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

2022-07-01 23:52赵婕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社会责任乡村振兴

赵婕

摘 要 金融机构从自身作为企业的角度出发,它有着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这种追求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及其他金融功能需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发展也反过来对农村金融机构提出新的要求。通过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侧改革;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找准自身定位,提升竞争力;改变服务单一的现状,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0.032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农村金融机构仅仅考虑对利益的追求并不能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中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金融机构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有效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多方共赢。

1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界定

农村金融企业从刚开始出现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一种企业经营理念,逐步发展成一种企业行为,进而又出现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现如今,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各国学者、企业管理者等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话题。但是,金融机构有其特殊性,所以最开始并没有太多人想到它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社会责任需要承担。正是由于金融企业特别是銀行业的特殊性——很强的社会性,它对社会经济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力,自然也肩负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责任。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世界各国对于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按照现有文献及我国农村地区具体情况,将当地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按不同对象分为以下4个方面。

1.1 对农村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农民和农村企业是农村金融机构最直接的消费者。农村金融机构有其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一系列烦琐的手续,使农村消费者无所适从,也因此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因此针对农村消费者的特点,设计适合农民的简单灵活的贷款制度,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及产业发展要求推出特色有效的贷款产品,并派出专人对农民和农村企业进行金融产品知识培训,确保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在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利益不受到损害,并且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较为轻松地拿到贷款,助力农村金融消费者群体的经济发展,是农村金融机构对其消费者的责任。

1.2 公平配置社会资金给社会公众的责任

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社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起着核心的作用。只有银行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总体福利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作为以“错位经营”为准则的农村金融机构,它不同于城市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所获取的存款主要是来源于农户和其他农村地区经营者,这与城市金融机构的受众有很大的不同[2]。为了公平有效地配置资源,农村金融机构应将大量从农村地区获取的存款用之于当地,而非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转投其他地区金融机构,减少当地的金融供给,激化当地金融供需

的矛盾。

1.3 对地区建设的社会责任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机构会对其所在的地区所有的成员产生最为直接且最大的影响。1)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会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从而对该地区的居民及其他企业产生影响。2)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处在该地区中,它的日常经营等活动势必会占用当地一定的社会资源,作为对该地区的回馈,金融机构应当承担一定的地区建设的社会责任。例如在能力允许的基础上参与公益性质的公共设施建设活动等。当然,企业所承担地区建设也应适度,企业应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所肩负的地区建设义务,不能将本来应该由其他成员承担的地区建设义务强加给企业,这会使企业因不堪重负而导致其效益低下。

1.4 对实体经济企业的责任

农村地区实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重点发展对象,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目前金融机构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导致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金融机构应当积极承担对该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尽自己所能扶持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3]。例如针对当地企业的特色推出合适的金融产品,或者实行宽松的贷款政策等。

2 农村金融机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2.1 社会层面:符合公众对企业的期望

自20世纪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以来,人们就对金融机构盲目追求利益的行为充满不信任,为了打消公众的顾虑,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便回馈当地社会。并且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农村金融机构在当地的经营是占用了当地一部分资源的,作为对当地的回报,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例如参与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身于当地公益活动,以及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助力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等,使当地公众可以在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受益。这都是符合社会公众对于金融机构的期望的,有利于企业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且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2.2 企业自身:对自身成长的反哺作用

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信誉的重要保证,有时还是金融机构开拓市场的必要方式和先决条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支出增加,从而直接导致企业当期利润的减少,从这一方面来看,履行社会责任确实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部分支出所带来的社会效果,例如消费者群体对他们的好感、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企业声誉的提高、企业和社会良好关系的建立等,将大大有助于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在当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下,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有效开拓市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E6F584BB-C369-4D98-8488-EDB32F0A2222

3 农村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金融信贷供求矛盾突出

我国农村地区多数金融机构长期存款规模小,短期存款占比较重,造成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紧张。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政府相关支持政策的推出,许多人瞅准商机进行投资和创业,从而引起涉农信贷资金需求持续增长。但是,受经济下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信贷资金的增加并不能跟上信贷的需求。许多涉农企业大部分业务的生产周期较长,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之农村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抵押品,也不能向金融机构提供完整有效的会计信息,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倾向于将从农村吸收的存款上存到县级以上金融机构,或者将这些存款放贷给城市用户,导致大量从农村吸收的存款并不能有效運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4]。

3.2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问题突出,抗风险能力弱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前景较好,但是也有一些风险不可小觑,农村金融面临的首要风险是不良贷款率过高。造成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我国农村地区大多数涉农企业经营周期较长、所经营业务受自然因素变化影响较大,生产经营过程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受经济下行大趋势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经济不景气,还贷能力差,造成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增加。2)农村金融的受众以农村经营者为主,但是这一类群体普遍缺乏办理借贷业务所需要的抵押物,加之受教育程度有限,他们的金融意识、法律意识不足。3)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也有一定的自身局限性,如自主定价能力不强、风险识别管控不力、成本核算意识差和缺乏成本控制技术等。

3.3 农村金融机构独特的市场竞争力逐步丧失

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的独特优势在于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较有特色的经营模式、错位经营法则等,这些独特的优势都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与金融相关科技的飞速发展及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3个优势正面临前空前挑战,主要表现为,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农村人口逐年减少,而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群及存款来源正是农户,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基础客户群萎缩,存款来源大幅减少。

3.4 金融机构服务存在短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为辅,3者共同发展的局面[5]。许多人开始创业或者投资,大量新兴经济体开始出现,这对金融机构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金融机构的服务仍以存款、汇款、贷款为主,相较于城市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单一并且存在严重的短板,并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4 对策建议

4.1 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侧改革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应重点推进农村金融的供给侧改革,这便要求农村金融机构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优化农村金融制度环境,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从供给方面促进农村金融的创新,实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的多元化发展[6]。1)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普及工作,改善农村支付环境。2)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个性化信用征集和评价体系。3)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为涉农企业提供精准的小额信贷,降低信贷门槛并拓宽“三农”的融资

渠道。

4.2 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从自身改革出发,提高内部管理的自律性,对于风险较高的贷款业务应该慎之又慎,相关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风险管控意识,坚决杜绝不良贷款的发生。对于农户及其他的农业经营主体,应该由金融机构出面委派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农户及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保险意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保险,有效规避经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损失,从而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在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涉农企业遭受较大的自然灾害时,规定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减小经营者的损失,从而间接规避农村金融机构的部分风险。

4.3 找准自身定位,提升竞争力

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扎根于特定的区域、村庄,成为一个真正的社区银行。农村金融机构有其自身的优点:灵活的经营机制、高效的决策、优良的服务、对客户有较深的了解等。要在经济下行、竞争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不被挤出市场,农村金融机构一定要找准自己定位,主要包括社区定位、客户定位、业务定位、产品定位,在其客户群不断萎缩的情况下,要靠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来提高竞争能力,抢占市场份额,防止被挤出市场、或者被兼并重组。

4.4 改变服务单一的现状,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机构若想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助力“三农”发展,就必须改变其服务单一的局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在优化自身服务的同时,扩大业务范围。金融机构的眼光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存、汇、取业务,应该大力优化、扩展经营网点布局,建立惠民金融点,与农村电商等平台积极对接。在此基础上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宣传互联网金融,建设覆盖全区域的互联网金融网络,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5 结语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在不损害自己利润的情况下,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值得当地金融机构去思考,使其发展战略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一致。在为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面临许多问题,这需要企业和政府及社会其他成员合力解决。

参考文献:

[1] 韦家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9(1):16-19.

[2] 刘降斌,徐鑫迪,张洪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0):3-5.

[3] 张云飞.浅析宁波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发展[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2):115-116.

[4] 倪江飞.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银行家,2021(8):129-131.

[5] 罗自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树立金融服务品牌的现实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7(3):203-205.

[6] 闵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供给优化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9):74-75.

(责任编辑:刘宁宁)E6F584BB-C369-4D98-8488-EDB32F0A2222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社会责任乡村振兴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