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管理中的应用

2022-07-02 12:43马璐
医学概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

马璐

摘要:目的 介绍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强调从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跟踪进行风险程序化管理,最后进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结果 经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管理中应用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管理中效果确切、价值高。

关键词: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管理; 血液科病房

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进行护理风险识别可以防患于未然,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是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采取计划、给予正确實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的过程[3⁃4]。

血液科的患者大多为血液肿瘤患者,因该病治疗周期长,且较复杂,多伴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有局部或潜在重要脏器出血和感染的危险,随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5]。本科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对治疗、仪器、疾病症状、人员等方面实施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管理中应用的患者 100 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 67 例,女 33 例;年龄 32~77 岁,平均(49.13±2.51)岁。并同期选取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程之前 10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65 例,女 35 例;年龄 32~75 岁,平均(49.23±2.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方法如下。

1.2.1 治疗管理 血液科工作量大,输血、静脉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护士是输血和化疗的最后一步执行者和把关者存在很大的风险。

1.2.1.1 输血风险识别 (1)标本采集有误;(2)输错血;(3)操作不规范致输血袋破损;(4)输血引起的传染病的风险;(5)输血反应。

1.2.1.2 输血风险应对措施 (1)标本采集:有资质的护士采血,遵循“一人一次一管”原则。(2)输血时必须2 名护士床旁做好“三查八对”,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3)输血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既有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应注意输血时间,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心肺功能等,调节静脉滴注速度,以免引起心力衰竭。

1.2.1.3 静脉化疗的安全管理 化疗是血液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化疗方案复杂、周期长;部分药物价格昂贵;化疗药物外渗可造成局部组织溃烂等等。这些问题对护士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加大。

1.2.1.4 化疗风险识别 (1)化疗药物执行医嘱错误; (2)化疗药物静脉滴注错误;(3)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 (4)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1.2.1.5 化疗药物风险应对措施 (1)要求每名护士掌握相关化疗知识。(2)严格执行医嘱的查对制度。(3)化疗药物有高危警示标识。(4)静脉滴注化疗药物前实行

双人核对。(5)严密观察化疗药物不良反应。(6)做好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

1.2.2 仪器的管理 血液科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输液泵、层流床等。

1.2.2.1 仪器使用的风险识别 (1)操作不规范;(2)仪器未及时维护

1.2.2.2 仪器使用风险的应对措施 输液泵是血液科最常使用的仪器之一,输液泵能提高临床给药操作的效率,降低护理工作量,但是输液泵如果管理不善,会给工作带来风险及纠纷,因此使用输液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前确保输液泵的性能良好,并能

正确使用输液泵。(2)静脉滴注时由 2 名护士共同设置滴速并核对。(3)按时巡视、班班交接,检查输液泵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4)输液泵定期调试,确保其精确度和正常使用。关于层流床的管理[6]。(1)入住前:①用84 消毒液擦拭层流床。②患者的被服给予灭菌或紫外线消毒。③层流床内紫外线消毒 60 min。(2)入住后:①每天用 84 消毒液擦拭层流床、地面、床头柜。②进入层流病房的人员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③初

效过滤网应每隔半个月用清水清洗 1 次。(3)停用后: ①关闭层流床,取下初效过滤网,清洗,晒干保存。②塑料布清洁、消毒,干燥保存。

1.2.3 血液病临床症状所存在的风险管理:出血、感 染、贫血。

1.2.3.1 出血 血液病出血风险的识别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可使皮肤、口腔、鼻腔黏膜及内脏等多部位出血,尤其脑出血最为严重,可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出血风险的应对措施:(1)保证患者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情绪稳定。(2)观察全身

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等。(3)进易消化软食。(4)保持大便通畅。(5)血小板计数小于 50 ×109 L-1时,应减少活动;血小板计数小于 20 ×109 L-1 时,易引起自发性出血,应绝对卧床休息。(6)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时应动作轻柔,避免过多的有创操作。(7)教会患者学会自我监测出血症状和体征。脑出血逐渐成为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患者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症状,应警惕颅内出血。当颅内出血时:(1)立即去枕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及时吸出呕吐物,防止窒息。(3)高流量吸氧。(4)遵医嘱快速静滴或静脉滴注 20% 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呋塞米)等以降低颅内压。

2 结果

经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管理中应用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应用风险管理程序进行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风险管理前,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但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者一项长期的、持久性工作,只有对护理实施前瞻性、全程动态管理,才能减少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真正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俞海燕,倪杨,张明珠 .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6):50.

[2] 宋丽华,严丽珍,刘华敏 . 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162.

[3] 胡利平 .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4):6649.

[4] 刘晋华 .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8):1004⁃1005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比较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