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航天事业令我自豪

2022-06-30 10:14本刊编辑部
工会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中国航天载人

□本刊编辑部

1970 年4 月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我国以此为标志设立了“中国航天日”。如今,我们已在太空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建成开通……这一项项傲人的航天成果,是祖国强大的标志。在“中国航天日”到来前夕,本刊特邀六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航天爱好者,请他们聊聊自己对中国航天的热爱和感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工会干部 马龙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这就是一代代航天人简单而朴素的追求,也体现出他们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

2021 年12 月10 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刷新至400 次。2021 年12 月11 日是钱学森先生诞辰110 周年,六院航天人用航天液体动力的发展成绩和未来之路,深情缅怀钱老,向钱老致敬!

从东方红一号奏响中国探索太空的序曲,到载人航天、北斗组网,再到嫦娥探月、火星探测,一次次谱写崭新乐章,中国航天液体动力不断托举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搭载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一次次飞向苍穹。自1970 年4 月24 日长征一号火箭首飞,到2021 年12 月10 日长征系列火箭实现第400 次发射,折射出的是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步伐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每个100 次发射时间间隔的缩短,不但表明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已实现常态化,而且反映出中国航天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航天液体动力从未缺席,并提供了“先行一步”的动力保障和技术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几十年来,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长征”系列火箭走过了从常温到低温、从串联到并联、从低轨到高轨、从 “一箭单星”到 “一箭多星”、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到发射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从陆射到海射等一系列非凡的技术历程,现已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载荷的运载能力,在推力、成功率、发射频度、入轨精度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航天科技工作经历的工会干部,我将立足岗位工作,将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与 “围绕中心,服务职工”的工作原则相结合,紧密围绕中心工作,以维护职工根本利益为着力点,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创效,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深入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 “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职工群众分忧解难,把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真正做一些职工群众所期盼的、所关心的事情,把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发挥出来,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共同推动航天液体动力事业高质量发展。

平谷区总工会组宣部副部长 王薇

服务职工需求不负平谷梦想

仰望星空,嫦娥伴月,北斗环绕,天问探火,神舟起航……2021 风劲帆满,屡创奇迹;2022 再度起航,逐梦远征!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有的人梦想是自己能当宇航员,希望将来能遨游太空。作为一名工会人,我的梦想就是发扬航天精神、平谷精神,竭诚服务职工,不负平谷梦想。

记得北京时间2021 年10 月16 日零时23分,神舟13 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当时,我和家人围在电视前,电视屏幕上出现了 “神舟13 号”发射前的一分钟准备状态,只见稳定支架缓缓打开,不多时便听到指挥员发出倒计时口令:“十、九、八……发射!”火箭尾部喷出鲜红色的火焰,在蘑菇云般的烟雾中,“神舟13 号”腾空而起,直指苍穹。场面太壮观了,我为中国几代航天人取得的航天成就感到无比自豪。致敬,为中国航天人点赞!

每当看到电视中出现航天的精彩镜头,我都不禁感叹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作为一名工会人,我要立足本职工作,热爱工运事业,将航天精神与 “敢为人先、自信自强”的平谷精神相结合,用于服务职工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服务大局中提升政治站位,凝聚人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增强职工队伍素质水平,在打造品牌工会、维权工会、帮扶工会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做职工最贴心的“娘家人”;要满腔热忱地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善用社会资源,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充分地展示工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把美好愿景变成职工可感可触的幸福实景,把建设 “高大尚”平谷的宏伟蓝图描绘得更加壮丽,向全区6.8 万名工会会员、45 万平谷百姓交出一份优秀的时代答卷。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机关党委综合科科长袁敬飞

自主创新让人民更有尊严

从 “嫦娥奔月”到 “天宫一号”,从 “北斗组网”到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一个个伟大创举、一个个飞天梦想,无时不彰显出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大。

我作为中国高铁的一名建设者,由衷地为祖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同时也为中国高铁拥有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打造的 “中国高铁亮丽名片”感到自豪。

2020 年7 月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完成并开通运行,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样我们就可以和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成为全球 “三大导航系统”,从此中国在卫星导航方面不再受制于人,也给全球的中国人提供了 “眼睛”,一时国人振奋、举世瞩目。北斗系统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一颗颗北斗卫星巡天测地,见证的是中国坚定破解 “卡脖子”难题、突破发展瓶颈的志气。

近期的俄乌战争,美国将俄罗斯从GPS 导航系统中移除使用权,更加凸显了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要想在未来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必须掌握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这也再次证明国家核心技术是 “要不来、等不来,更是求不来的”。

作为中国高铁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从2008 年参与京津城际建设并开通运营,到如今最高时速达350 公里的智能京张高铁,中国的高铁在无数技术专家和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从国外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技术研发过程,相继克服了弓网关系、轮轨关系和列控系统 “三大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独立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京张高铁是世界首次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高铁,也是世界首条设计时速350 公里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作为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的主要运营线路,京张高铁让国外运动员见证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智慧,让绿色、快捷、高效成为中国高铁的 “代名词”,也让中国的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加深入人心。

从1909 年自主修建第一条时速35 公里的“争气路”,到如今最高时速达350 公里智能高铁,跨越百年历史,中国铁路实现了从落后到领跑世界的华丽蜕变。中国高铁的发展和建设之路再次印证了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独立自主和富强,才能真正让人民在国际上有尊严。

北京科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浩珂

让我们永远保持对太空的好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自古就有 “上九天揽月”的浪漫情怀。老一代航天人在国外技术封锁、国内研究基础薄弱的困难条件下,仍能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不可能”中创造出 “两弹一星”的奇迹,让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播放的 《东方红》 乐曲实现我们中国人在太空的第一次留声。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雄厚的今天,我们的太空梦想逐一实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载人航天、卫星通信、火箭技术等多个领域硕果累累,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而这背后更是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稳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说:“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无数的中国航天人在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开辟了中国航天事业自己的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航天人打赢了这场硬仗: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大幕、祝融号火星车完成火星巡视探测、航天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航天取得的这些伟大成就,让世界再一次见识到了中国人不惧风险挑战、勇攀高峰的精神力量,对航天梦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自主创新研发的信心。

3 月23 日,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观看了中国空间站 “天宫课堂”第二课。在45 分钟的课堂中,已在太空 “出差”五个多月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相互配合,为我们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水油分离实验……一个个新奇的实验项目,迥异于地球环境的实验效果让我惊叹,更让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太空的魅力。

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人自豪,催人奋进,更加激励我努力干好手头的每一件事,不断增强我的理想信念。我们应该以中国航天人的精神作为榜样,大力弘扬新时代航天精神和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公民,敢于攀登一切心目中的高峰,用埋藏在心底的信念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 “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到神州飞船遨游太空,中国人从不缺乏遨游天际的梦想。我们通过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艰苦卓绝的拼搏,将梦想变成了现实,中国人对航天梦想的追逐从未停滞。

4 月24 日,我们将迎来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中国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的脚步将迈得更大,走得更远。让我们永远保持对太空的好奇,对知识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向着更深更远继续前进。

中铁物贸集团鲁班公司党群工作部经理 孙晓娟

中国航天精神让我敬佩和自豪

如果你问我,在浩瀚的宇宙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是哪一颗?我说是南仁东星。如果你问我,在中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人是谁?我毫不犹豫地说是航天工作人员!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是宇宙!是那些能吃苦、能战斗、敢于挑战的航天工作人员,让我们认识到那浩瀚又美丽的宇宙!

怎能忘记?北京时间2021 年9 月17 日,我和身为航天人的儿子在看新闻联播。当天13 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空间站建设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外太空执行任务90 天后,英雄返回,凯旋而归!“人民英雄!祖国伟大!”我和儿子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着陆,再次向世界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太空实验室有力促进了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犹记得6 月17 日神舟12 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成功,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期间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和技术实验。遥远的外太空,90 天天地对接……当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说:“我们从返回调姿一直到舱段的分离、开降落伞以及后面一系列动作都非常顺利,而且落点的精确度也比预期的精度更高”时,儿子难掩激动地对我说:“实际上神舟12 号返回地球是有着诸多的困难和危险的。你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你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虽然我看不到,可我却切实地感受到:今天,我们按动手机号码,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通话;我们敲击电脑键盘,就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我们开车行使在大漠荒山,就可以用GPS 导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无处不在,它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儿子也是航天人中的一员,他们用观察、计数、分类、测量、计算、思辨、实验、解析、模拟……数不清的办法探索世界的奥秘,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历久弥新、日新又新,我又怎能不惊赞、敬畏、骄傲、自豪呢?

五洲汉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职员 宋月震

用智慧和汗水打造“梦想飞船”

孩提时从电视剧里看到美轮美奂的仙境,尤其是金阙银銮、银雾缭绕的天宫,让我特别地羡慕和向往,时常幻想着自己要是也能脚踏祥云,到天宫上翱翔畅玩,那得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啊!长大后才知道,这个梦想是多么地遥不可及。

2003 年10 月15 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烈焰的推动下腾空而起直插云霄,把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要知道,这可是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标志着中国人迈出了遨游太空的第一步,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看到杨利伟在太空中向祖国人民招手示意的那一刻,我无比兴奋,原来遨游太空对我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此后,我国的航天事业就像开了挂一样,神州系列将一批一批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嫦娥”系列展开了对月球的勘探,并且为我们带回了月球面土壤样本;“天问”系列更是开启了深空探索,实现了对火星的实地探测。除了对宇宙的探索,我国还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于2020 年7 月31 日正式开通运行,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迈进了全球服务新时代。

最振奋人心的是,我们在太空为宇航员们建造了一个家,取名 “天宫”。宇航员们可以在这个家里工作和生活,这也是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的唯一一个全新的空间站。在这里,当听到宇航员齐声歌唱祖国的时候,我想,我儿时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因为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宫!

航天事业能做出如此傲人的成绩,是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的集中体现,每个航天征途上的突破和创新都离不开强大的综合国力的支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一代航天人艰苦奋斗、不懈拼搏、知难而进、自主创新,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他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用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我们有幸见证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和伟大,实现了无数先辈们遥不可及的梦。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拼搏,只要我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像我国航天人他们一样,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实现人类更多的梦想!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中国航天载人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载人大戏再开场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