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史记者”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特别报道科记者颜葵

2022-06-29 09:07崔欣孙妍
工会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文武汉北京

□本刊记者 崔欣/文 孙妍/摄

她从业20 多年成绩斐然,是一名“哪里需要我,我就会出现在哪里”的一线新闻人;她是一名能出稿、出好稿的“高产记者”,每年发稿近千篇,采编的短消息、长消息、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多次获得各类新闻奖项;她重视公益事业,每年为几十名患重大疾病和烫伤的孩子联系医院、筹款。她就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特别报道科记者颜葵。

防疫物资缺乏也不能耽误采访

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大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及两次重大洪涝灾害……从业20 多年的颜葵,面对各种天灾人祸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当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她再次奔赴一线,一呆就是64 天。

2020 年1 月底,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封城,12345 市民热线电话被打爆了,许多工作人员为保障正常工作秩序纷纷返岗。大年初二,正在12345 为北京新闻拍摄相关新闻的颜葵发现,工作群里有一个紧急通知:北京医疗队需要去武汉驰援,记者可以随队报道,有意者报名参加。“我在第一时间报了名。”最终,北京广播电视台领导综合考虑后决定,由有丰富经验的颜葵带队赴武汉参加采访。

与北京医疗队汇合后,颜葵就开始了工作,她在停机坪上采访了数位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一抵达武汉的驻地,颜葵马上编片写稿,在次日凌晨3点半制作完成了《北京136 名医护人员昨晚抵达武汉》的新闻,于1 月28 日的《北京您早》播出。到达武汉后,她一直保持着这种工作节奏,每天少则四五篇,多则十几篇。从《北京您早》《特别关注》到《北京新闻》《首都晚间报道》,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颜葵和同事从武汉防疫一线发回的生动报道,同时她还要为北京时间提供视频、和《健康北京》视频连线……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的颜葵,尽全力满足北京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需求。

回忆当时的经历,颜葵说,由于是疫情暴发初期,大家对病毒都不太了解,飞机上只带了以方便面和生活用品为主的半飞机物资。“可到达后发现,那里的情况跟我们像的完全不一样,整个机场就我们一队人马,整个武汉城一片寂静。”在随后的防疫培训中还发现,他们当时戴的口罩都不符合标准,不能防病毒,“可那时我们的物资比较紧张,为了省一套隔离服,我们都只戴一个口罩。当时挺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感染。因此我们当时表示,如果哪天自己真正的中招了,谁也别理我们,我们就自己隔离,别影响整个团队。”

有一次,颜葵进入隔离病房拍摄。“当时是我在10 楼拍完后准备去8 楼病区继续拍摄。刚下到8 楼病区,安贞医院的一个护士提醒我说:‘颜老师,你的脖子为什么露着呢?’我当时一下就傻了。”原来,颜葵在进入隔离病房前想着进去前再整理好隔离服,结果因为着急,把这茬给忘了。“发现自己的脖子露着时,我已经在病区里边转了好几个小时了。”但因为还要拍8 楼的视频,颜葵就只能用仅有的口罩遮挡一下,然后继续拍摄采访。“等拍完出来压力很大,赶紧做消杀什么的,但是那会儿真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中招。”

65 天,颜葵他们终于完成任务平安回京了。那时,她在出机舱的一刻只是想说一句话:“终于完成任务平安回来啦。”

私人电话成观众求助热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热线新闻记者,颜葵始终把帮百姓解决问题放在首位,把观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通过她的报道,很多百姓急需解决的小事、难事得以解决。正因为如此,颜葵的报道得到了大量观众的认可,她本人也成为了他们的贴心人,更多市民在遇到困难时,都想方设法找到她的电话,当作求助热线来打。

4 月的一天,颜葵接到一个曾采访过的某集团军领导电话。原来,他部队一位战士的老父亲得了癌症到北京来治疗。老人来京4 天后,按预约早上去西苑医院看病时,他的健康码突然变成了红码。原来,老人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密接。因为健康码为红码,医院要求老人回临时驻地。无奈之下,他们打了个120 急救车想送老人回驻地。但当车辆出发到半路时,因为临时驻地表示因为老人已经是红码不能回来,120 只能停在路边等待。就这样,老人一直到晚上都没吃东西,一直在路边等待最终结果。无奈之下,部队领导才给颜葵打来热线电话,希望能协助处理。接到电话后,颜葵一边安抚对方情绪,一边告知解决办法:“这是事曝个什么光啊,我看看能不能想办法能把这个问题促进一下,解决一下。现在,就是通过沟通的方式先帮助老人找地方进行隔离,最起码,进行隔离时老人还能有吃有住。”最终,经过颜葵的多方协调,老人顺利进行了隔离,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最近,我接到了好几个因为红码请求我帮助的电话,都圆满解决了!”

全力救助贫困重病患儿

救助山西无肛女孩、邯郸烧伤兄妹、连云港烧伤兄弟、肠瘘宝宝刘浩然、车祸女孩文文、白血病大学生夏静……颜葵重视公益事业,常年为重病儿童奔走呼吁。也由此,一个个原本要放弃治疗,回家等候生命终结的病患,重新获得新的生命。

在颜葵的记忆中,车祸女孩文文总会被她第一个想起。她回忆道:“我们是热线,所以来求助的电话特别多,但是能被关注的真的很少。所以我常说这些被关注的都很幸运,文文就是幸运的一个。”发生车祸时,文文只有两三岁。孩子是在老家被一辆拉砖的车碾压了腿,受伤非常严重。可肇事司机因为没有钱,就躲掉了。无奈之下,文文的妈妈带她来北京治疗,也因为治疗费不够只能租住在大兴一个村的出租房里。通过接下拨打到电视台的热线电话,颜葵认识了文文。“当时看着孩子的腿,感觉她特别可怜。”为了能帮上文文,颜葵找治疗医院、找捐助资金、找公益组织,就只为让孩子能够好起来,不落下残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文文痊愈出院。如今,孩子已经是一名小学生,还可以跳舞了。

提起这些曾救助过的孩子,颜葵就非常开心。她说:“我跟同事们开玩笑时曾说过,等我退休了,我就去儿童医院门口或者哪个医院门口去做志愿者,让患者更清楚了解哪种疾病应去哪个医院治疗最好。”

猜你喜欢
文文武汉北京
TEA LEAVES
Breaking the Chain
Power Down
China’s Other Vaccine Drive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武汉加油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