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02 12:43曹露
医学概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患者

曹露

摘要: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相关问题的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血液病中心住院的2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问卷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安德森症状调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2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的平均得分为(44.48±8.62)分,性别、并发症、照顾者、社会支持和症状困扰是该群体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水平的48.3%(均<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预期性悲伤水平高,临床医护应当重视该人群的心理健康,关注可能发生预期性悲伤的高危人群,通过加强症状管理、增加社会支持的途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应激等方法,可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全治疗周期的身心健康,改善临床结局。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

引言

世界范围内每年大概有8万余例恶性血液病新发病例,更有5万余例病人因该疾病去世。从病人被诊断为恶性血液病、到其病情不断恶化的整个过程,不仅病人面临身心痛苦,也面临生活改变、产生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即预期性悲伤(AG)。AG可能会对病人的身心、认知、社交等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然而研究显示,癌症病人AG水平较高,这可能造成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因此,AG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本研究旨在对恶性血液病病人AG水平进行调查,为有效降低其AG水平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2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采用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诊断为恶性血液病;(2)年龄≥18岁;(3)基本了解本研究并自愿参与;(4)认知清楚;(5)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排除标准:(1)不知晓个人病情者;(2)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3)合并其他器官并发症、病情较重者。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问卷。为了确保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真实、可靠,本研究在调查问卷中问卷说明处详细阐述本研究的目的及问卷填写的方式。共回收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8.74%。

1.3观察指标

(1)不同特征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得分比较;(2)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症状负担及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情况;(3)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影响因素的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特征惡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得分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2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参与调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23±13.09)岁,其中男162例,女73例。不同年龄、性别、主要照顾者、疾病分期及有无并发症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1。

2.2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症状负担及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2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的总分为(44.48±8.62)分,症状困扰的总分为(41.44±8.68)分,领悟社会支持的总分为(56.83±6.62)分,其社会支持处于较高水平,预期性悲伤各维度得分详情见表2。

2.3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影响因素的分析

以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得分作为因变量,将差异性检验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年龄(1=<30岁;2=30~60岁;3=≥60岁)、性别(0=男;1=女)、照顾者类型(0=直系亲属;1=护工或其他)、疾病分期(1=1期;2=2期;3=3期,4=4期)、并发症(0=无;1=有)、领悟社会支持(原始值)及症状负担得分(原始值)作为自变量纳入线性回归方程。经检验,性别、并发症、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及症状困扰是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水平的48.3%(均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水平高。女性预期性悲伤更严重,这与女性情感细腻、多思等特征有关。本研究中主要患者预期性悲伤水平高,可能与患者缺少来自亲属的情感支持有关。因此,临床医护需要特别关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建议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早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康复训练,减轻或避免患者并发症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此外,专科门诊、家庭参与等护理模式为针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开展全治疗周期的延续性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了的思路。

结束语

本研究显示恶性血液病患者预期性悲伤水平较高,性别、并发症、症状困扰以及主要照顾者等是该群体发生预期性悲伤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关注具有上述特征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增加社会支持,强化症状管理,院内促进多学科合作,院外密切患者家庭等多种措施,改善该群体的健康结局。

参考文献:

[1]田原,邹振亚,庞国伟.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预期性悲伤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6):65-68.

[2]康婷婷,郑蔚,王丹丹,刘梦丽,侯守超,史艳萍.胃癌晚期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3):4400-4403+4416.

[3]郝楠,张昊,许雅琼,辛霞.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预期性悲伤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28):2185-2189.

[4]李佳倩,朱冰洁,吴婷,阎玲,程子真,黄孟秋,庞微.晚期癌症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4):547-552.

猜你喜欢
患者
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活了2个月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老年脑梗护理的那些事你了解吗
胃癌护理诊断有哪些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痴呆患者怎么进行家庭护理?
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方法你都知道吗?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遇到抽搐别惊慌
癫痫发作有“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