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实例
——以地理智能可视化教育资源与平台建设为例

2022-06-29 10:26
中文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可视化数字化

李 柯

(中国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54)

近30年来,数字技术革命性进步已使出版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当下,中国出版业的基本结构仍是教育出版一家独大。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也极大地影响到教育出版的变革。一是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大数据、“互联网+”虚拟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传统面授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育+互联网”已经从1.0时代的视频点播+微课,发展到2.0时代视频直播、混合式学习、O2O(Online To Oラine线上到线下)、翻转课堂,并继续向3.0的强交互直播+游戏化学习方向迈进。二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各地区各级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条件。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必将启动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将催生规范、安全的校内线上教育和配套数字资源出版,再加上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导致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观念的显著改变,或将迎来融合出版的“春天”。

2020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育融合出版加速调整,传统教育出版单位因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专业性、规范性,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鉴于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长期规划与发展态势以及当前“双减”改革展现出的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媒介的融合发展,可以说是教育出版为学校师生奉献优质的教育内容与配套服务的必由之路[1]。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教育出版融合进一步深入,一方面,改变着数字教育出版内容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承载了多元化教学资源的教学辅助硬件的多元发展[2]。中国地图出版社建设的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的地理教育资源库和智能化应用平台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际应用需求为核心,既满足于解决传统地理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实现内容跨媒体移置和个性化教育等问题,又满足于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出版发展需求。

一、教育融合出版目前的主要问题

1.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利用率仍较低

从数字出版产业链角度来看,传统出版属于产业链的上游,由于资源聚集度不高、信息建设不完善、技术实力不足、对新技术与新标准的应用不充分、盈利模式不清晰、融合出版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传统出版机构无法依赖自身的内容优势成为内容集成运营商,无法打通产业链成为全流程的数字出版主体。在教育出版领域更是如此。一直以来,由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对固定,教育机构出版的教材、教辅出版物,产品内容较固定,产品形式较单一,加上数字化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教育出版机构掌握的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向数字化转化。

2.教育出版与科技融合度较低

教育内容资源数字化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出版流程与新兴科技的融合度不高。要想让传统出版单位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和积累的资源优势在融合出版产品、知识服务、全媒体渠道里充分发挥,就必须加强出版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大对数字出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投入力度,构建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领域生态。

二、可视化地理智能教育资源与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

1.充分利用地理教育资源,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唯一的中央级地图出版权威机构,也是最早的中央级地图出版单位和教育出版权威机构。60多年来编辑出版了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生物、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中小学教材、教学配套图册、教辅图书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产品,特别是在从事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地图教学资源。

地理学科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比如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等,但现阶段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使用的教学媒体大多为书本教程(课本、地图册)、地理挂图以及PPT等传统教学方式,平面的纸质内容无法有效表达地理这一空间学科的丰富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地理学科本身所特有的空间属性使其非常适合用虚拟现实、三维动画、增强现实等视觉化、图像化的数字化手段来展现内容。中国地图出版社以60年地理教材、教辅出版资源积累为基础,充分研究地理教育领域中对数字化教学和多媒体资源的需求,立足当前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资源整合、内容创新和数据挖掘,利用虚拟现实、三维动画、增强现实等数字化前沿技术,构建多维、动态、可交互的可视化地理教育产品。与文字和平面图片相比,可视化的内容讲解和展示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传统课堂和教学方式的突破。

2.有利于提高传统媒体对移动互联等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

传统媒体在内容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应用等方面的不足在于其惯有的业务模式和赢利模式不符合互联网思维的要求。互联网思维要求从产品构思的一开始就要考虑数字化、移动化应用的特点和需求,尽量利用已有的移动互联技术来设计产品,而不是简单地将纸质书变成电子书。因此,中国地图出版社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针对学生、老师的不同需求,分别设计了三个WEB+APP的应用端来提供服务,并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作为教学资源和测评题库智能推送的依据。学生可通过学生端平台来做习题或教其他同学做题,以此提高、巩固自身的学习成果;老师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一系列与课程匹配的三维视频教学资源等素材包,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后台的智能数据分析和信息推送系统通过三类用户的使用反馈不断地进行自我改进和优化,进而更好地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看出,通过地理智能教育资源和平台的建设将大大提升我社对各类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3.切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在融合出版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融合出版从国家层面来说,是实施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需要,从出版行业层面来说,是推进其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出版机构核心竞争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进入新时代,教育出版单位应当由内容提供商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创新教育内容的传播方式,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更为有效的知识服务。

本平台的建设目的就在于在教育出版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融合出版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虚拟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数字教育出版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建立等方面做出尝试。从而将建设地理信息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落实到企业发展和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跨界融合的具体工作中,增强在融合出版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三、可视化地理智能教育资源与平台建设主要成果

1.建立与中学地理相配套的可视化地理教学资源库,打造地理教、学新生态

通过与国内基础教育教学专家、地理学科专家合作,梳理标准化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以中国地图出版社现有地理教材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料数据为基础,根据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和特点,建立包含微课视频、考图变式、思维导图、能力建模、章节小结等一系列完整内容的地理可视化教学资源库。其中,基于中学课程标准知识点整理归纳而成150多个3~5分钟的三维微课视频(如图1),是地理可视化资源库的特色内容,也是融合难度最大的部分。在保证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还要思考怎样增强融合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视性,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更清晰生动地表达平面纸媒难以展现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去理解和想象地理学科的时空变化特征,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打造地理教、学新生态。

图1 三维微课视频画面

2.建立数字化智能试题库

通过大量收集各地区地理学科的相关练习题和高考真题,通过专家、老师的筛选、分类、整理和解析,经过严格审校,利用数字化转换和标引技术,形成一个在数据库系统管理之下的智能地理试题库。每一个题目都会根据难度、知识点等关键字段与微课内容对应起来,并建立试题与内容之间、试题与试题之间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系统支撑手机端APP和网页平台各类模块间的智能推送功能。

以手机学生端真题为例,用户进入应用程序后,可以利用众多练习题、考试真题进行自我测试。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做题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个性化错题集,同时自动甄别出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的知识部分,并智能推送对应的微课教学资源和更多相关试题,直到学生掌握为止。这能使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能力。

3.从用户需求出发,建立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

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根据学生答题表现,包括不同类别题目回答正确率、答题速递、题目难度等数据,运用智能大数据算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学科素养、能力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资源和评价报表智能推送的依据。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订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建立学习进度数据,老师也可以通过系统分析结果了解学生个人和整体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开发功能强大的移动端智能应用平台

本平台的使用场景涵盖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下自学、课后测验等环节。针对学生和教师分别开发出APP+Web的数字信息化智能应用平台。在用户界面以及功能设置上,务求做到各模块界面跳转清晰、功能完善好用、内容全面、多维度统计检索功能等。所有功能通过后台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试题数据库、可视化视频教学资源库对地理教育资源内容进行统一调用、管理和信息推送。数字化地理教育智能应用平台分两个物理上独立的生产库,分别放置两台小型机上运行,一个为基础运营库,另一个为大数据分析库。对两个数据库每天进行一次差异备份,一个月进行一次完全数据备份,以确保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5.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交互系统

本平台搭建的交互系统中,智能化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作为将传统教学资源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系统采用多媒体内容管理、教学书籍及应用管理、知识点管理、试卷管理、组卷管理以及能力关系等功能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并与前端各个平台紧密结合,通过大数据系统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并给老师教学带来便捷。老师和学生只需下载相应平台软件,多次使用平台资源后,平台端便会呈现出相应的资源内容以及大数据报告和推送内容,并形成强烈的关联感与交互感。通过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交互系统,既创新了学生的阅读模式,拓展了知识维度,又不脱离传统教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内容,为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下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补充。

6.开发配套线下教辅图书

教育融合出版不等同于互联网在线教育,也不是简单的图书+互联网,而是全媒体多维度的知识服务。因此,除了线上数字资源外,中国地图出版社还研发了《高考地理考A微课堂》和《考A真题库》等一系列配套使用的纸质教辅图书,因为老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纸质的学习方式。可视化地理智能教育资源与平台更确切地说是用融合出版思维打造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全媒体教育产品。在设计之初便充分考量了互联网思维和融合出版思路,以及数字地理互动学习方案如何构筑地理教育和学习新场景,使产品具有更高的内容质量,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双减可视化数字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