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兰科虾脊兰属新记录种
——药山虾脊兰

2022-06-28 03:38郑昌兵郑万祥黎江宇张家辉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长约标本物种

熊 驰,陈 锋,郑昌兵,郑万祥,黎江宇,张家辉

(1.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源植物保护与种质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2.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 400799; 3.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重庆 405800)

2021年6月在重庆市巫溪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大型真菌调查时,笔者在白果林场发现一种兰科植物。对其拍摄野外照片并进行标本采集(凭证标本YTL21-614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CQNM)和花部精细解剖。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1-3]及咨询专家,鉴定为药山虾脊兰(CalantheyaoshanensisZ.-X.Ren & H.Wang),该种国内目前仅分布于云南(东北部)[4]、陕西(南部)[5],因此,药山虾脊兰为重庆兰科植物新记录种,报道如下。

1 药山虾脊兰

药山虾脊兰(CalantheyaoshanensisZ.-X.Ren & H.Wang in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29(1):54,2011.),凭证标本:巫溪县阴条岭主峰(31°29′N、109°56′E,海拔2350~2500 m),产路边山坡地上,陈锋、熊驰等(标本号:YTL21-614)。

1.1 形态特征

土生兰,高20~50 cm,假鳞茎圆锥状,长约1.6 cm,直径1.5 cm。叶3~5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30 cm,宽5~10 cm,先端锐尖。花葶从叶腋生出,长达20 cm,总状花序疏生8~15朵花。萼片近相等,顶生萼片,黄绿色,狭椭圆形,长约1.5 cm,宽8 mm,具5条脉;侧生萼片角较顶生萼片稍狭,宽约6 mm;花瓣披针形,长约1.3 cm,宽4 mm,具3条脉,先端锐尖。唇瓣3裂,与合蕊柱基部合生;侧裂片近匙形,顶端微凹,长约6 mm,宽3 mm,中裂片椭圆形,顶端微凹并在凹处具1细短尖,长约9 mm,宽7 mm,黄绿色,花期向后反卷,中央具3枚三角形褶片;距很短,长1~3 mm,向末端变狭,里面被毛。蕊柱长约8 mm。花期:4—6月。详见图1。

A.植株;B.花序;C.花部解剖;D.花正面照,示中裂片3枚三角形褶片;E.果图1 药山虾脊兰

1.2 分布

模式标本产自云南东北部巧家县药山[4],陕西南部平利县也有分布[5];重庆市分布新记录。

2 讨论

任宗昕等[4]在2011年发表了药山虾脊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东北部巧家县药山,药山虾脊兰在形态上与肾唇虾脊兰(C.brevicornuLindl.)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合蕊柱光滑无毛,中裂片椭圆形,中央具3枚三角形褶片。刘平等[5]在陕西南部平利县化龙山发现该物种并作为陕西新记录种发表,化龙山属大巴山区系,阴条岭东接大巴山,两地植物区系接近,在阴条岭发现该物种也属正常现象。加上2017年在阴条岭发现的新种巫溪虾脊兰(C.wuxiensisH.P.Deng & F.Q.Yu)[6],重庆现有虾脊兰属植物18种[2],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药山虾脊兰分布与同属的流苏虾脊兰(C.alpinaHook.f.ex Lindl.)存在重叠,因此该物种新分布地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重庆市兰科植物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研究物种地理分布、种间基因交流、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猜你喜欢
长约标本物种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丽水发现新物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边走边看
树枝变虫虫
厘米和米的争吵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