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2-06-28 14:56冯连民
甘肃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调查分析

冯连民

【摘要】为了有效预防农村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我们以兰州市皋兰县的一所农村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为对象,针对学生遇到过的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调查,找出了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影响因素与成因,并针对学生个性品质特点、家庭教育状况、学校管理机制、社会治理机制等,建立和完善预防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调查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1—0036—04

校园欺凌事件成为校园难以治愈的恶疾,校园欺凌不仅扰乱了学校风气,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也给中小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成为我国第一个专项治理整治校园欺凌的政策性文件,随后相继出台了多个关于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使校园欺凌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既有学校管理措施不健全、不完善的影响,也有家庭教育缺失、社会参与度低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坚决遏制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全力打造平安校园,是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应对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为了有效预防农村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我们以兰州市皋兰县的一所农村小学和一所初级中学的学生和教师为对象,针对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应对策略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本次调查发放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共247份,根据做答的完整性以及逻辑性剔除无效问卷,回收学生和家长问卷245份,有效率为99.2%;发放教师问卷55份,收回有效问卷54份,有效率为98.2%。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调查情况

有57.7%的学生认为,在认识的同学中遇见过被言语侮辱、取笑戏弄或讽刺排挤的现象;有61.8%的学生有背后说坏话的现象;有39.0%的学生认为在遇到其他同学受欺凌时,会选择事不关己能躲就躲;有41.5 %的学生偶尔和家长、老师沟通校园欺凌现象;有40.2%的学生认为身边的老师对校园欺凌的态度是有人举报才关注;有82.9 %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法治教育,加强对校园的管理;有80.5 %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欺凌事件中的违规学生要严肃处理,并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二)家长调查情况

有41.5%的家长当身边有校园欺凌的现象发生时才与孩子沟通;有43.1%的家长教育孩子校园欺凌应让家长解决;有19.1%的家长偶尔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有18.3 %的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否遭受过校园欺凌;有7%的家长认为校园欺凌只是孩子之间的打闹,不足为奇。

(三)教师调查情况

有50.4%的教师认为学生受到欺凌后会独自忍受;有45.5%的教师认为在班里不讨人喜欢的学生容易成为受害者;有52.7%的教师认为学生遇到过被其他学生嘲笑或戏弄的现象;有41.3%的教师认为校园欺凌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有41.8%的教师认为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的现象更加普遍;有70.9%的教师认为中专、职校是发生校园欺凌最为频繁的学段。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学生遇到的校园欺凌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的言語侮辱、讽刺排挤等,部分学生在遇到校园欺凌时没有第一时间和家长老师沟通,而是选择独自承受甚至自己报复的方式解决。可见,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缺乏正确的判断,缺乏自觉抵制校园欺凌的积极态度。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学生之间存在的言语侮辱、讽刺排挤等现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并会随着孩子的长大渐渐消失,有这一认识的家长比例虽然不大,但也说明这部分家长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不足,对自己孩子缺乏必要的引导,忽视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的现象更加普遍,其现象主要发生在软弱、不讨人喜欢的学生身上。校园欺凌现象的存在会使这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感,并滋生出不敢面对、也不会反抗校园欺凌的勇气。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解决校园欺凌现象,就要建立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策略,帮助受欺凌的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校园,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一)针对学生个性品质特点制订预防及应对策略

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及其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学生个性品质特点制订校园欺凌预防及应对策略,不仅要关注学校的具体情况,也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实际能力。

1.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中小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不稳定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其行为直接反映出来。教师的正面教育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健康个性心理的基础,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满足,以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1]。

2.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的道德品质是衡量学生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从思想素质层面杜绝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重要途径。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父母和教师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开拓以德育人的多种渠道,通过必要的主题教育活动,面向学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心理辅导、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活动、自觉抵制校园欺凌签名活动、学生宣泄心理解压活动、学生心理疏导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良好的文明习惯可以直接阻止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理,学会宽容理解,学会相互尊重,学会真心待人[2]。对此,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主题班会等途径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特别是面对校园欺凌行为时,要用正确合理的办法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将校园欺凌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每个学生都不受到伤害。

(二)针对家庭教育状况制订校园欺凌预防及应对策略

1.关注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要从学生的思想品质入手,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思想不成熟,事非观念模糊,极易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所以家庭成员要对孩子从小进行品德教育和友善教育,教育孩子与同学和谐相处,在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要保持冷静,这也是从思想上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现象的一种策略[3]。

2.转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认知观,始终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育和养成放在首位。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心智不够成熟,容易形成错误的处事方法或偏执的价值观,作为家长,就要时刻注意孩子的价值观取向,及时纠正孩子对校园欺凌的错误认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4]。二是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孩子经常沟通交流,正确对待孩子在校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办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疑惑。比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分层次向全体家长开办家庭教育培训讲座、开展家长学堂,分享孩子教育经验等。

3.预防校园欺凌从家庭教育做起。家庭教育是第二课堂,校园欺凌问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地表明,作为个体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以及欺凌的发生,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欺凌者的家庭教育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父母放任不管、个人存在自卑或暴力等诸多问题;被欺凌者其家庭教育中存在沟通不够,父母对子女学习生活等了解不够,个人存在忍辱负重、内向等问题。因此,作为父母,就要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向子女渗透预防校园欺凌等思想,让欺凌者能够意识到欺凌的危害,让被欺凌者能够在受到欺凌时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以避免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针对学校管理机制制订校园欺凌预防及应对策略

1.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学校要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指导,形成针对性强的具有指导价值的且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的校园欺凌制度体系,明确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界限划分、因校园欺凌产生的危害、责任流程等,让教师、学生、家长对校园欺凌有清晰的认知,既要体现教育与惩戒并行的欺凌处理原则,也要设置良好行为正向强化的奖励机制,并以此为导向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度约束,对教师和家长提供应对指导。

2.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为了有效监督校园欺凌,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学校要以德育和安全行政机构为管理主体,以班主任为落实主体,涵盖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层面的反校园欺凌管理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建立家校共管网络,同时学校要与辖区派出所、社区等社会机构建立周边协作关系,及时了解反馈并追踪校园欺凌行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课堂、班会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反校园欺凌教育,并引导学生互相监督,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率降至最低[5]。

3.拓展校园欺凌的整治预防途径。学校要多渠道开拓校园欺凌的整治预防途径,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学生自我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通过营造环境氛围和文化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班级QQ群、模拟法庭等,开展“拒绝校园欺凌”及建立和谐校园的相关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知道如何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等。二是开展心理健康专项调查,建立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的长效机制。学校定期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开展摸排工作,建立重点学生动态管理机制,形成排查、约谈、家访、疏导、评估预防机制,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教育学生善于调节自我情感,对潜在的校园欺凌的实施者或承受者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以此增强这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三是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提升反校园欺凌工作实效。学校要定期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政策法规的专项培训,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增强法治观念;对学校已经存在或潜在的校园欺凌现象全面摸排,对学校的反校园欺凌工作进行反思,汇总整理形成自查报告,并结合这段时期的突出问题展开讨论、研究,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应对策略,进而为后续工作提供方向和建议,提高反校园欺凌的工作实效。

(四)针对社会治理机制制订校园欺凌预防及应对策略

1.完善校园欺凌社会治理法规制度的落实机制。校园欺凌治理不是学校单一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法律作为最基本的治理依据和规范,学校要深入宣传和落实;法律作为外部约束力量而存在,因而,在落实过程中,学校要发挥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传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学校要主动构建校内外落实机制,如,校内建立校园欺凌预防措施和防范机制,校外要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建构协调沟通机制,以基本法律为指导完善各专项校园问题治理的法规以及完善各主体参与治理的制度。

2.优化校园欺凌社会治理的权责体系。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应对离不开合理的治理主体权责体系,在校园欺凌社会治理结构中,不仅政府和学校可以对资源进行分配,将各个子系统进行整合,并通过强化其整体行动的能力,围绕共同治理目标发挥多方效能,在分解治理权力时也要符合科学性,使各子系统在各自的核心优势范围内做出相应的决策。此外,邀请辖区内的法治副校长给学生开专题讲座,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和谐校园、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都是預防和应对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有效途径。

3.保证社会治理的资源支持与信息传递。校园欺凌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需要信息的有效沟通,如果沟通渠道不畅,就无法及时有效地组织起各方力量,也形成不了合力。同时,参与中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资金、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加强校园欺凌社会治理的资源保障。一方面,需要国家的资金投入和社会资源的积极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包括资源保障调配机制、专业技术支持网络等在内的资源管理机制。

总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使其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保护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1]李自平.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新课程(上),2018(03):67.

[2]陈绍华.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治理策略[J].新一代,2018(19):59.

[3]刘雪可,闫巧.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规避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7(11):68-72.

[4]杨华.教育主体缺失视角下农村校园欺凌成因及治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86.

[5]凌淳晰.校园欺凌的社会治理[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与应对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017)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调查分析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