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就是用生命关照生命

2022-07-01 15:44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雷锋救援爷爷

执行:王双辉  苑举磊

从1962年到2022年,雷锋离开我们整整60周年了。在网站上,有人感慨地说:“如果雷锋还活着,他已经是82岁的老人了。”很难想象,雷锋作为一个82岁的老人会是什么样。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他始终是生命定格之前的模样:年轻、阳光、友爱、坚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当想起雷锋,这一首歌总会在我们心头响起,最难忘的,也永远是他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事迹。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

所谓平凡,是因为做一两件好事其实很简单,当你看到一个找不到妈妈的孩子在哭泣时,一定会产生帮助他的想法;当你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过马路时,一定会产生搀扶他的冲动……问题在于你是否像雷锋当年那样,“心动”的同时也“行动”了。雷锋精神的“原点”简单而质朴,就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心里很快乐。这种感觉其实很多人都有,代表着一种心灵的温度。

所谓伟大,是因为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向阳的心,这并不容易做到。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因为它具有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人物卡片

20世纪40年代,雷锋出身于湖南长沙一个农村家庭,自小便成为孤儿,饱尝生活艰辛。正因如此,对给自己带来家人般温暖的部队,他充满感激,总是时刻寻求回报。一有时间,他就为群众做好事。他连续两年只领一套军装,说“给国家能省一点是一点”;他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外出在车站换车,他见有人把车票和钱都丢了,就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1962年,年仅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2月初,《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雷锋的事迹。毛泽东主席阅读后,在一次谈话时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说:“雷锋同志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他不停地在做一件重复的事,一直在做的时候,就出力量了。”

【雷锋语录】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儿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精神解读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雷锋精神成为许多人的精神信仰。被誉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总是把雷锋挂在嘴边。他常说:“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研究遇到难题,就需要发挥‘钉子的钻劲和挤劲。”重庆青年谢清洁,读了《雷锋日记》,被深深感动:“我比雷锋大一岁,是雷锋的姐姐。雷锋没有做完的事,我来接着做!”1964年,邢台大地震,谢清洁毫不犹豫地把两个月的工资50元和50斤粮票寄往灾区。这是她第一次捐款,从此一捐就是50多年……

正是基于人们有着一种对善意的守望,才让新时代不断涌现出许多的“草根雷锋”,在社会各个岗位上都上演着鲜活真实的雷锋故事,诠释着他精神中关于奉献、担当等不同的侧面。

素材关键词:奉献

“恩人删了我微信!”

“我恩人删了我微信!”最近,一条求助信息在网上流传。一名大四毕业的学生表示想要寻找一位恩人,因为恩人删除了自己的微信。

2022年1月2日,西南民族大学大四学生谢洋(化名)想寻找一名资助其上学多年的杭州飞行员。谢洋老家在黔东,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七年前,还在读高一的谢洋,偶遇了徒步游的“冰哥”,“冰哥”在了解了他家里的困难后,决定资助他上学。谢洋说:“我们只知道他是杭州的一名飞行员。”

第一次,“冰哥”就掏出了1000元现金,后续,几百几百的助学金陆续汇到。有一年,“冰哥”去了昆明,而谢洋爸爸也正好在昆明,那次“冰哥”拿出了一个鼓鼓的信封,里面装着8000元现金。

4年前,谢洋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从此“冰哥”每年固定两次汇钱作为助学金,平常也会汇钱,还会贴心地寄点东西,但从来不留个人信息。1月1日,“冰哥”又给谢洋转了6000元助学金,然后说:“我的任务完成了。”他又对谢洋说了很长一段话鼓励他:“一辈子的路很长,我资助你上学并不求回报,只是你让我看到了我小时候的自己,让我于心不忍……走出大學校园,你面对的是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也许不会再有人帮助你,需要你自己去拼,去搏,等到你毕业时,忘记有人帮过你这回事,照顾好自己!”

谢洋表示,自己和家人想要当面表达感谢,“冰哥”婉拒见面。之后,谢洋发现“冰哥”删了自己的微信,“可是这种恩情怎么能忘?我真的很想让大家都知道,浙江有一位英雄,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最终,记者找到了“冰哥”,“冰哥”今年32岁,出生在福建龙岩漳平一个偏远县城,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家庭也不宽裕。“冰哥”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遇到过好心大哥的帮助。到现在,他先后资助了七八位学生,其中有一位考入了清华大学。一般每年1月和7月,“冰哥”就会汇出助学金。“我们朋友圈有的都互相屏蔽,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不给他们心理造成负担,等快毕业时就删除联系方式。希望他们能免受异样眼光,自信面对人生。”

【多维解读】

1.大爱无声,温暖人间。

钟南山说:“奉献无止境。” 泰戈尔说:“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正因为有了树根的默默付出,树木才能结出累累硕果;正是因为有了许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冰哥”,才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C942CCEE-3113-4099-BAFE-59898B4F5982

2.爱是最好的教育。

世界以温暖拥抱我,我必将这份爱传递。“冰哥”因为得到好心大哥的帮助,所以资助了很多学子完成学业,而谢洋因为得到“冰哥”的帮助,懂得感恩,努力寻找恩人,这都是最好的明证。

【适用话题】有一种爱温暖了我;爱是最好的教育;奉献与感恩……

素材关键词:承担

2021年最后一天,他救出6人

据大连市沙河口区消息,2021年12月31日11时11分,大连市鞍山路104号新长兴市场地下二层发生火情。接警后,各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省、市、区相关领导以及消防、应急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组织救援。当日13时,明火被扑灭。事故造成8人死亡,1名消防员因公殉职。1月1日,应急管理部批准在救援行动中牺牲的辽宁省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三站消防员崔富帅同志为烈士。

崔富帅,辽宁大连人,2019年12月参加消防工作。火灾发生后,特勤大队三站奉命到场救援,崔富帅主动请缨并负责现场救援。12时16分,他在与同事安全营救6名被困群众后,不顾个人安危,迅速返回现场进行二次救援,在搜救撤离过程中失联。13时28分,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紧急救援小组将崔富帅同志救出并立即送往医院,他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多维解读】

1. 在奉献中诠释绚烂青春。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4岁的崔富帅勇于救人,绽放出自己最灿烂的青春年华,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2. 用坚守诠释担当与责任。

英雄出自平凡,平凡创造伟大。熊熊烈火中,他身披战衣,逆向而行。24岁,于火海中救出6人,这一惊人的数字背后,诠释的是崔富帅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和担当。正是这份热爱,让他不畏生死,克服万难,担起责任。

【适用话题】平凡与伟大;有一种爱叫坚守;责任重于泰山……

素材关键词:感恩

10年救33人,只因儿子溺水时被人救起

58岁的湖南株洲人王永恒,已在湘江边义务参与10年救援活动,挽救了数十人的生命。他说,自己选择救人是为了两个字:感恩。

1998年,王永恒带着3岁的儿子,跟几位同事一起外出泡温泉。一个不留神时,身后的儿子突然拔掉了救生圈的气门芯,随后身体往水下沉去,幸好两位同事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冲过去将孩子一把从水中拉起。事后王永恒对两位同事感激万分。

2012年,从小水性就很好的王永恒偶然得知湘江义务救援队正在招募志愿者,他立即报名加入,利用空闲时间义务在湘江边上巡查,一旦发现有人溺水,他就紧急下水营救,繁忙时常常值守到晚上十一二点。这些年来,王永恒独自救起过16人,和队友一起救起过17人,还劝返了上百名游野泳的未成年人,让一个又一个家庭免于破碎。

水下情况十分复杂,救援充满危险,但王永恒觉得很值。“每次救起一个人都很高兴,很有成就感,也是对当时救起我儿子的两个同事的再一次致谢。”为了让救援更加高效、专业,他还自费购买了冲锋舟、水下探测仪等各种救援工具,并多次自费参与培训,累计花费了20余万元。如今的王永恒,担任株洲湘江义务救援队副队长和株洲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水域救援组长。除了下水救援外,他多次参与献血、帮扶孤寡老人以及科普急救知识等活动。时间总是被他人的事情填得满满当当。

2021年,他被评为“中国好人”。

焦点话题

利己与利他

品读雷锋事迹你会发现,雷锋精神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利他”。他之所以能够做到经年累月做好事,从不间断,正是因为他从帮助他人中发现了人生的意義,找到了内心的快乐。

然而,也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特别是在这个日益浮华的社会,出现了许多“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以“利己”“物质”至上,并认为“人性本来就是趋利避害的”。在社会中,他们或者为了寻求利益,到处“钻空子”,或为了寻求奖励、做一些有回报的“善举”等。是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值得审慎思考。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来自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热议观点一:树洞里的温暖,让我们学会“利他”的言行。

2021年年末,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在树洞里》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文章直抵人心,这名贫困生每月只花400元,却资助了四名孩子,他把那些为学校捐助的前辈作为榜样,他说:“我也想像他们那样,哪怕照亮一个人也好。”这篇匿名的自白,让人深受感动。

实际上,利己还是利他,这并不是一道单选题。就像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相伴存活——“利己”与“利他”的相融,实际是一种双赢或多赢思维。不利他,无以利己。假如我们摒弃了雷锋精神,人人都变得自私自利,只图享受,不愿奉献,那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享受别人带给我们的帮助和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心比心,用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

热议观点二:社会需要提供让善意繁衍的土壤。

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宁愿做看客,也不想伸出手来。究其原因,除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利己主义,也是担心做好事会付出代价。我们的确听说过许多做好事反被讹诈的事例。几年前,针对“摔倒的老人,扶不扶”的现象,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话掷地有声:“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你就要去扶,如果对方真的要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这席话说得有底气,有担当。人无完人,人性都是自私的,此时,就需要社会投入更多关爱去保护那些行善举者的热血。有回报的善良,才会让人情变得温暖。如果社会给予更多关注,有完善的法律保障,爱与美便可以得到可以生长的土壤,逐渐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C942CCEE-3113-4099-BAFE-59898B4F5982

热议观点三:善良,是一种选择。

电影《芳华》里说:“善良从来都不是为了什么回报,善良是发自内心的选择。”推己及人的怜悯,力所能及的回馈,正是生而为人最高的品德。

2020年冬季,疫情来袭,选择在温暖的家里还是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面对贫困人群,选择坐视不理还是慷慨解囊?有些选择很难,但再小的善也会成为一种力量。一个个小小的善举,带动起来的春风,可以吹开漫山遍野冬眠的花草。只问自心,不问得失。善良或许看似不够聪明,也很难马上产生回报,但一定会在另外的时间节点,给人带来心安与宽慰。

岁月不言,却证明了雷锋精神是一道经得起考验的道德标杆。反观我们身边,勇敢扶老人过马路或者救助摔倒的老人的事情,经常会成为热搜头条。可见,人们骨子里还是渴望在自己无助时,得到及时帮助,中国人的血液始终流淌着崇尚善良的人文情怀。雷锋精神,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份善意之中。

【学生运用示例】

爷爷的店生意很好,早早便有顾客光临。“老板,来两个包子,再来一碗汤。”“好嘞,一共一块五毛钱。”顾客走后,我疑惑地问,不是三块钱吗?爷爷笑逐颜开地说:“你没看那孩子穿着校服嘛。咱不能亏了心!”

爷爷总是这样,做一些我无法理解的事情。

“老陈,来份小碗牛肉面。”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店。“起这么早啊老王。”爷爷一边笑着唠家常,一边小心翼翼地端着面走去,面的分量比大碗还要多,肉的分量也是平日的三倍。爷爷等人走后才说:“老王无儿无女,来咱店吃面就是改善生活了,我能不让他吃饱?做事心知道!不能亏了心!”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卖不完的包子,爷爷都会分给街坊,大概是怕大家不好意思拿,爷爷总会说“剩下也是剩下,平时也没少关照我老头子的店”。一些流浪猫狗经过店时,爷爷也会分给它们些剩饭,有时还会给它们加块肉,不忙时还会蹲下来和它们说话:“小可怜,好好吃饭,可要长个大个子。”

星霜荏苒。爷爷的年纪越来越大,岁月的痕迹早已爬上鬓角,背也日渐佝偻。那天,爷爷在店里晕倒了,幸好街坊及时把爷爷送到了医院。我心疼地牵起爷爷的手,才发现那双曾经如同钢铁般强健有力的手,如今却布满裂痕和褶皱。看着桌上那大大小小的补品,我在心里悄悄说:“爷爷,您做的这些,不仅心知道,大家也都知道。”

其实何止是这些?一个温柔对待世界的人,也终将被世界温柔以待。

我再一次望向病床上安然熟睡的爷爷,他睡得那样香甜,那样心安。我知道,有一枚种子,已经在我心里悄然生根发芽,那枚种子,叫善良。

——山东省邹城五中 陈昱彤《我愿做那颗种子》

指導教师:张晓凡C942CCEE-3113-4099-BAFE-59898B4F5982

猜你喜欢
雷锋救援爷爷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幸福途中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