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实践策略

2022-06-30 02:29唐纯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双减

唐纯丽

“双减”是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的根本任务,不仅减轻了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而且对教育公平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作为学校实施“双减”的重要实践者与引导者,育人责任在不断加重,同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双减”的实际实行过程能够看出,单一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需要学生家长与教师共同担起教育的责任。因此,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比明显上升,小学家校共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然而,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过程难免会出现认知、专业程度、实践经验等问题。本文认为家校双方对“双减”的正确认知是开展家校共育的前提,而双方专业程度的提高为达到更高效的家校共育做准备,双方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是不断优化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出现问题时解决问题,才能促进小学家校共育的不断优化。

一、“双减”背景的小学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共育的认知不足

传统小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性较强,缺少了对学生差异性、个性化的关注,并且教师往往将学科文化知识的传授当作教学目标的重点,忽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因此,小学教师易出现错误认知,将学科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此外,学生家长对双减政策的实施也出现认知不足的情况,有的家长对自身的育人责任的意识不高,认为将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了;还有家长对双减政策认知较为单一,认为“双减”就是完全释放孩子玩的天性,这样的认知误区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二)家校共育的专业度低

家校共育的落实,需要教师与家长不断学习共育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度,以此来促进双向合作行为形成。目前,双减政策处于初步实施的阶段,能给教师提供的教学方法以及理论较少,与也未能形成全面且专业性较高的教学理论与与方法。因此,导致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当中专业性不强。又因各个学生家长的工作领域不同,所积累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较少,不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且“双减”前期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出现家校共育的专业度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导致学生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三)家校共育的实践经验少

双减政策实施至今,未满一年,所积累的实践教学经验较少,相关的教学理论、方法仍需要长期实践来检验其教学效果以及质量[2]。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较少,校园生活也缺少家长的参与。目前,家校合作实践的方式较为单一,未能提高家长共育参与度,互动率的下降就导致了家校之间产生更大距离。家校共育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参与实践,而不是“孤军奋战”。

二、优化“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家校共育实践策略

(一)形成正确的家校共育认知

首先,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教研会,与其他教师一起对双减政策进行解读,从真正了解“双减”开始,明确“双减”的根本目的、教育理念等内容,形成正确的“双减”认知,为后续教学工作做准备。其次,教师需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明确家校共育对落实双减政策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尊重与理解家长。通过与家长交流,在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身心状态的基础上,建设家校共育的发展情境,让学生在校园内、家庭中都处于适合身心发展的状态。最后,教师除了摆正自身对家校共育的认知之外,还需发挥引导作用。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需向家长讲解双减政策以及家校共育的意义以及作用,让家长明晰学校教育实施的相关措施的方式与意义,提高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度与配合度。

(二)自觉提高家校共育的专业度

首先,教师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学习“双减”教学理论,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识记更多落实“双减”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内化与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其次,教师需要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能够有效的与家长进行交流。最后,教师还需合理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解决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为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家庭观、教育观而努力。例如,教师可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会出现的成长问题,不定期的开展主题家庭讲座。教师先客观地向家长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然后以专业的角度讲解学生为何会出现一些成长问题,缓解家长焦虑的心理;接着教师给予家长教学孩子的方法,因为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态度与言行过于激动,所以引导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给学生带来更严重的影响。最后,教师应让家长发表自己对家校共育的看法,或分享育兒经验,共同探讨。这样,家校双方专业度的提高,对形成家校共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设计多样化的家校共育实践形式

在正确认知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奠基下,家校共育仍需要通过多样的实践形式来进行巩固。因此,教师应设计出能够调动学生以及家长的积极性与参与度的实践活动,可以设置亲子课程、亲子作业、亲子户外活动等形式,并给实践形式增添趣味性,简化实践形式,同时也避免“形式化”的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3]。例如,学校在五一假期时,设计了“争做文明小游客”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在进行游玩时,也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讲文明的美德。又如,世界环保日到来时,教师可布置亲子手工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利用生活中的废品制作环保用品,这样的作业形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多样化的家校共育的实践形式,不仅让学生提高了运用课本内知识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小学家校共育是最终实现“双减”育人目标的关键,教师与学生家长必须给予重视。目前,在“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共育仍存在认知不足、专业度不高以及实践经验少的问题,问题的出现说明“双减”的落实程度在加深,为不断改善、优化“双减”提供了可行、可改的努力方向。家校双方应共同填补认知漏洞,为形成合作行为奠定基础;教师应自觉参与专业培训等工作,以自身专业素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教师还应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给家长提供更多参与育人的机会。这样,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家校共育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双减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