,不弯腿就不会跳得很高?(4)火铲送煤时,是利用什么将煤送入火炉?(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为什么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6)为什么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更容易剥壳?(7)为什么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8)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这一系列的生活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学也会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不再遥远,而是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物理教学还可以跨学科融合,如在讲分子的热运动时,教师可以吟一首南宋文学家陆游的《村居书喜》: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其中这句“ 花气袭人知骤暖”充分体现了分子热运动。“花气袭人” 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所以诗中蕴含了:“扩散和升高”的物理知识。教师将语文课知识与高中物理课堂相结合,让热分子运动不再局限于布朗运动,既形象又贴近生活,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讲到平面镜成像时,可以引用唐朝诗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的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此句抒发了客游异乡孤寂凄凉之情,然而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江清月近人”一句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月亮进行物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如研究摩擦定律、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单摆的振动定律、电阻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等等。在这些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易拉罐、矿泉水瓶、乒乓球、儿童玩具、建筑和装修的各种材料等等。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实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巧设习题,让物理运用于生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应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习题的背景可以从物理学史、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现代科技等方面选取。这类题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如在讲到电磁场时,可以采用这样的例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已经进入人们的视线.小到手表、手机,大到电脑、电动汽车的充电,都已经实现了从理论研发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下图给出了某品牌的无线充电手机利用电磁感应方式无线充电的原理图。关于电线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线充电时手机接收线圈部分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只有将充电底座接到直流电源上才能对手机进行充电

C.接收线圈中交變电流的频率与发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

D.只要有无线充电底座,所有手机都可以进行无线充电

此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无线电充电,将生活中常用的电子设备搬到了物理练习题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生活经验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在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探究,让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讲道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尹庆丰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教学

[2]程美琴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3] 潘月浓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初探

[4]杨栀 浅谈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B50AED29-1DFE-4A28-8C39-876EFE929BB2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生活化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