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叙事研究

2022-06-30 05:05季珊宇
关键词:兵团符号红色

刘 涛,季珊宇

(石河子大学 文学艺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众所周知,语言符号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叙事工具。特别是对于关联性文化景观而言,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事件由于年代久远或脱离日常生活,依托于语言符号产生和存在[1]121。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涉及红色文化语言符号方面的研究不多,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 “兵团” )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叙事研究则更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 “使红色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①《习近平视察南京军区》,2014-12-16,http://china.cnr.cn/news/20141216/t20141216_517117014.shtml.。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 “红船精神” “长征精神” “井冈山精神” 以及 “兵团精神” 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都是我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讲话精神,这些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叙事特征及其意义关联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人类文化中的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叙事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凝萃智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赖于必要的物质载体,语言符号是文化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符号,在形式上它用声音来表现内容,在内容上它涵盖了社会民族文化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给予其语言符号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就本文的研究指向而言,语言符号在红色文化的创构中极为重要,将红色文化的民族情感外化为一系列可传达的表意符号系统,成为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称为 “精神意象” ,比如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等。 “叙事” 在本文即作为一个对事物认知的基本立足点的表达方式。语言符号叙事,即把红色文化中的语言符号内涵作为文本,借用叙事学对文本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红色文化语言符号的外在现象,探索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层精神意象。通过语言和叙事,红色文化实现了语言符号与民族精神的连接,成为可供认知、交流和建构的文化现象。站在新时代背景与技术语境下,代表兵团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必须加快构建叙事传播方式,要合理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助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功效。通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2]19,加强和推动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叙事传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聚起磅礴力量。

二、兵团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叙事分类

语言符号是一种有组织结构、约定俗成的习得符号系统,用以表达一定地域社群和文化社群的经验。各种文化都给语言符号打上了独特的印记[3]168。作为传承兵团文化、塑造兵团人灵魂的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兵团红色文化是兵团几代人用自己的双手在开展屯垦事业的过程中,凝结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语言符号 “兵团精神” 的文化内涵即来源于此。兵团红色文化诞生于兵团 “党政军企合一” 的特殊组织,产生于兵团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兵团承担的屯垦戍边特殊使命中[4]108。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主要是自部队进疆以来,兵团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创造出的能够反映兵团精神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所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的语言现象相比,它具有特指性。新时代,兵团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传承与弘扬 “兵团精神” ,解读其语言符号内涵。从叙事角度讲,就是要阐释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的类型及其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象,让大家重温兵团红色经典故事,弘扬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传承兵团红色文化,履行当代兵团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笔者通过实地探访、调查兵团红色旅游基地和查阅史料的方式,将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进行统计,对兵团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叙事进行分类。为了表述方便,笔者将语言符号叙事分为兵团红色旧址、展馆,兵团红色文化产品,兵团英雄人物模范,精神意象象征四类,且只列出其中的核心语言符号(见表1)。

表1 兵团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叙事主要分类表

三、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叙事的文化内涵

语言符号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叙事工具,还具有文化载蓄的功能,特别是对于精神性形态的文化资源而言,必须通过一定载体的介入,才能将深刻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力量传递给受众。例如,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事件由于年代久远或脱离日常生活,需要依托于语言符号产生和存在,如 “女娲” “关公” 等。语言符号所具备的承载文化的能力,赋予其自身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价值。下面分别对兵团红色旧址、展馆,兵团红色文化产品,兵团英雄人物模范,精神意象四类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叙事进行阐释分析。

(一)红色旧址、展馆语言符号叙事分析

1.语言符号内容特征:屯垦戍边与生产建设

以红色旧址、展馆为媒介建构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叙事的第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屯垦戍边。首先,代表兵团红色旧址、展馆语言符号的分别有 “军垦第一连”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小李庄” “小白杨哨所” “周恩来总理纪念馆”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第七师一二三团团史陈列馆” 等。在兵团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屯垦戍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一座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为主要研究及陈展内容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兵团第一代人开展屯垦事业的劳作用具、一些珍贵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军垦第一连有一种特别的建筑——地窝子,是沙漠干旱地区的一种简陋的棚屋。从功能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作使用的,比如铁工房,用来打制坎土曼等生产工具;另一种是供生活使用的,石河子在建城之前并不是戈壁绿洲,当年条件艰苦,自然环境也非常恶劣,多风沙,地窝子可以抵御风沙。 “铸剑为犁,掘地为穴。” 兵团人面对恶劣复杂的环境,把艰苦奋斗内化为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祖国的西北边陲书写了精彩华章。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这首歌如一股清流温暖着人心,它吟唱的正是巴尔鲁克山下哨所塔楼前那棵傲然挺立的小白杨。这个地方就是 “扎根边防、蓬勃向上” 的小白杨精神发源地。万里边防线上,无论走到哪里,总能看到如小白杨般卫国戍边、牺牲奉献的边防官兵的身影。这颗小白杨是戍边军人的象征,哨所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哨所门外的一行大字 “卫国戍边 无私奉献” 更是他们的精神写照。

2.语言符号意义关联:兵团红色文化的历史形成和当代发展

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的意义关联着兵团红色文化的历史形成和当代发展。这是红色文化以语言为媒介,借助兵团红色旧址、展馆进行语言形态的话语建构,从而实现了从纯物态形式向符号建构的 “语言转换”[5]98。 “军垦第一犁” ——兵团人用身躯拉动犁去开垦荒原; “戈壁母亲” ——一群在兵团各条战线上发挥着聪明才智的中青年妇女; “公共洞房” ——在艰苦的环境中感受爱的温度……这些旧址将我们带入到当年的生产场景,了解到感人至深的兵团人物群体,深切感受到兵团发展进程中的艰苦奋斗和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在全国物质资料极度匮乏的年代,兵团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投身于火热的生产建设劳动中,用青春和热血在亘古荒原建起生命的绿洲,用智慧和汗水在茫茫戈壁创造出人间奇迹。参观者通过实地参观拥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红色旧址、展馆,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了解昨日之艰苦,更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品质,最终形成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的文化认同。红色旧址、展馆作为一种能指符号,其所指与兵团红色文化的内容特征和意义内涵等方面趋于一致,所形成的语言符号早已成为当代兵团人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

(二)红色文化产品语言符号叙事分析

1.语言符号内容特征:军垦故事与奉献边疆

红色文化产品以语言符号为能指,它的语言符号叙事研究关注的是任何形式的文本,如影视作品、诗歌文学、歌曲民谣、舞蹈、故事传说等。军垦故事与奉献边疆是构成兵团红色文化产品语言符号叙事的核心内容。文化产品是常用的一种符号叙事方式,发挥好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作用,载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军垦故事和红色歌谣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充当着文化的代码,服务于文化,同时促进文化的发展。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离不开鲜活的故事以及激扬、优美的红色歌谣。对文化产品的深入挖掘,首先是对符号深入挖掘,提取能代表红色文化的精神元素,进而转化为符号描述的内容。《军垦战歌》《热血兵团》《戈壁母亲》《兵团屯垦戍边史》《军队的儿女” 》《把爱献给兵团》《垦荒歌》《不怕辣》《相邀天山下》《扎根》《军垦第一犁》《生活从这里开始》《‘十个一’军垦故事》《一匹军功马》《一件军大衣》等语言符号,记载了兵团开展生产活动的场景以及戍守边疆的故事。这是一种内涵独特的文化类型,它不仅是兵团人屯垦戍边的精神力量,也是兵团人践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努力建设边疆的精神写照。兵团人以屯垦戍边为主要内容,创作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其他类艺术作品(曲艺、舞蹈等)等多种文艺作品,对主流价值体系进行现代重述,是别具特色的军垦文化创新之作。

2.语言符号意义关联:军垦战士奉献边疆的感人故事

兵团红色文化产品的叙事,决不意味着老题材老故事的重新包装和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再创作、再提高,是对主流价值体系进行现代重述。创作者的语言符号叙事更注重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对人物性格进行深度开掘,从而塑造出更加鲜活立体、与时俱进、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其中,长篇小说《军队的女儿》主人公刘海英志愿支援边疆建设,在这里,她奉献青春,塑造了一位战天斗地的女英雄形象。《一件军大衣的故事》讲述王德明老人的一件军大衣上打了296 块补丁的故事,故事的背后是那段兵团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 “我为边疆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的精神符号叙事,是兵团事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代代兵团人为之献身、屯垦戍边千秋伟业的主流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说: “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6]2以文化人、以文兴城,文化润疆,文化产品要先行。文化产品具有春风化雨般无声浸润的力量,能够以精神力量激发广大青年的家国情怀。新时代兵团在红色文化产品创造与推广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产品语言符号叙事,融入更多代表性的红色文化特征以及符号,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彰显新时代兵团红色文化特色[7]42。

(三)英雄人物语言符号叙事分析

1.语言符号内容特征:道德楷模与思想教育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一代代兵团人在恶劣复杂的环境中用天不怕、地不怕的壮志豪情,深深地扎根在祖国边疆,发扬着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的兵团精神,这是兵团人的人生信念和精神写照。 “生产模范代表” “生态治理代表” “维稳戍边代表” 和 “民族团结代表” 的人物语言符号是构成兵团红色英雄模范人物语言符号叙事的核心内容。在兵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英雄模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为解放和田徒步横穿 “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海老兵;20 世纪60 年代为保卫祖国领土、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尊严英勇牺牲的孙龙珍;43年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牧民的医生姜万富;每年接出诊4000 多人次,忠实履行救死扶伤职责的梅莲;以自己的身躯在沙漠边缘筑起一道绿色长城的耄耋老人马献民;全国 “双百人物” 李梦桃等等。每一个英雄模范的故事里,都践行了一个核心主题,那就是兵团人始终把国家民族放在心中,他们将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演化为强大的革命实践动力。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兵团人始终把国家民族放在心中” , “时刻响应国家的号召” 。兵团除原驻疆部队转业复员军人外,还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支边青年和知识分子,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这一方热土。每个兵团人都是这一时代的道德楷模,在传承红色精神的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为时代奉献自己,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兵团红色英雄人物语言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深度叙事,展现了人物人格魅力,彰显了信仰力量[8]15。

2.语言符号意义关联:故事化下的英雄模范人物文化再发现

“生产模范代表” “生态治理代表” “维稳戍边代表” 和 “民族团结代表” 语言符号之间的意义关联体现了英雄模范人物的文化再发现。英雄模范人物所承载的红色精神或红色文化是可供人民大众汲取的重要精神养料,有助于给中国人民精神上 “补钙” ,增强人民的精神体质。兵团人在长期的屯垦戍边过程中用坚持铸就了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在兵团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底色,这就是兵团红色故事的主题。笔者在选取具有红色文化精神元素的语言符号时,要确保符号描述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和教育性。兵团红色英雄模范作为兵团红色文化重要符号象征,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及传承者,当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时就是在将兵团精神转化为具体承载者,由此及彼,推己及人,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要传承兵团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要寻找它与当代共产党人、普通人的精神结合点,使红色故事的主题与时代具有贴近性,同时兵团红色故事应关注大时代之下个体人物的命运,在恢宏壮阔的历史语境下刻画个体人物细微的生活际遇,使受众更好地理解宏大的红色历史图景。兵团人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而辛勤工作,是为人民谋幸福,这正是共产党人自始至终不变的初心,也是红色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所在。这种永恒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兵团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与当代受众价值同构的契合点。通过故事化下的英雄模范人物文化再发现使得人物形象内涵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保留兵团红色文化基因记忆,培养和激发兵团人的爱国情怀,繁荣和发展新时代兵团人的文旅事业以及强化英雄模范引领作用。

(四)精神意象语言符号叙事分析

1.语言符号内容特征:家国情怀与维稳戍边

砥砺家国情怀语言叙事的话语建构是兵团精神意象的主要内容特征。其中,以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小白杨精神等精神意象而展开的语言符号叙事,赋予了兵团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这些精神意象就是对兵团的历史在抽象上、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反映,而且它反映的是兵团人在艰苦条件下保家卫国、驻守千里边防的价值指引和精神动力。脱下的是军装,褪不掉的是军魂,老战士们用忠诚、坚守、担当和奉献缔造了老兵精神; “小白杨” 精神实质上是指戍边战士 “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 ,守西北之边防,保国家之安宁的精神。用小白杨将这种精神形象化,使小白杨成为它的物质载体,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戍边战士不畏艰险、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革命勇气。虽然一些兵团的团场极不适合生产,但却处在国家国防安全、生态安全和新疆发展稳定的核心位置。兵团人依旧在生产一线奋力拼搏,力排万难,在贫瘠的戈壁上建立起一座座绿洲城镇。他们如同胡杨一样,深深扎根在新疆大地,不屈不挠,以任凭风沙来袭、我自巍然不动的态度默默奉献。兵团精神意象是无数兵团战士长期驻守祖国边疆,开展艰苦卓绝的屯垦戍边工作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9]43,是兵团红色基因的价值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艰苦创业史、文化戍边史、兵团精神践行史,也是一部民族团结史、文化润疆史。精神意象叙事的实现是在唤醒红色文化的叙事文本中完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叙事价值在于当常态的故事文化讲述语境逐渐消退,但这些红色故事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仍以各种叙事形态存在时,精神意象叙事重构了一个讲述这些红色故事的新语境。

2.语言符号意义关联:彰显新时代精神的兵团红色文化价值意蕴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中锤炼形成的,这些精神内容丰富,但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和本质属性是相同的[10]25。作为政治语言符号, “兵团精神” 的形成来自于当年的 “南泥湾精神” ,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史。在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历史实践中,兵团人在兵团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它是兵团独特土壤的精神产物,是革命精神的历史积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化蛹成蝶,锻造重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1]15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这些鼓舞人心的文化精神,更要坚持与时俱进,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实践丰富这些精神,使其成为祖国和兵团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兵团红色文化彰显新时代精神的价值意蕴,投射了核心语言符号经由历史背景、时代需求等叙事语言成功建构兵团红色文化新时代精神意象话语的过程,更体现了红色文化精神意象的核心语言符号要结合时代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进行符号编码,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精神意象叙事在语言叙事充分表达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其新时代精神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建立红色文化精神意象与核心语言符号内在关联的叙事功能。

四、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的叙事传播路径

红色文化语言符号在新媒体时代下,以一种焕然一新的方式不断地生成、融合和创新,同时也需要在传播中才能生存、发展和创新。新媒体的发展为红色文化语言符号的叙事传播路径提供了新的场景与契机。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功能加大红色文化语言符号的传播,深化内容叙事方式,既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12]38,使红色文化的语言符号叙事传播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一)兵团红色文化线上线下联动叙事

兵团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从众多的红色文化语言符号叙事,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周恩来总理纪念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第七师一二三团团史陈列馆、小李庄、小白杨哨所等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强大动力。通过实地探访红色文化旧址和文物等实体性红色文化资源,直观生动地再现兵团的艰苦奋斗史。馆内服务人员在解说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兵团红色文化新的时代特色,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教育后代,激励后人,让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面对群众差异化、高质量的精神文化要求,一些在红色文化上的浅尝辄止,缺乏体验性的线下参与活动,未能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兵团红色文化载体的红色资源需要走多元化、高质量发展道路。基于网络平台展示红色资源景观图,能够为拓宽兵团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提供新的可能,并将对提升兵团红色文化影响力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促使网络平台展示成为知识传播的必然趋势。要打造 “聚人气” 的兵团红色文化需要线上线下联动,开展馆地一体 “云游” 红色兵团线上系列文化活动。 “云游” 通过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提取红色创作、红色故事、红色精神中的红色基因,凝练红色文化中的语言符号,使兵团红色文化真正 “活” 起来、 “动” 起来。我们要积极推动兵团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线上深入挖掘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丰富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和线下实地参观联动叙事,努力讲好 “兵团故事” 。

(二)打造兵团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阵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需要来自红色文化持久而深沉的支撑。国家 “十四五” 规划明确要求奏响 “建设数字中国” 的最强音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为此,将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的内涵精髓凝炼为传播内容主体,依托网络平台将传播内容转化为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叙事符号,进而打造兵团红色文化数字化阵地。以红色文化内涵为结构中心,合理设定传播内容,并依托5G 技术打造兵团红色文化数字化阵地。在多元化思潮涌现的新媒体时代以视听符号为表达手段,为用户提供了广阔的意义交流和表达空间。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全面地进行沉浸式体验,以参与者的心理来认识红色文化的深层意义和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更容易唤起精神深处的历史记忆,而这种历史情怀也将成为培育民族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现实土壤;另一方面在虚拟环境中开启了想象,对符号信息的理解又增加了想象的空间,意义被解读、延伸和再创造。打造兵团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阵地,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红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更生动、形象、鲜活和感人的视觉体验引领受众进入红色历史文化情境,用数字化叙事风格激发受众的思想和情感共鸣,重塑并奠定红色文化思想引领地位。因此,基于红色文化数字化阵地,一方面将数字化传播与红色文化语言符号有机结合,能够使红色文化完整地以物质化载体的形式予以保存;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13]34,对红色文化语言符号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提取再创造,为盘活红色资源存量开创了新的思路,有效化解了兵团红色文化传播不广的难题。

五、结 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4]32。兵团红色文化不仅是兵团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红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兵团红色文化的社会建构过程中,语言符号叙事至关重要。本文对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进行了四种叙事类型的归纳,从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叙事的内容特征和意义出发,旨在对兵团红色文化作出 “创造性的诠释和转化” ;进一步以兵团红色文化线上线下联动叙事和打造兵团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阵地两种传播路径,在深入探索语言符号叙事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叙事方式,实现对语言叙事的发展与创新,使文化传播叙事真正同语言符号叙事一起,成为构成兵团红色文化整体系统的重要部分。未来我们应加大对兵团红色文化语言符号叙事的传播,将 “文化润疆” 工程落到实处,讲好兵团红色文化故事,用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培根铸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最终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兵团符号红色
兵团记忆
红色是什么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红色在哪里?
“+”“-”符号的由来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兵团文化开发利用的“三位一体”路径探析
追忆红色浪漫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