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融合TBL与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
——以“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为例

2022-06-30 12:07郭瑞伟
物流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物流思政融合

郭瑞伟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

0 引言

2020年5月28日,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刚要》的印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经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立德树人成效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育开展的路径,在尊重职业教育课程重构的思维体系背景下,充分的调研,深化一线教师课堂开展课堂革命,充分探索和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让课程思政在知识体系、技能提升和思维价值综合体中发挥润滑剂作用,让学生既能在任务驱动课程体系中学会,又能在实训实习全过程不断实践,实现知行统一、多点融合的改革与实践。“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是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校重点专业现代物流管理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校思政示范课程之一,本文主要结合“任务型课程(TBL)为驱动”与“思政教育为导向”相联动的理论与实训融合法,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加强师生职业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满足社会需要,从智慧物流的领域夯实强国之基。

1 课程思政融入TBL专业课程必要性

随着智慧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慧物流技术促进数字经济和产业经济的不断融合和发展,成为引导供应环节、生产环节、消费环节的先导因素,因此,数字化仓配物流人才既要有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又要具备专业自信、职业责任、工匠创新意识及精神等思想政治素质。

TBL专业课程授课对象的大学生,具有对新鲜事物、科技感强设施设备感兴趣,信息化手段掌握比较多,喜欢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善于利用人机交互智能学习平台等特点,但是对于课程层次和社会案例剖析度不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判断能力的方向不准确,团队合作的能力相对薄弱,不愿意吃苦,不能吃苦等,而这个阶段除了传授给他们专业的知识体系,还应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任务驱动型专业核心课中去,培养具有人生观和专业观融合的高素质人才。

从“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体系分析,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专业课之一,是学生未来岗位技能支撑的重要理论与实操的支点,是课程思政突破的有效端口,进入课程核心部分与其融合。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针对数字化仓储配送岗位工作的实际、学生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数字化仓储与配送技术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能独立开展商品入库出库管理工作;具备数字化仓储中心、数字化配送中心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达到能独立开展仓库安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配送管理、数字化仓储配送成本分析等工作。同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物流管理1+X证书及快递运营1+X证书的考核。通过云班课、虚拟仿真平台、活页任务书、动画资源库等充分满足学生多渠道多路径多样式的学习,同时兼备智能穿戴设备、拣选机器人、码垛机器人、AGV等自动化仓储作业设备,生产型基地实际订单处理,工学交替开展教学,提升学生数智仓储作业和管理能力。

2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TBL融合点

2.1 教学目标与设计意图环环相扣

教学目标是融合点的导航,将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会、理解、掌握、实践过程中完成,每一个环节设计意图要与知识技能目标环环相扣,将榜样的力量、团队合作能力、脚踏实地态度和吃苦耐劳有责任心的工匠精神集合成素质目标,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形成树立任何行业只有肯钻研、肯实践都会成为行业人才的观念。

以拣选作业为例,分为三个作业设计与实施模块:WMS纸单拣货作业设计与实施、电子标签拣选作业设计与实施、AGV货到人拣货作业设计与实施,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通过三个递增模块的拣选作业的实操学习,主要是提升学生对科技智能物流自信,塑造智能工匠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和凝聚力能力,培养学生零货损、零失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意识等思政教育目标。

2.2 教学内容与数字经济联动融入

中国经济正在转变为依靠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在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中,政府从政策层面大力推动智慧物流,消费升级、市场变革倒逼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工业4.0、中国智造、互联网+等为传统生产与物流产业注入“智慧”基因,新技术的发展为智慧物流创造了条件。智慧物流整体构架自上而下体现在三个层面:智慧化平台、数字化运营、智能化作业。在智慧物流仓储设计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智能存储+智能拣选+智能耗材推荐+WMS+算法+最优布局+最短路径+设备调度等创新思维,在配送模块里面,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绿色发展的开放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技物流的自豪感,把科技物流的智能调度、TMS、动态规划、蚁群与现实的案例数据相结合,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3 教学案例与国家成就突显反思

教学内容案例中引入不同亮点的“中国元素”,让学生通过不同内容及形式的案例进行专业产业的总结和反思,深入课堂探讨,嵌入式、驱动式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与国家成就、智慧物流产业、智能制造等不同的视角进行实际问题头脑风暴,让同学们主动的了解熟悉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历史典故,例如,中国洛阳发现的“天下第一仓”、西汉武帝首创“常平仓”等仓储配送发展历史典故案例,古代物流体系脉络重温及探讨,提升了对中国古代经济建设成就的文化自信;经典专业发展历程,例如,中国快递行业配送发展三足(中国邮政、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鼎力、并购、电商与快递互动发展与竞争,京东物流和美团外卖的实际配送案例,绿色环保包装策略分析等,培养具有现代数字管理意识的专业人才,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建设富强国家的责任担当,突显了智慧仓储发展的成就,提供了多维度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增加了科技自信和国际地位。

2.4 教学资源与学生特点互动升华

本课程教学资源有智慧职教云平台、云班课、ITP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蓝鲸数据挖掘软件、虚拟现实互动教学平台、活页式实训任务书、国家教学资源库和动画资源库以及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多类型线上学习、线下交互式教学模式开展,提升学生数智仓配作业和管理能力。而学生特点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善于利用人机交互智能学习平台,喜欢利用数字渠道进行合作竞争。结合教学资源和学生特点互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细化工作要求,结合ITP虚拟仿真软件操作和校内实训基地真实演练实现多感官体验和理仿实三位一体,学生团队化合作探究,工学交替,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

3 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思政与TBL融合改革思路及方案

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以培养会理论、懂技术、有思维、深内涵新型数字化物流人才为定位,以国家政策、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学生持续能力增长为导向,以大数据经济、数字化改革、智慧供应链、区块链技术、智能配送算法等仓配一体业务流程为主线,让学生掌握数字化仓储配送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主要技能和价值引领,以模块化、连贯式真实岗位学习任务、企业文化案例作为任务而设计教学,基于工作过程TBL为导向,开展“探、思、化、拓”交互式教学模式。

探:包含走进数字仓储、仓储设施设备选型与应用、仓储入库作业设计与实施、仓储在库作业及库存控制、仓储出库作业设计与实施、数字仓配作业与优化、数字仓储成本与绩效管理等。

思: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建设富强国家的责任担当,树立智慧物流科技自信和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细心、诚恳、吃苦耐劳、智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和凝聚力能力,培养学生零货损、零失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意识。

化:从行为动作到技能提升,培养学生的仓配的安全思维,创新思维(智能存储+智能拣选+智能耗材推荐+WMS+算法+最优布局+最短路径+设备调度)和优化思维(流程优化、降本增效、增加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标准)。

拓:对理论与技能知识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做到,从学会拓展到会学,学生能从校内认知实训、仿真模拟到企业的实践调研和真实岗位的操作,通过环境和岗位的升级让所学进一步拓宽和升级。课程思政与TBL融合改革思路及方案如图1所示。

4 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思政与TBL融合改革策略

4.1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技能与素质双重反馈机制

任务驱动式专业核心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模式,需要有顶层设计的有效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分别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建设方案及指导纲要,全局性、统一性的制定与指导为核心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奠定了基础。学校层面根据教育部和省厅文件牵头建立并优化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多个方案,形成《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5510”实施方案》《开展首批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项目》《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督导》等方案及项目,健全各项机制,激励并引导教师在信息化教育基础上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从专业核心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对思政元素、思政案例、思政视频进行有效提取与融合,把职业道德及素养落实到目标、教学、评价全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的知识外,更能让学生验证检验自己的品德、责任意识、工作担当及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图1 课程思政与TBL融合改革思路及方案

4.2 建立“引领+主导+主体”与课程思政融合体系

课前,通过任务引入和任务分析,利用学生课前碎片化时间登录不同的在线平台,团队分组式搜索、探讨、学习和总结课程主题相关资源。以拣选作业为例,通过教师课前发布任务,学生主体活动搜集学习强国推荐的“物流行业”高技术人才,通过学生搜集与分享有效行业人才的案例,其设计意图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只要肯钻研、肯实践都会成为行业人才;通过发布发布校园创业街电商出库实例,小组用思维导图制定电商出库人工拣选流程,并上传至学习平台,其设计意图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等。课中,除了理论实践技能知识与课程思政融合外,还要将数字经济体现新工艺、新理念等融入到从业人员的技术标准中。例如,在绿色包装环节中,要将丰BOX包装与普通快递包装的区别,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教学,操练丰BOX 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并提炼口诀;通过示范教学,促学新工艺使用顺丰新工艺绿色环保包装示范,让学生领悟新工艺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并掌握丰BOX 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养成心怀世界的绿色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经济背景下智慧物流行业人才的作业标准和职业素养。课后,发布多样性任务,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心得,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与素养综合性考核评价,纳入到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形成课前探索,课中化技能思素养,课后拓实境的引任务教主导学主体的融合体系。

4.3 建立“一主体五协同”的育人机制

德与才融合联动,构建“一主体五协同”的育人机制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核心课程TBL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重要保证。“一主体”是通过TBL 专业核心课程与课程思政提取融合,主导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分解知识技能学习任务和课程思政学习任务。“五协同”分别是协同设计、协同教学、协同教学案例、协同教学资源、协同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设计,课程思政专项教师、专任教师、实训教师协同设计TBL 教学改革方案;协同教学,根据课程TBL 课程不同等级连贯式教学任务与思政教学活动进行融合,协同开展教学活动;协同教学案例,多领域多方向的思政与专业教师探讨收集两者融合的教学素材,案例源于生活与工作,讲授与探讨后升华丰富思想内涵;协同教学资源与实践项目,通过设计融合链接性整合平台和企业真实的项目,思考并实践,提升专业技能,树立专业自信;协同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除了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做好这一项工作外,专业课教师从专业课程深度和就业发展广度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的提升思政教育后效果,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背景下会理论、懂技术、有思维、深内涵的数字化技能型人才。

5 结语

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关系到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思想的蜕变,把思政的“中国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培养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基础、技能双重的职业技术人才。高职物流专业融合TBL与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可以为“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物流地理”“快递运营基础”等多门专业核心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基于任务型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对接岗课赛证研,面向新工艺、新技术、新人才的需求,数字化背景下的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企业相互融合、联动、促进和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