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让负担变成期待

2022-06-30 21:32张怡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新形式语文作业联系生活

张怡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但近年来,学生对语文作业缺乏兴趣。基于此,为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出台的“五项管理”之作业管理,本文从“创新作业形式”“紧密联系生活”“重视口头作業”等三个方面来阐述语文作业布置的新策略,从而实现作业“变身”,提升语文学习新活力。

【关键词】语文作业 创新形式 联系生活 促进表达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隐性的反馈与交流。但近年来,学生对语文作业缺乏兴趣,出现拖拉、不完成等现象,以致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也逐渐减退。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目前语文作业布置存在“四重四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重死记硬背、轻实践应用,重统一操练、轻分层练习,重结果呈现、轻思维过程,重成绩提高、轻能力提升。

教师应改变、更新观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改善作业布置,优化作业设计,给语文作业进行完美“变身”。那么,学生自然会乐学语文,语文学习也会鲜活起来。

一、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就学科性质来说,语文以其海纳百川式的包容性、胸有沟壑式的宽广性等令人折服。教师就应该像一名优秀的工艺师,握好“作业”这把刀刃,切割好“语文”这颗钻石,使其光彩夺目。如何布置作业能使学生爱上做作业,同时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其各项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认真思考,讲求策略,变换形式,令作业富有趣味性、挑战性,以方式创新展现学习乐趣。

(一) 拓展:开阔作业天地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局限于文本,而要立足更广阔的天地,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一文表现的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民族气节,令学生对他有了新的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名人故事,笔者结合校本资源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名人课程”活动,布置学生去搜集自己喜欢的名人故事,或是寻访身边的名人,开展名人故事会;引导学生分三大部分来制作自己最敬佩的人物的“名人卡片”,如名人肖像、名人简介、名人名言,并评选“最佳名人卡片”。由于竞赛具有激励作用,学生上交的作品质量较高。我们将名人卡片塑封后,统一张贴在班级教室的外墙,供学生课余阅读学习,增长见识。回顾活动过程,学生由文本中的名人学习延伸到课外,在搜集资料、整合资料,以及绘画、设计等过程中了解到了更多的名人事迹和精神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语文素养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作业深受学生喜爱。

(二)融合:打通学科壁垒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作业布置也要与时俱进。教师要关注学科知识交融,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阔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京剧趣谈》一文时,笔者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不仅要熟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还要去观看《拾玉镯》《金玉奴》等京剧唱段,了解其中的道具、亮相方式、各色脸谱所代表的意义等。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唱段,唱一唱、演一演,从而加深对京剧的认识。因此,学生在课上兴趣盎然,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颇具成就感。而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鹭》一文时,笔者布置了选做作业“认真阅读、品味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将这三段用画笔描绘成三幅优美的图画,并为画面取名”。语文作业与音乐艺术、美术绘画巧妙融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探究:项目研学驱动

求知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基于学生如此渴望发现与研究,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应该摆脱机械性,提升探究性。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项目规划及项目任务解决的学习方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尝试“项目研学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一文时,笔者发现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似乎兴趣不高。通过和学生谈话、交流,笔者确立了一个驱动性问题:如何让大家“爱上中国年”?并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解构问题,形成思维导图,制订“爱上中国年”活动策划方案。这一驱动性问题的设定既包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又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自己来做活动策划,使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激发了他们了解中国年、制订自己的活动方案的欲望。从项目启动那一天到“最佳策划方案评选”这一日,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完成驱动性任务的过程中,师生、生生在相互交流与补充中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聚合思维、联想思维。其实,项目学习的意义就在于以用促学、在用中学;在完成特定的任务中,学与用合二为一,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勇于探究等素养。

二、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实践操作

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及“生活教育”理论,都指出教育不应该困在学校里面,而应该放眼于丰富的生活和整个社会活动。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应体现全方位、多元化、多角度,能融通、运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作业多一点生活气息。

(一)链接变化的自然环境

一个飘雪的周末,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特别值得纪念。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别样的作业——大雪:了解“雪”的形成过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观察下雪的情景及雪花的形态;在雪地里玩游戏、堆雪人等,感受在雪地纵情玩耍的快乐,用日记的形式记载这份独特的体验;画一画自己看到的雪及想象中的雪花,摘抄描写“雪”的古诗词,也可以自己尝试创造一首小诗来赞一赞心中的“雪”。这份作业围绕生活中学生感觉新奇的“雪”,从观察、体验、绘画、写作、诗词创作等不同层面来近距离邂逅“雪”,感受“雪”的美妙与独特,给予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也丰厚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知,丰富了学生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丰盈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历练,提升其语言素养。

(二)链接和谐的家庭生活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是关于母爱的文章,讲述了作者梁晓声去母亲的工厂要钱买书,看到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景后深怀愧疚,用准备买书的錢给母亲买了一罐水果罐头的故事。学完课文,为了深化课文主旨,笔者立足学生家庭现实生活,设计了一张家长职业调查表,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观察、感受父母的工作环境,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难题、如何解决,并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等,深刻感知父母工作的艰辛、赚钱养家的不易。在此基础上,笔者布置学生每天回家都要为父母做半小时家务,如扫地擦桌、洗碗拖地等,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锻炼、提升自己的劳动实践能力。从文本走向生活,由课内延伸课外,通过一系列深刻的调查体验活动,学生的感悟更加立体和丰盈。这份独特的经历也会永久地烙印在学生的生命中,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基。

(三)链接丰富的社会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学校以外的大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而且,这里比语文课堂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它们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值得探究与体验。在这些传统节日即将到来之时,笔者会改变假期作业模式,摒弃书本知识的反复读写,而是有意识地设计呼应节日主题的实践性作业。如端午节时,笔者布置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传说等,学习包粽子、制作香囊等,深入地“走近”端午,走进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前后几天,笔者会布置学生大概记录白昼的时长,然后和冬至这天进行比较,从而懂得“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然后结合本地习俗,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学做“冬至团”,鼓励创新团子的颜色、形状、馅的种类等。在文化作业的传承与创新中,在生动有趣的观察与实践里,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接地气,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重视口头作业,促进语言表达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仍以分数为纲,在布置作业时重笔头、轻口头,只布置看得见、容易反馈的作业,却忽视了学生口、耳、手、脑的协调发展,对于口语交际、辩论、演讲这一类的口头语言表达作业,常常“轻描淡写”或是“得过且过”,使语文作业处于“无声的表达”状态,导致很多学生发言缺乏自信、缺少思想、思路不清、语言干涩,其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没有明显的提升,违背了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要求。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为即兴发言。即兴发言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具有一定的难度。当时疫情严重,所有学生都在家上网课。学生通过观看学习视频对即兴发言有了初步了解,也学到了打腹稿的方法。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这次口语交际的练习呢?

(一)创设情境话题

笔者在文本提供的几个情境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新冠疫情中的人情百态,创设了四个相关生活情境,开展“童眼看疫”即兴演讲比赛,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录制视频发在班级QQ群:

(1)近日,欧洲各国疫情日益严重,意大利外长迪马约向我国求援。3月12日,中国首批抗疫专家组便带着31吨物资飞越9619公里驰援意大利。请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近日,一些外籍华侨、留学生开始回国,个别外籍华侨以“人生自由”为借口,在居家隔离期间不戴口罩外出跑步,遭到物业人员劝阻还无礼拒绝,最后经警察教育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请你对这个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3)3月17日,无锡首批驰援武汉的32名医护人员已经安全回锡。他们在武汉奋战了50多个日日夜夜,向武汉人民递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如果你是欢迎队伍中的一员,你会如何欢迎他们的回归?

(4)由于新冠疫情,同学们在家停课不停学,每天上网课。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家长不在家,每天懒散放松。上网课时不能聚精会神,也不及时做好笔记;做作业字迹潦草、错误百出,还经常少做、拖拉,常常需要老师打电话联系家长催交作业。请你就这些行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关注活动评价

此次口语交际通过即兴演讲比赛的形式,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笔者欣喜地看到,很多学生的即兴演讲很有感染力,针对本次疫情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笔者认真倾听他们的演讲,发现很多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演讲更精彩,事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来充实自己的发言。很多学生演讲时镇定自若、表情自然,语言流畅,有思想、有见地,令人欣慰。笔者觉得在完成这个口头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也极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在QQ群里发起了演讲比赛投票,评选票数最多的五名学生为“最佳演讲者”,并在回校后进行颁奖,获奖学生倍感自豪。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全面、深刻地理解“减负”的精神实质,大胆探索实践,从形式到内容,从课堂到作业,从个人素养到语文核心素养,做到以生为本,推行作业管理改革,让语文作业完美“变身”,让负担变成期待,力争让“减负不减效”“轻负不减质”真实地存在于课堂内外。

【参考文献】

[1]顾雪兰.优化布置策略:让语文作业“活起来”[J].华夏教师,2021(2).

[2]张云霞.创新作业,激发语文活力[J].华夏教师,2021(12).

[3]李玉芬.精心设计作业 减轻学生负担 提升教学质量[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0(5).

猜你喜欢
创新形式语文作业联系生活
小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的实践研究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巧用方法,培养农村学生语文复述能力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谈学生语文作业纠错评价的有效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