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视域下英雄形象传播新路径探究

2022-06-30 10:15程虹
传播与版权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路径短视频传播

程虹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成为大众接受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渠道,其为英雄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出发,分析新闻媒体如何利用短视频的传播优势进行英雄形象的塑造,并基于短视频塑造和传播英雄形象面临的困境,从善用微观视野、调动视听感官、注重深度表达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短视频;英雄形象;传播;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雄精神的传播与弘扬。“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亘古通今,中国这片大地上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国人的精神榜样。而致敬英雄模范,传承英雄精神离不开新闻媒体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媒介环境下,短视频以时间短、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迅速成为大众获取、分享与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视频图像也成为继语言文字后解读现实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新闻媒体在进行英雄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时,应充分运用短视频的传播优势,更好地在互联网上传播英雄形象。

一、新阵地:短视频赋能英雄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发展与用户需求多元所催生的互联网传播形式,其价值日益凸显,并凭借碎片化的内容、快感强烈的视听感受以及高频的用户参与成为当下受欢迎的信息传播方式。在移动社交格局下,短视频成为大众接受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新闻媒体需要借助短视频的传播优势,通过其庞大的用户群体、传播内容的丰富形式以及内容生产的方式多样等优势,让英雄事迹得以充分传播,让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让英雄精神得以传承。

(一)用户规模大,扩增英雄形象传播范围

全国要形成崇尚英雄、敬爱英雄的社会风尚,则要求英雄形象的传播不能是传播者一个人的独角戏,而需要大众积极参与互动。媒介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具有传播者信息的呈现与受众信息的获取功能。从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发展到现今的国际互联网传播,大众阅读越来越碎片化,短视频作为新兴起的媒介,其传播的“快平短”特点正好契合了大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从而获得大众青睐。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短视频用户现已达8.88亿,占据网民整体的87.8%[2]。作为短视频平台的代表,《2020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

短视频庞大的用户群体为英雄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阵地。近年来,主流媒体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力求在短视频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2018年,《人民日报》入驻抖音平台,经过三年多的运营与发展,截至202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官方抖音账号粉丝超1.5亿。2021年6月,该账号推出一条张桂梅获颁“七一勋章”的现场视频,收获713.9万点赞量,17.9万评论量。因此,新闻媒体在塑造和传播英雄形象时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方式,除了能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还能增加用户的信息接触面。

(二)内容形式多样,助力英雄形象塑造多元化

短视频的传播内容时长短、信息密,且内容广泛而有趣。与传统媒体单一的内容呈现形式相比,短视频既可以做到图片、文字或视频的单一呈现形式,又可以做到三者的多种组合呈现形式。

对英雄形象的塑造而言,拘泥于单一的文字形式难免会出现模板式的写作手法,使英雄形象不够鲜活生动。而短视频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直观呈现形式,可以对英雄的个性语句、瞬间的细微动作等进行突出传播,同时短视频的现场感加上配乐的烘托,联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进行通感式输入,让英雄人物个性鲜明、深入人心。例如,2020年1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因一张高铁乘车照而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迅速传播,照片中他闭着眼睛在餐车座位上休憩。其高铁乘车照流传的同时,有网络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传自己拍摄的钟南山在高铁上办公的情景,也有用户将钟南山高铁乘车照与网络用户对此的留言进行组合、剪辑形成新视频。由照片、视频、文字多种形式组合而成的一系列作品,让大众感受到了一位医生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期选择逆行、冲向一线的无畏精神。

(三)内容生产方式多样,促进英雄形象价值有效传递

短视频内容的创作者不只是专业的新闻媒体,普通大众也参与其中,即短视频内容的生产方式为PGC(专业生产内容)与UGC(用户生产内容)相结合。对英雄人物的报道而言,既有新闻媒体对人物事迹进行专业化讲述,又有普通大众通过短视频对身边的平民英雄进行分享式记录和传播。短视频的内容创作方式更加平民化,这使得以往由中央、地方主流媒体对英雄形象单一塑造与传播的格局被打破。

人人都可以是短视频的制作者和参与者,其内容生产更加多样化,这也使英雄形象的传播不止一种声音传递,而是媒体与大众、大众与大众之间多种声音的交织传递。在多种声音的碰撞中,英雄的思想深度被细致描摹,英雄的精神高度被深入挖掘,这进一步推动大众从英雄的优秀品质与模范行为中汲取精神力量。例如,2021年6月,重庆教师王红旭为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他生前救人的画面被现场人员用手机拍摄后在网络平台传播,很快他的英雄壮舉被大众知晓,随后不少新闻媒体对其事迹进行深度报道。同年9月,王红旭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在王红旭救人英雄形象的传播中,大众与新闻媒体共同发力,让英雄向善的力量在社会中传递,英雄形象的价值得到有效传播。

二、新挑战:短视频塑造和传播英雄形象面临的困境

新闻媒体利用短视频讲述英雄故事、传递英雄精神,为大众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社会正向发展。但同时,短视频的低门槛、易制作,使得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短视频环境纷繁复杂,这对英雄形象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一)“短平快”对英雄精神的消解

“短平快”是短视频的显著特点,即内容时长短、内容生产平民化、内容传播速度快。这使得短视频内容碎片化、庞杂化,大众的阅读习惯从需要长时间的文字阅读转向短时间的图像阅读,从深度理解信息转向浅层理解信息。首先,在碎片化、海量的信息中,英雄精神传达的碎片化,使得大众对英雄形象的认识不成系统。其次,相较于含蓄的文字表达,短视频的图像表达使英雄形象的呈现更加直观,削弱了大众通过想象来构建脑海中生动鲜活的英雄形象的能力,英雄形象所承载的丰富精神内涵被浅层化传递。最后,大众对英雄人物视频短暂的浅层理解,使得短视频作品的抽象性与象征性无法被充分传达,不能给大众留下深刻记忆。E8EDFC82-0FA6-4531-BD7D-1A739FED0DD3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同,在流量的驱动下,短视频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的内容趋向个性化、娱乐化与通俗化,以轻松娱乐的方式搭建起英雄形象塑造“有意思”的话语空间,而让英雄形象塑造的“有意义”被消解。例如,2018年,今日头条平台上出现了一段58秒的涉及戏谑、侮辱革命先烈的短视频,最终发布视频的涉事账号被平台封禁。该乱象是个别用户为博人眼球、获取流量,不择手段损害英雄人物的形象,缺乏对作品意义的追求,严重干扰了新闻媒体对崇高英雄形象的构建。

(二)内容同质化对英雄形象的固化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在无数的英雄中,相同的是他们精神是伟大的,不同的是他们的个人事迹、性格、语言等。因此,在刻画英雄形象时,新闻媒体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手段来塑造英雄多样化的人物特征。纵观现今海量的短视频作品,不乏富有创意、观点新颖的内容,但同时也充斥大量的同质化作品。同质化的短视频内容利用相似的创作手法,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千篇一律,英雄形象的个性化被消解。

关于英雄人物的短视频,主要由普通大众记录身边的平民英雄行为,新闻媒体讲述英雄模范的伟大事迹,以及自媒体用户剪辑英雄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片段等内容组成。对普通大众而言,受从众心理的驱使,大众乐于模仿高热度作品,一旦某作品获得高流量,他们则争先恐后地用与该作品相似的创作手法来创作内容,导致英雄形象宣传同质化问题突出。对新闻媒体而言,其作品的同质化除了对同一热点英雄人物的争先报道,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编排手法、标题制作以及专题栏目打造上的相似。

三、新思路:短视频塑造和传播英雄形象的策略

新闻媒体作为英雄事迹的记录者与英雄形象的塑造者,需要用优秀的新闻作品对英雄形象进行传播与弘扬。2018年10月,学者李良荣在“中国60秒”项目启动仪式暨“短视频户外媒体联盟”成立发布大会表示,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现今,短视频已深刻重构了新闻生产流程。那么,在短视频风靡的当下,如何在众多短视频中脱颖而出,传播好英雄形象,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新闻媒体需要探索并解决的新课题。

(一)善用微观视野,塑造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

细微之处见风范,新闻媒体用微观视野塑造英雄形象需要注重对人物细节的描写,突出形象个性化,报道的视角要关注英雄生活的细微之处,刻画情感丰富、真实可亲的人物形象。

一方面,新闻媒体要综合运用多种细节描写方法,用镜头抓取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标志性动作和神态,让人物的生动性在细节中流露。例如,2020年2月20日,《人民日报》官方抖音账号发布了一条中国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因长时间戴口罩脸被压出深深痕迹的组合图片视频,受到广大网友关注。视频中,镜头放大了李兰娟脸上的口罩压痕,一条条印痕清晰可见。视频对人物脸上细节的关注,描述了医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无形之中传达了抗疫英雄的大无畏精神。

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将报道视角伸向英雄的日常生活,关注平凡小事,让英雄形象摆脱“高大上”标签,回归平民化。例如,“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头靠“江姐”扮演者的肩头的视频画面感动无数网友。“江姐”是张桂梅崇拜的偶像,选择头靠“江姐”扮演者的肩头是源于对榜样的喜欢,这个动作展现了张桂梅生活中俏皮可爱的一面。视频中的场景非常简单,但是其传递的人物正能量却能让大众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新闻媒体要将镜头对准英雄的日常生活,展现人物身上的“烟火气”,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

(二)调动视听感官,以沉浸式体验感受英雄精神

沉浸式体验是让大众在接收信息时身临其境,以完全沉浸的状态感知信息。借助短视频塑造英雄形象,图像与声音的结合能调动人的视听感官,满足大众的感官需求。因此,新闻媒体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视觉元素,注重画面的感染力,适当加入听觉元素,强调受众的代入感。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组合能调动大众身体的感觉器官来具体感知新闻现象,强化受众的感官愉悦,从而达到让大众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英雄高尚的精神中的传播效果。

例如,2021年5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视频《1分钟视频送别袁隆平》,视频的开头是一张彩色照片转为黑白照片,接着又以彩色图像回顾袁隆平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视频的最后则是色彩鲜明的黄色稻穗图与黑色的袁隆平拨穗图的组合。色彩不一的视觉元素调动了大众不同的感情色彩,黑白照片的转变激发大众对英雄逝世的沉痛心情,以彩色为基调的成就回顾影像则激发了大众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整个视频以表达悲伤留恋之情的歌曲《送别》为伴奏,其间穿插袁隆平的采访原声,这些听觉元素激发与顺应了大众的情绪变化,让视频中的最后一句话“我最大的愿望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深入人心。

(三)注重深度表达,实现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在信息爆炸的短视频时代,英雄精神被肤浅化表达、碎片化传递。要实现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离不开新闻媒体在短视频传播中注重作品的深度表达。

在“求快”的媒介环境下,注重深度表达需要新闻媒体摒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思维,不走快餐式、机械化的创作道路,创作的作品除了让人“惊”,更要让人“思”。在英雄人物的特征挖掘上,新闻媒体要具备敏锐的眼光,不能仅停留在大众热点关注的特征上,而是要以独家视角创作有温度、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来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此外,由于短视频内容时间短,所包含的信息有限,因此新闻媒体要打破因时长带来的传播碎片化壁壘,借助专题系列作品,完整呈现英雄形象。例如,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抖音账号动静新闻打造“向英雄致敬”合集,截至2021年10月12日其已更新9部作品,收获1.3亿播放量。这些作品记录的是抗美援朝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让大众对抗美援朝英雄具有完整而系统的认知。

四、结语

当下,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社会的健康正向发展离不开英雄精神的引领。同时,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乘着短视频浪潮塑造和传播好英雄形象,讲好英雄故事。新闻媒体要认识到短视频的庞大用户群体、多样的内容呈现和丰富的内容生产能助力英雄形象塑造与传播,同时警惕“短平快”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同质化对英雄形象的异化,注重用微观视野、视听觉元素以及深度表达来刻画英雄形象,传达英雄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9-3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统计报告》[EB/OL].(2021-09-15)[2022-04-15].https://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htm.E8EDFC82-0FA6-4531-BD7D-1A739FED0DD3

猜你喜欢
新路径短视频传播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