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2-07-02 12:43祝洪君
医学概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祝洪君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LDH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64例。对照组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观察组接受PELD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功能障碍指数、并发症。结果: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功能障碍以及缓解疼痛。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由于外伤或腰椎退行性改变等各种原因引起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突出,进而刺激或者压迫神经根或者脊髓,导致出现腰腿疼痛等症状。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作为LDH治疗中的标准术式,临床应用疗效已获公认,但其创伤大且并发症多等弊端也逐渐获得了患者高度关注。目前微创技术日益发展,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作为一种微创术式已在LDH治疗中逐渐推广。本研究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治疗的LDH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64例,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23—74岁;病程7—42个月。对照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21—75岁;病程5—41个月。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符合手术指征;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具有脊柱外伤史的患者;②伴随多节段椎间盘脱出的患者;③脊髓病变或恶性肿瘤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FD治疗,采取全身麻醉,以病变椎间隙为中心,取长约30—50mm切口,于髓核突出侧分离(紧贴棘突骨面)并至椎板间隙上下缘,实施椎板开窗,将突出髓核显露并摘除,待确认神经根管是否出现狭窄、椎管内髓核有无残留后,放置引流管,将伤口缝合完毕。观察组接受PELD治疗,采取局部麻醉,透视下使用穿刺针穿刺,并至椎间盘中央,将2—3ml有色造影剂注入,取长约5mm皮肤切口,通过三级扩张导管扩张后,向椎间盘内置入椎间孔镜工作套管,并将椎间孔镜安置完毕,将染色的病变髓核组织彻底摘除,射频止血,待成形纤维环封闭后将工作套管拔除,缝合伤口。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腰椎功能、并发症等。术前、术后6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患者功能状态,其中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ODI指数大小间呈正比,并观察术后6个月内伤口感染、腰椎不稳、神经根损伤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

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ODI指数

两组手术前后OD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多以伤口感染、腰椎不稳为主,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1/64)、12.50%(8/64)。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P=0.016)。

3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18.0%,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同时具有年轻化趋势,由此可见其形势较为严峻。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式也逐渐完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相对其他手术方式更为优化的一种治疗方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而且对于椎内神经具有减压的作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部分关节突关节实施切除,然后由硬膜外腔向椎间盘内部递进,进而实施切除椎间盘组织。该手术方式不仅能够使得椎间盘突出症状得到改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骨性狭窄的情况。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疾病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疼痛等症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与此同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如出血,神经根或硬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临床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且在术中需进行多次透视。

FD作为LDH治疗中常用术式,利于解决LDH机械性压迫,但由于FD损伤大、血量多,受到术中暴露与牵拉作用的影响,易加重炎性物质聚集,进而将导致瘢痕粘连,残留腰疼症状,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同时FD对锥体旁韧带组织、肌肉损伤较大,且需將部分椎板骨质等切除,极易增加术后腰椎不稳发生风险。近年来,微创技术已在脊柱外科逐渐应用,PELD作为脊柱微创手术,其术中采用局麻方法,利于避免全麻的高额费用及相关并发症,并且利用工作通道到达髓核,对重要骨质结构、周围椎旁肌、软组织等损伤小,利于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保留黄韧带并完全不咬除骨性结构,可减轻对腰椎稳定系统的影响,降低术后腰椎不稳发生概率,与此同时该术式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可加快术后恢复,缩短治疗时间,进而可缓解患者经济负担。本文结果显示,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两组手术前后ODI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FD、PELD治疗LDH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较前者而言,后者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更有助于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功能障碍以及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黄涛。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21(4):652-656.

[2]韦晓佳。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1(2):20-22.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温阳活血洗足剂配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