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形象

2022-06-30 05:07张琳娜
文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哈罗德乔伊斯

张琳娜

内容摘要:《一个人的朝圣》[1]是英国资深剧作家雷切尔·乔伊斯的处女作,小说讲述了65岁的退休老头哈罗德,在收到了来自一个多年未见的身患绝症的老友的告别信后,开始了一场“心灵”朝圣的故事。哈罗德弗莱是一个沉默寡言、顽固守旧、优柔寡断的人,他的性格形成源于不幸福的童年,这种不幸一直延续到自己成立家庭以后。然而他通过一场朝圣,克服了性格缺陷,实现了自我救赎。

关键词:雷切尔·乔伊斯 《一个人的朝圣》 朝圣 哈罗德 形象分析 英国文学

雷切尔·乔伊斯是英国剧作家,她一生写了20多年的广播剧本,并赢得了无数的剧本奖。《一个人的朝圣》是她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已被翻译成34种语言,并入围了2012年的布克文学奖和英联邦书奖。她本人也凭借此书入围了“英国年度作家”名单。

《一个人的朝圣》讲述的是主人公哈罗德的朝圣之旅。65岁的哈罗德·弗莱(Harold Fry)在酿酒厂做了40年的营销代表后,默无声息地退休了。他既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退休时,公司没有为他举行告别会。他就这样和他的妻子在乡下平静地过着退休生活。直到有一天,哈罗德收到了他失散多年的朋友奎妮的来信。奎尼得了癌症,她很快就要死了,所以她想跟哈罗德告别。哈罗德带着震惊和悲伤回了信。在寄信的路上,他联想到了自己不幸的生活,不知不觉中,他越走越远,足迹遍布了整个英国。他在87天里独自走了627英里,只是因为一个信念:只要他走下去,老朋友就会活下来。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指出哈罗德的三个特点:沉默寡言、顽固守旧和优柔寡断。第二章着重分析哈罗德童年家庭的状况,他与儿子大卫的关系,以及失去大卫后这对夫妇的关系,从而分析哈罗德性格形成的原因。第三章分析哈罗德在朝圣过程中他的自信、毅力和信念的转变。

哈罗德第一次进入读者的视线,是一个古板、颓废、不善言辞的老头。他的缺点完全掩盖了他的美德。朝圣之旅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哈罗德。这部小说让我们看到,强大的信念可以战胜性格上的弱点,给人带来救赎,使人重新获得活力。

一.朝圣前哈罗德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当中哈罗德的性格在朝圣前后发生了一些变化,朝圣之前哈罗德的性格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顽固守旧、优柔寡断三个方面。

(一)沉默寡言

沉默寡言是哈罗德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他不善交际,认识的人很少,一生中只有奎妮一个朋友。在工作中也比较独来独往,同一个销售团队的同事也很少有人了解他,因此直到他退休时,也没有人为他准备退休欢送会。学者陈少华评论说:“他的沉默不仅仅是人际沟通的问题。这种沉默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自我成长的停止,因而缺乏教育和关爱。”[2]另一位学者李丹认为:“这种沉默是童年时期家庭关系的心理折射,家庭关系导致了哈罗德的人际关系的不成熟。”[3]

在生活中,哈罗德保持着一种中庸的思想,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喜欢默默无闻,试图隐藏自己。他希望退休后像許多人一样,安静地、简单地度过余生。

(二)顽固守旧

其次,哈罗德是个顽固守旧的人。他过着默默无闻而又低调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小说中描述,哈罗德45年来做着同一份工作,他默默无闻,既不寻求晋升,也不寻求关注。这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形象。哈罗德也从来没有出过国,自从退休以来,他整天都坐在一张椅子上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一步。他的生活是平淡而缺乏色彩的。他顽固守旧,也一直遵循着自己认为对的规则,例如他每天都系领带,但有时他也会想,自己是不是在坚持一项从未真正存在过的命令或一套规则。总之,哈罗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庸、固执、孤僻的人。

当他选择朝圣之旅的时候,甚至他的妻子都觉得他不会成功。或许哈罗德也想像大多数人一样到了退休的年龄,随便打发打发时间,日复一日,继续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然而他却踏出了那一步,正是这样一个固步自封的人,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就注定了这是一次不平凡的旅程。这是一个平凡的人选择突破的不平凡的旅程,是一个守旧的人冲出桎梏的举动,尽管没有其他人的理解和欣赏的眼光。

(三)优柔寡断

哈罗德也是一个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人。当他开始他的朝圣之路时,他遭受了许多人的反对。许多人都觉得他不可能成功,甚至有人觉得他就不应该选择开始,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种选择是否正确。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哈罗德的朝圣决定是突发的,而非充分计划后的结果。如果一个人想成功,就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充分的准备,事情往往会出错,人也更容易犹豫。加之他在朝圣之旅开始的时候,遇到了身体不适,旅途中由于准备不充分遭受了很多挫折,这种时候他往往会怀疑自身,想要放弃。他并不是一个有着坚定目标并且勇往直前的人,他时常表现出优柔寡断的迹象。

在朝圣的后期,追随者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使他更加产生了想要放弃的想法。同时还要面对了恶劣的环境和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他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所有的困难,随之而来的孤独感也是他踌躇不前。小说中也多次提到他想要放弃的想法。这些都是优柔寡断的表现。

二.家庭生活对哈德罗性格形成的影响

(一)哈罗德童年时期的家庭境况

哈罗德来自一个破裂的家庭,从小不被父亲喜欢。母亲在他小时候离家出走。他从童年起就背负着出生的原罪。哈罗德的“沉默”可以说是在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下形成的。学者赵丽丽认为“他父亲的行为对哈罗德的心理成长极其不利,也促成了哈罗德成年后的性格。哈罗德的父母在他童年时就严重缺乏教育。这种对家族责任的缺乏遗传到了哈罗德的身体上。这也影响到了他自己的家庭。当他自己成为父亲时,哈罗德不可避免地继承了父亲的性格。”[4]

童年时期的家庭关系对哈罗德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了他成年后与新家庭的关系。这是哈罗德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也导致了哈罗德和他的妻儿之间的冲突。

(二)哈罗德和他儿子之间的关系

哈罗德和儿子大卫之间的关系十分脆弱。哈罗德的性格深受他父亲的影响,并且他也没有做好成为父亲的准备。大卫的出生给他带来了很多压力。在大卫的童年时期,哈罗德并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儿子小的时候,他甚至没有抱过他,在家里也很少跟儿子说话。儿子的一切都是由他的妻子莫林做的。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下,儿子大卫最终自杀了。

大卫的死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哈罗德从来没有真正了解他的儿子;他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年幼的儿子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儿子被剑桥大学录取后,他也不懂儿子的各种心理变化;他不知道儿子为什么告诉他“毕业后想出去走走”,却突然回家了;他不知道儿子为什么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儿子沉迷于毒品和酒精,直到最后他的儿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哈罗德是一个懦弱的父亲,他没有能力拯救儿子,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失败者。当大卫意识到自己是第二个哈罗德时,他感到深深的无助,为了避免自己将来成为另一个失败的父亲,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这场可怕的接力。从这一点来看,他在最后一刻超越了哈罗德。

哈罗德和他儿子之间的冲突是他朝圣的原因之一。朝圣之旅中,哈罗德回忆起了他和儿子之间的小事,在他的记忆中挣扎着。它教会他看清自己,清楚地认识自己。大卫的自杀成为了哈罗德开始旅程、反思自我、成长的深层心理动力。正如他在旅途中所说,父亲的身份是他最大的考验。

(三)儿子去世后夫妻之间的关系

哈罗德和莫林的初次相识是美好的。16岁时,哈罗德被父亲赶出了家门。在舞厅遇见了莫林。他们一见钟情。尽管莫林的父母看不起哈罗德,反对他们的婚姻。但莫林还是很爱他。他们结婚以后,靠着莫林的贤惠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人过着简单却幸福的生活。直到儿子自杀,这种幸福的生活戛然而止,两人的关系也开始破裂。有学者认为,“如果大卫是哈罗德生长缺陷的牺牲品,那么莫林也是受害者。”[5]莫林目睹了他们父子关系的疏远。她把大卫的死归咎于哈罗德的失职。而哈罗德由于自身缺乏安全感,不善表达,所以一直保持沉默。这种不可逾越的情感障碍也使得夫妻关系越来越疏远。

在朝圣的过程中,哈罗德回忆着他们的过去,不断地反思着自己。朝圣结束后,最终两人开始面对着他们二十多年来一直不愿面对的内心世界。他们发现彼此深爱着对方,妻子的理解和陪伴最终帮助他们化解了隔阂。

三.朝圣过程中的转变

小说中有一段哈罗德朝圣过程中的的心理描写:“哈罗德回想自己在旅途中见过的人。他们的故事都让他惊讶和感动,没有一个例外。这个世界已经多了许多他在乎的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过路人,站在人群里一点也不出彩。我也不会麻烦任何人。当我告诉他们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也都能明白。他们回顾着自己的过去,也希望我能到达目的地。’”[6]在哈罗德的朝圣之旅中,他经历了很多事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渐渐地,他开始改变了。他变得自信、执着和忠诚。朝圣之旅為哈罗德打开了“一条救赎之路”。在救赎中,他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

(一)自信心的增长

故事的开始,哈罗德是个软弱、自卑的形象,他害怕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他吃早餐时,甚至会因为早餐店客人太多而感到不自在,久久在餐厅外徘徊。直到收到奎妮的来信,哈罗德的转变才开始。哈罗德独自一人,跋山涉水去见她,这是一段意想不到的朝圣之旅。在朝圣之旅中,哈罗德逐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自信使人勇敢。朝圣后期,他逐渐敢于大方地与陌生人打招呼。甚至在英国成了名人,受到其他人崇拜,他也有勇气面对,越来越自信。也正因如此,他和莫琳重新走到了一起。内心的坚定使他自信果敢,也愿意承担责任。

自信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系统,可以不从同一面来分析和描述,它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观做出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稳定性特征。读者是旅程的见证人。在这趟旅程中,我们和哈罗德一起寻找救赎之路。

(二)毅力的提升

朝圣之前,哈罗德总是优柔寡断。在朝圣的路上,当追随者一个个离开他的时候,他再次感到孤独,脚的疼痛让他想要放弃。然而最终他在短暂的犹豫之后还是选择了坚持下来。

朝圣是一个充满神学和宗教色彩的词,但它也赋予了它宗教色彩和童话精神,充满了生活美学价值。一个人之所以如此独特,是因为心是踏实的,知道坚持的意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我的旅程,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对这条道路的无声呼唤。觉醒的人只有一个任务:找到自我,坚持自我,走自己的路。哈罗德的第一次坚持来自于一个加油站的女孩的鼓励。按照尧耳的说法,87天的行走可以被称为一项伟大的壮举,但完成这一壮举的英雄人物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失败者。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坚持简单的目标,追求一个人独自行走,面对黑暗而喧闹的世界。[7]

(三)信念的提升

在朝圣之前,哈罗德一生无所事事。他平淡的生活可以被看作是缺乏自我价值。哈罗德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进行自我认同的重建。然而,他首先经历的最痛苦的感觉是自我价值的丧失。哈罗德以步行来满足自我价值的缺乏。在文学创作中,离别大多带有一种被迫的色彩,难以忍受现状,选择离开,寻找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哈罗德的离开显然是偶然的,他并不想逃离现实的生活环境。加油站女孩的一句话给了哈罗德希望,然后他开始了朝圣之旅。这激发了哈罗德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促使他相信不可能。学者黄磊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激情的再次点燃是一种重生的象征,这让他们忽略了时间和能力的限制,依靠内心的信念来实现对自己的承诺。[8]这一信念的形成就是自我救赎的过程,而从加油站那一刻起,哈罗德就完成了自己救赎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持久的信念,那么再长的路也只有艰难的跋涉。如果他没有触发疼痛,或认真反思,那旅行只是一场草草的游戏,任何事情都无法改变。哈罗德意识到了信仰的价值。这也是朝圣的意义。

《一个人的朝圣之旅》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本从哈罗德朝圣前的性格特征入手。他沉默寡言,顽固守旧,优柔寡断。哈罗德的童年经历是他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它像一块阴影笼罩着哈罗德的一生。哈罗德小时候,家庭破裂,不被父亲喜欢,他害怕被抛弃,试图取悦他的父亲。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不难想象哈罗德是多么的无助。后来,哈罗德长大了,逃离了让他感到绝望的原生家庭,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当他第一次见到莫林时,他想象着他们将来会多么幸福。但儿子的去世重新打破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他和儿子大卫的关系也很紧张,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关心过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因为缺乏沟通而疏远。总的来说哈罗德是一个受伤的孩子,沉默的男人,妻子眼中的失败者。

他朝圣之旅始于一种冲动,哈罗德在收到这封信之前,本平淡地过了一辈子。但是他遇到的人给了他无形的鼓励,使他拥有了坚持的信心。在朝圣之路上,他的回忆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涌现。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他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克服身体上的痛苦,学会了如何去爱和表达爱。也因此在朝圣之后认识到了自我价值。

书中的哈罗德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小说还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真理:认识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自己画的圈,放下一切,这样才能看清自己。正如小说中所述,当你双腿走出家门时,你看到的可能不仅仅是连绵不断的土地。

注 释

[1](英)蕾秋·乔伊斯著;黄妙瑜译. 一个人的朝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

[2]陈少华.《一个人的朝圣》——再成长的困境与可能[J]2015(10),165-170.

[3]李丹..精神信念的朝圣之旅—评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J]全民阅读,2017(296),86-88.

[4]赵丽丽.大他者作用下主体身份的缺失——解读《一个人的朝圣》中哈罗德之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7(7),102-104.

[5]刘之韵.从此刻出发——以《一个人的朝圣》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11),150.

[6](英)蕾秋·乔伊斯著;黄妙瑜译. 一个人的朝圣[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08,140.

[7]尧耳.谁的灵魂需要救赎[J].文学,2016(1),121.

[8]黄磊.行走与等待的双重救赎[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8),9-10.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哈罗德乔伊斯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一张废纸毁掉一条河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哈罗德的帽子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英国文学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20世纪英国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类别浅析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Brief Analysis of Wordsworth’s Conception of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