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探索*

2022-07-01 01:37阮铭健
教育信息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程序设计中华模块

阮铭健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广东广州 5102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融入中小学学科课程作出了顶层设计。厘清了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敎育的内涵和边界,解决了“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1]。当前,中小学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丰富学生的数字化体验,让学生通过真实性学习和跨学科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思维,形成素养和品质。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载体形式,融入程序设计教学的内容设计,融入学习目标制定,融入教学过程,融入学习评价,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胜任力,培养计算思维,树立信息社会责任,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指南》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要贯通中小学各学段,使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统筹各学科,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全覆盖,形成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同配合的格局[2]。根据以上原则,笔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程序设计课可以从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学习评价一体化等四方面开展,通过以上四个维度的一以贯之,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如下图),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程序设计课“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序设计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也是教与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小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课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一)模块目标统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序设计课,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要立足《指南》的总体目标、学段要求、学科安排,从整体上对程序设计模块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把握,并加以统筹安排,制定模块学习目标(如表1)。目标制定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且要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方面核心素养培养紧密结合。

表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序设计模块的教学目标

(二)细化课时目标

根据模块目标,需要进一步细化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目标要体现层次,认知能力层面从“认识”到“理解”,思维培养层面从“直观”到“抽象”,价值领悟层面从“体认”到“体会”,情感发展层面从“培养亲切感”到“增强感受力”的逻辑递进。力求做到前一课时是后一课时的基础与根基,后一课时则是前一课时的拓展与提升。从而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整体与局部的双重把握[3]。保证学习内容与文化主题融入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要克服因某一文化主题项目融入而引起学习目标之间的孤立或割裂,达到目标融合上的纵向衔接、横向融通。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序设计课的教学内容

教材为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的文本体现。程序设计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中要紧密联结生活,根据《指南》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等提出的具体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作为开展编程教学设计的参考,文化载体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重构,对教材进行科学调适和系统设计。

(一)文化载体形式与知识点的融合

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科学、切题、有效的调适与创造,可围绕《指南》中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科技成就、艺术与特色技能、其他文化遗产等六大主要载体形式,灵活创设或更换教材的学习情境,并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重组教材。在基于学情、遵循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立足学以致用,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与知识点有机融合,创造性开发教学内容,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程序设计学习与中华文化、与学生生活建立有意义的联结。

(二)突出地方优秀文化载体的融入

教师还可以在领会和把握教材意图的前提下,以地方历史积淀、地域文化特色、地方文化资源等为依托,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学生认知基础、实际教学需要等,因地制宜选择、创造、生成新的课程学习资源。例如,以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教材程序设计模块为例,可立足广东地方文化,针对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的特点,融入岭南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文化载体(如表2),并在学习项目、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突出地方优秀文化载体的融入,合理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和教学环节。

表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形式融入程序设计模块教学内容(以广州地方教材为例)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过程,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要提高程序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应在继承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境,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真正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4]。

(一)落实教学目标

确立了适切的教学目标,需进一步确保目标、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三方面有效贯通。因此,需要对已确立的程序设计模块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有效的转换,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孤立地、片面地只看某一课时的内容,必须观照模块整体。以教学目标为统领,梳理程序设计整个模块和具体课时的内容和知识点,结合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形式,设计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课堂练习,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二)项目驱动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将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重新编排和系统整合,并形成超越程序设计学习的多元课程模块,体现跨学科融合、跨学时设计的理念[5]。通过项目学习,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情境出发,围绕文化主题的问题解决,在精心设计文化项目中,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主探究,开展实践体验,最终形成学习成果—文化主题作品,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因此,项目学习有利于在程序设计课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科整合和跨界学习,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聚焦素养培养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既是程序设计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教学实践中深化学科核心素养、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启发学生总结和归纳程序指令的基本特征和语法规则,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文化主题情境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基于问题解决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优化程序指令,克服思维定势和思维僵化,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培养文化责任担当和文化自信。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序设计课的学习评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程序设计学习评价,必须科学制定评价量规,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实现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文化精神领悟相结合。

(一)科学制定评价量规

要实现评价的一体化,必须科学制定评价量规。在量规的设计上要把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文化素养有机融合,把文化素养划分为文化感知、文化体验、文化感悟、文化表达等四个维度,并把以上四个维度融入评价指标,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评价层面的一体化(如表3)。

表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项目学习成果评价(程序设计)

(二)发挥评价导向功能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评价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立足小学程序设计模块的特点,评价不能仅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应该真实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文化素养培养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主体的回归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深入地思考和科学安排,以更好地发挥评价在程序设计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导向功能,实现以评促学。

六、结语

中小学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域,而学科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程序设计教学,需从课程目标、知识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才能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让信息技术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程序设计中华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