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顿时刻,时装创作者如何度日?

2022-07-02 09:23郑圆圆
睿士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作

郑圆圆

“静默可以作为力量的奴仆,作为谎言,作为惩罚,作为神明的声音,作为恐怖分子的终极武器,作为一种奢侈品,作为短暂煞人的折磨,作为一种我们惯常所为却没有意识到的事物”。美国专栏作家、翻译家约翰·毕谷纳特在多角度研究“静默(silence)”时便发现了“静默”的影响会精明地发生转换,它有着难被单一文本定义的语义。这些日子,我们也被这些语义搅拌着,或感受,或承受它的利弊。

以迅疾之势回归到“日常生活”,微小的感官世界冲破了文明为我们设下的禁锢圈套。我们先是不得已回归到动物性原始的欲望,卑微饱腹。再到面对情绪问题,夜来风雨声都是心灵与入眠的慰藉了。

我们那些被放大的感官与别处的声音相连接,却发现对于那些呼救与呐喊,生命的骤停,一些哀怨都是非常无力,“巨大的危险到处存在,并且可能在任何时刻袭来,甚至是最深的创伤也无法阻止它的能量的流动和溢出”,如马歇尔·伯曼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所说,哀矜无法拯救真正的苦难。有人从政治学角度去试图解决问题,有人从科学的角度,也有人从人文的角度。但其中更为狡猾的角色开始悄无声息地显现了,它便是“狂热”,它也可以幻化成“愤怒”“极端”,不仅诱惑力很强,渗透力也很强,因为它们省事且长效。久之,那些本是善意的哀矜,也成了另起的狂热。与其泅浮于愤怒,温和、意志坚定的理性才更珍贵。

“现代人类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巨大缺失和空虚的境地,然而同时发现自己处于极其丰富的各种可能性之中。”生命如同博曼所述般矛盾,在生命中,我们与这些现实共存,不是抵抗,不是飞升慕远,而是相处,将创作寄寓其中,定期对生命进行清理修剪,消化重建。

以前,我们总站在现实温良的一面去谈论创作,我们似乎都忘了危险会突然袭来。当然,个人创作中的苦涩也是存在的,但恰巧那会成为他们的动力之一。今日,我们寻找到了几位创作者们,他们对于这些时日又有什么感想——是的,只是感想,我们都无法对这些日子下定义。它似乎没有“苦难”那般宏大,我们的创作也没有“救赎”那般悲壮。这些日子,作为一个生活的楔子,创作的楔子,时代下微小的我们,窥探一下个例的温暖。而时装是我们的语言,曾听知名时装媒体“教皇”安娜·温图尔说:“时装是反映世界的一种途径。”十三年后的不久前,Balenciaga在纽约交易所举办了品牌2023年早春系列发布会,设计师DemnaGvasalia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我们生活在一个恐怖的世界里,我认为时装反映了这一点,这场秀紧迫地需要传递信息”。时装创作的语境是什么?时装现在还适合这个语境吗?若不能作为时代的记录者,那时装是一名不合时宜的独语者吗?我们的几位独立设计师、摄影师以及研究者也将讲述他们的真实看法。

Q&A

Q:摄影师、导演、老板、老师,在这些之前你还曾做过买手,你觉得这些身份间有什么界线?

A:我希望别人更多可以称呼我瀚祺。我觉得不同的身份或者工具、媒介都是我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观点和提出、回答问题。他们不存在界限,也不影响或者代表我。

Q:你认为这些学生们最明显的优缺点是什么?学生们有被过度保护吗?

A:我不喜欢把深奥的技术带入我的教学当中,我希望更多地与学生们共同思考,共同提问。我认为创作的本身不在于“炫技”,而在于提出或表达观点。我认为学生的优点在于他们知道自己是个学生,缺点在于过度在乎技术与结果。当你“过度被保护的时候”,证明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我们有这个疑问,证明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疫情的困顿是我们所有人在经历的事情,从好的方面来说,我觉得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如何改变”,我们在这几年提出了太多问题与质疑,我也一样。但我希望我们能做点什么。

Q:你创作里的核心点是什么?

A:首先我觉得真恶大于伪善,而不是迎合、谄媚。在我创作中最核心的观念是“速朽”,既一切美好的事物快速消亡、快速生长,周而复始。

Q:你也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你认为一件事进行到什么程度或什么时候是该放手了?

A:求之不得的时候。

Q:这段时间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都非常特殊,此刻的你会如何形容?

A:这段时间是一个刻度,它消灭了一些(东西),开启了一些(东西)。我离开上海的原因非常简单,我需要对我身边的人和我自己负责。

Q:面对“苦难”时刻是否较之以前更泰然了?

A:2009年3月去了四川,用了十五天去记录地震约一年后的情景。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场“苦难”,但这十五天的经历一直影响着我。而再次面对苦难时,我发现我并没有变得更加“泰然”。

浪漫認证

李瀚祺 摄影师

2019年9月第一天的凌晨7时未到,天色是迷人深邃的蓝,摄影师李瀚祺坐在出租车里放空,车窗外是淮海中路闪过的楼房与极少路过的车辆。那时候的他还留着长发。又是刚结束的一次通宵的拍摄,若没记错,那还是他做摄影师后的第一个导演作品。这也不难理解,之后的几次后期通宵作业,他如此执着于每一个细节,他开始踱步,旁人劝他,“差不多得了”,他仍然纠结于视频渲染的氛围没有一个结尾,如同磨剑之后却插进了剑鞘,他顾左右而言他,“我再想想”。DB31CCE4-A48E-42FB-88B2-AEB3F0E4F37E

瀚祺是一个执着的人,他也是浪漫的人。他曾拍下路边的一团火,收到照片的编辑看着这团火,心中疑惑了一阵子,“火”作为影像中常见的元素,实在无法从构图中看出这团火的过人之处。他后来说,“这是一个乡村的路上,在农村,人们有时候会把一些过去的东西和过世的人的物件烧掉”。原来不经意的一团火,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一个人的离世,是一个家庭的情绪,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他不会轻易地按下快门,不会随意做一个决定,但确实迅速地在脑中构思了物件的情绪与故事。这是他对物的浪漫。

在他选择暂别上海去成都后,他曾在一个闪送群里,看到一个小哥在求助,希望有人卖给他一双二手鞋,因为他已在外面很多天了,鞋子已经穿烂了。他或许也想着,除了一次馈赠,还能为小哥做点什么,却又做不了什么。小哥一时挣扎在时代、现世的冷酷里,而对于冷酷偶然的援手,便是对生命的一种浪漫。

5月初,在抵达蓉城后的隔离期间,摄影、监制工作与大学特聘讲师的教学工作交替着。他说在成都的生活其实是一种之前比较向往的状态,“每天有非常多的时间思考,同时与四川当地的艺术家、音乐行业从业者发生交集,以及这段时间从困顿中走出来的人们一起去思考更多曾经在意、忽视掉的创作、生活”。

一场荒诞之后

尹经纬Oude Waag

“这段时间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失眠,第一次长时间的失眠,像是对白日现实的逃避,也像是某种回归自我的状态,无拘无束。”Oude Waag设计师尹经纬的这段在沪的折腾、荒诞的经历,随着工作终于慢慢开展而暂告一段落。

原本看到封控消息的他为了不耽误工作,从家里去酒店居住。记得他从酒店出来的那一天,等了很久的车。平日车水马龙的道路,没有人与车的窗外真是奇妙;5月,他动身前往杭州,提前离开上海仅仅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他需要去寻找下一个季度的面料,以便以正常的节奏去开展之后的工作。敏感的创作者其实在事件成为文本前,相信已经饱含了许多难以言说的情绪与思考。

很可惜,Oude Waag也因为这次的疫情冲击,2022秋冬系列未能举办线下的发布会。但相信大家在看到系列的第一眼,会一如既往地感到OudeWaag女性愈发动人:她受黑塞的指引,有衣物微风细雨般的温柔缠绵,有Femme Fatale的致命诱惑。经纬再一次成功地完成对身体的矛盾的探索。

这段时间的感想是否会融入到下一季的创作当中?经纬如同我们相识初时采访的那样,“冷酷”地说“会的”,并没有多加解释。但我也不打算追问下去,因为经纬总能创造精妙的惊喜。这分惊喜也是“恰到好处”的,有其烟火,却不喧嚣,如同他的时装系列,“‘恰到好处确实一直都是我们在寻求的某种平衡”。

Q&A

Q:我第一次看到2022秋冬系列的服装图片,给我第一感觉便是一切都恰到好处,创作这个系列时的心态如何?

A:真的很感谢你会这么说。但确实每一个季度我们都希望能带来更多新鲜的东西,至少对我们而言,无论从创意还是款式方面。“恰到好处”确实一直都是我们在寻求的某种平衡,这可能是设计中最有挑战的部分。当然,这个季度我们与造型师刘潇共同完成了造型的部分,她的视角也让整个系列更加丰富、完整,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Q:这一季“怪兽”主题是如何形成的?

A:对我而言,“怪兽”的背后是关于自我成长,受到了HermannHesse《彷徨少年时》的启发: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奇怪的地方或者想法,我们经常会把它们定义为负面的东西,比如内心的怪兽,但同时它们也是每个人完整自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最珍贵的一部分,它关乎于原始欲望和力量,它让每个人都更加立体和与众不同。“Daymon”是叶子送我的一瓶来自Mendittorosa的香水,我认为它代表着对一个人的原始天性的赞颂。

Q:其实未知产生的原始动力很迷人,因为它能产生一种生产力的冲动,因为你想去找到一个解决“未知”的出口。

A:确实是这样,最近甚至觉得人生最大的意义也许就是新的体验。

Q:你是如何“把自己放置在一个脆弱,容易受伤的状态里”的?

A:我一直认为真诚的创作是很需要勇气的,因为奇妙的是作品本身总会毫无掩饰地把你内心的所有秘密都传递给别人,它或许是笨拙的,低劣的,危險的,它就是创作者本人的衍生。

Q:这段日子给你带来什么经验呢?

A:我认为在这样一个变幻多端的时代,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主动行动似乎变得越发重要。理性是一切事情发展的基础,但感性的触发才是灵魂。我似乎更多直接受个人的情绪激发创作多过大的客观环境。

Q:从你的角度看,未来会如何?

A:我觉得现在很难去下结论,因为我们都离它太近了。但是这些经历会像种子一样扎入每个人的心中,在往后的日子里潜移默化产生很多影响,但未来永远是新的,永远充满了可能性。

旁观者的自述

蔡佳恩 JECai设计师

JECai继上一季系列发布之后,便让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设计师蔡佳恩引入了他的AMS设计体系(Algorithmic Modular System,规则算法的模块化系统),把“1”划定成系统(System),“10”代表着主体(Base Layer),“100”是主体内的组成零件(Components),“1000”指额外的零件(ExtraComponents),为我们的时装产业提供了新思路——服装是整体,也可以是拆解成的不同服装零件,使服装不再受限于季度甚至造型的影响。DB31CCE4-A48E-42FB-88B2-AEB3F0E4F37E

身在伦敦的他,可以被视为事件的旁观者,他是否可以抽离这段荒诞的日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同为这个行业的其中一环,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或许庆幸的是,他不用切身体会这里的愤怒或消极情绪,尚可从一个比较冷静的角度去看待疫情,看待这段日子与创作的关系。

Q&A

Q:先说一下最近在干什么呢?

A:在设计新一季的系列,为9月做准备,基本就是工作室和家两边跑,周末见见朋友喝个小酒。生活比较规律,期待着英国的夏天,期待阳光。最近参加了个书展,买到了一些蛮有趣的书,还遇到了MartinParr,他给我的书签了名,很开心。

Q:在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西方世界比我们更早恢复工作正常运作化,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A:伦敦好像在4月的时候就停止统计这个日增数据了。说实话我从2020年开始的害怕到现在已经就是无所谓的状态了。其实英国人早就没有在意这个新冠疫情了,就是正常生活着。只把医疗资源留给有重症的人,避免混乱。

Q:你之前提到这次2022秋冬“其实不算有个主题,更多的是在更新上一季的零件”。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新的零件吗?

A:这一次主要就是把重要的基本系统零件进行再整理,加入垂坠的零件主要就是和“制服感”形成矛盾性,让我之前的制服加入这些零件,來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和感觉。

Q:在“和平时”的创作条件下更能促发你创作,还是在思绪以及周围环境比较激荡的情况下能激发你的创作?

A:我觉得可能是思绪以及周围环境比较激荡的情况下能激发我的创作。因为变化带给你更多的是反思,而反思会促进你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和新的看待角度。

Q:新一季2023春夏将会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A:在主题命名上还是会选择时间点为名,“2022-9”。但故事上可能是上班时和下班后的一个形象反差(通过不同零件的组装)。

Q:从你的角度看,未来会如何?

A:未来,我个人觉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做所有事情的时候都要做两手准备。未来我觉得还是会越来越好的。觉醒的意识其实是最重要的。

物件的故事

朱骞 摄影师

其实严格来说,我们回归到了与物件、自我紧密相处的时候,虽然以往也是与不同的物件相处,但至少还有真实的人类站在你的面前与你对话。但因为这次的封控,人物变得虚拟,我们似《饥饿游戏》,只是接收着来自一堵墙的讯息。但我们与物件的关系更加紧密,特别是生活用品上,无论是食物、厨具,甚至与床相处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一些。或许也是因为先前过于适应了眼前的物件而屏蔽了它们。可有一类人,却非常善于与物件打交道,他们是摄影师,也是物件的记录者,他们甚至还能通过再创作,为物件赋予完整的故事。

既然这段时间物件变得如此特殊,那摄影师又是如何通过重置物体关,创作与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平静与理性呢?我们向摄影师朱骞提问。

Q&A

Q:最近有什么有趣的居家创作吗?

A:最近一直待在家里,还真的很难用确切的词来说现在的状态,也不能说被隔离,因为我也不是病人。可以说是被迫地配合表演。抢早上6点的菜,抢到什么是什么。然后准备早餐,吃完早餐遛狗,整理下房间。然后上会儿网看看社交网络,和一些画廊的网站。然后就要准备午餐了。吃完洗完也1点多了。下午的时间会自己搞些在家里的小创作,不过这个就算在疫情居家前我也会在家弄。封控在家,表面上是时间多了,但要是认真面对一日三餐的话,其实挺花时间的。当然还是有时间自己摆弄下,继续尝试了些3D的运用,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对实际物体的操控上。

Q:在你生活里的摄影创作与你工作时的摄影创作,两者有什么联系吗?彼此的界线又在哪里?

A:生活里的摄影创作基本就比较随意,有时候就是看到了些新的东西,比如有些厉害艺术家的作品,或摄影师的照片,或任何可能激发我来摆弄组合些东西的图像。在家创作的部分通常有些经验是可以用到工作的拍摄中去,但大部分时间工作部分跟自己创作部分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因为目前在杂志的静物拍摄的部分通常就是一整本书对于产品的补充,所以都是以产品为原点出发的。你再怎么创作,都是以产品为前提的。

Q:这段时间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都非常特殊,此刻的你会如何形容?

A: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产生怀疑,和一种无力感。努力保持心态的稳定。每天的做饭和自己的一些折腾(有些是有实际对象的,有些就只是在电脑前)可以适当地转移注意力。

Q:你觉得克制是一种“理智”吗?理性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A:现在就是一种不能不保持理智的状态。肯定会有消极情绪,就只能想办法消化掉,比如:运动,做饭,创作。理性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事物运行的基础,但也有脱轨的时候。

Q:你认为是在“和平时”的创作条件下更能促发你创作,还是在思绪以及周围环境比较激荡的情况下能激发你的创作?DB31CCE4-A48E-42FB-88B2-AEB3F0E4F37E

A:应该是思绪比较激荡的时候,但这个激荡通常是在别的作品的启发下的时候,而不是目前这种。

Q:从你的角度看,未来会如何?

A:我其实很少思考未来这件事,要说终极的未来,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终会消失的。讲近一点,大环境短时间内不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少年初心的光辉

唐大耘 Gar?on by Gar?on设计师

本来线上时装周已经变得再熟悉不过,但仿佛这些线上的发布形式与我们对新系列的期待,像是一段具有新鲜感的露水情缘,无论平面图片、还是视频的发布形式,似乎已经满足不了我们对服装的感受。但好在,即便是在这样行业受阻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品牌值得我们去等待与期待,Gar?on by Gar?on绝对身在其中。

Gar?on少年永远是温暖的,他是“对未知世界永保好奇和少年之心”。今年,他从2022春夏系列的音乐西域少年形象,再到2022秋冬系列的希腊竞技少年形象,这位少年仍在不停地探索与求知,永远是不可动摇的光明。他甚至可以作为我们对“美好”的一种寄托,如少年般天真与青春,对世界与未知永远保持积极与赤子之心。

但如同阿波罗作为希腊神话中的太阳之神,他是右手拿七弦的里拉琴,左手拿象征太阳的金球,代表着光明,却仍旧有信众或学者认为他也代表着黑暗,这似乎更加符合希腊神话中对于“神”中人性的表达。毫无疑问,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存留“阴暗”的一面,经歷了这些日子的灰暗,我们的“少年”面对灰暗,又是如何保持一如既往的光明,如何不被情绪不动声色地吞噬?“克制是一种理智”,设计师唐大耘回答道,“高点与低潮应该会一直循环在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在面对兴奋与苦难的时刻,都保持一颗初心吧”。

Q&A

Q:从2022春夏系列的音乐西域少年,到2022秋冬系列的希腊竞技少年,是在怎样的心境下,想到这两季的主题的?

A:大概是午睡时才能梦到那个魂牵梦绕的希腊,可以陶醉在明朗的天空,湛蓝的海,古典的风光与艺术,大概是近期最能治愈的念想。这两年大家或多或少的因为疫情变得阴霾,所以这两季的视角会回到阳光下的竞技盛典,古奥林匹亚的比赛被当成献给诸神的娱乐项目,是在为神表演,健壮的希腊青年古铜色雕塑般的肌肉中散发着活力,大力神海格力斯的形象正是力量和男子气概的典范,这些题材本身就带来了积极正面的感觉吧。

Q:这段时间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都非常特殊,此刻的你会如何形容?

A:对于做衣服无法在机器上操作本身就比较艰难,因为原来的很多印花刺绣和加工厂都在上海,我们不得不开发其他城市新的工厂来调节,但现在小到一颗扣子都可能无法快递出来的情况下,工厂开工时间也很难预测,所以对于2022秋冬系列上架就会是很大的挑战。

Q:你认为是在“和平时”的创作条件下更能促发你创作,还是在思绪以及周围环境比较激荡的情况下能激发你的创作?

A:如果周围环境激荡到不能去远行,去感受外面的世界,那创作还是会有限制,很多创作还是需要从未知的世界里面碰撞出新鲜的东西。

Q:新一季2023春夏将会讲述什么?这段时间的感想会不会融入到正在准备的系列当中?

A:最近在读三岛由纪夫的几本书,跟着他去了不少奇妙的地方,大概还是与太阳有关的神奇的系列。

Q:以前有人认为时装是反映世界的一种途径,你是否认同?

A:时装在过去真的可以作为一个载体去反映甚至与世界对立,但在当下的语境里,会有一些变化,视觉感官平面化的趋势下,承载的可能更多变得个人化,Gar?on在每一季都讲述了少年在这个语境下的各种,还是希望这个少年更多地带来一些美好的回忆。

Q:这段时间的特殊经历给很多人留下了无法化解的情绪。从你的角度看,未来会如何?

A:每个人心里确实会留下或大或小的阴影,会改变大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安定性应该还是会伴随着接下来的几年,在这有些动荡的岁月,每个行业都会需要一次新的变革去顺应变幻莫测的这个世界吧。

双城生活

李浩冉、瞿思颖Private Policy设计师

由李浩冉(Haoran Li)与瞿思颖(Siying Qu)在纽约所创立的独立设计师品牌PRIVATE POLICY的话题度一直很高。而向来关注社会议题的他们,在别的领域也赢得更多的喝彩。

“2020年开始的疫情居家隔离生活使得我们意识到,家中栽培的绿色植物、彩色花卉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代替真正的大自然陪伴我们,在反反复复的隔离生活中找到一丝自然的慰藉。”他们在2022春夏系列写下2020年隔离时的观察,没曾想这样的“静默”时期再一次袭来。两位设计师选择在不同的城市进行工作,浩冉在上海,思颖留在了纽约,这次发生的对话恰好也为我们对比双城生活提供了对比的文本。

DB31CCE4-A48E-42FB-88B2-AEB3F0E4F37E

Q&A

Q:最近工作与生活日程里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情?

Haoran:最近一直在居家隔离当中。到回答问题这一天已经过去了52天。这段时间在室内感觉整个时间的概念都被模糊了,每一天的变化不是特别清晰。

Siying:最近在纽约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忙碌。因为夏天的到来,整座城市有一种非常活跃的气氛。我们参加了几个非常有趣的快闪零售,消费者对各种线下活动也非常感兴趣。然后接下来很快还有一个我们已经酝酿一年多的合作项目在这个夏天会发布。同时,我终于决定学开车,计划着去更多自然公园。

Q:你们觉得你们是乐观的人吗?此刻的你会如何形容这段日子?

Haoran:我觉得我总体上是一个乐观的人。之前因为在纽约就居家过大概五周的时间,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告诉自己每天要做些什么,试图让自己在这段时间不那么摆烂。在隔离的前一个月,我坚持让自己还是保持每周五天的运动,每天最少做两次菜和必要的工作,包括了自己发布社交媒体的频率,试图让这段不能完全自己掌控的时间不那么轻易被完全浪费。但随着时间和心态的改变,这些事情也变得越来越难继续。

Siying:其实我觉得我不算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只有有趣的事和人可以让自己马上乐观起来,很幸运设计创意可以是我的良药。这段时间心情一开始有很大的起伏,会觉得事事不顺。不过有了之前隔离的经历,很快开始告诉自己放下吧,开始尝试打坐、练习呼吸,要平静下来。只有静才能更自如地应对自己难以控制的动。

Q:在上海的很多人面对这段日子的经历产生了难以排解的情绪。理性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Haoran:我觉得有消极情绪是非常正常的。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会给心理咨询师打电话,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形式排解这些消极情绪。我甚至曾经也是一个认为心理疾病或者消极是“富贵病”“发达国家问题”的人,可是当我理性看待这些问题,尤其是疫情之后,我发现心理问题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只有积极面对,正视问题,我们才能更高效地解决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排解方式,只要选择适合自己并且不妨害别人的输出方式,我觉得这才是一种“理智”。

Siying:理智或者克制确实可以让生活工作有一定平衡、条理、效率。但尤其创意领域,理性有时候很无趣,反而会让我觉得难受。生活有了起伏,创意才有火花。

Q:你认为是在“和平时”的创作条件下更能促发你创作,还是在思绪以及周围环境比较激荡的情况下能激发你的创作?

Haoran:只要世界在转动,不同的灵感都会激发我们的创作。时尚是一面镜子,我们一直试图用“Private Policy”反射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让更多人可以借此思考。

Siying:有些创作需要和平,也需要激荡。从2020年疫情开始以来,整个品牌和我们自己本身创意方面有了很多的时间去做更深刻的研究。尤其我们的品牌做了很多关于社会的话题,关于环保的议题。比如,我迷上了19世纪晚清中国劳工建设跨美洲铁路的历史故事的各种细节:他们戴的竹编帽,敞开穿的盘扣马甲,加州太阳晒出的牛仔脸庞,铁路边长出的枸杞。疫情也让我们找到接下来想讨论的中心话题:大自然和大都市的结合。想要让大家看到其实环保或者亲近自然和我们城市生活是可以完美结合的。把更多绿植,与地球上其他生物和谐共处,合理运用资源等,融合到都市生活中。可能是社区花园,或绿植覆盖的夜店,可能是给动物迁移预留的高架,或太阳能、风能的普及。这不但是环保的趋势,更加是对人类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Q:新一季2023春夏系列将会讲述什么?

Siying:新一季的设计,我们很早就开始了,将会从大话题“和平”延伸,会带给大家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和平。不只是和平与战争,或和平与灾难,不只是人类的和平,而是整个地球的和平,其他生物一起的和平相处,我们自己内心的和平与自由。

Q:从你们的角度看,未来会如何?

Haoran:极端天气,病毒,这些自然界的变化,都可能因为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未来未知,毕竟人类的力量太渺小了,我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然规律。我们或许可以去寻找去用自己的方式爱这个世界,为世界上的其他人,或者后来的人保护我们的地球。

Siying:特殊的经历让我们都成长了许多。在“急也没用”下,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不再那么急迫,做事更想追求意义。曾经很在乎的旁枝末节,现在觉得没有意义就不浪费时间了。更想把经历花在真实的交流上,静心钻研有趣的事物,提高自己设计的质量。

Q:你们通常如何为PrivatePolicy筛选社会议题?

Haoran:我们更多是以朋友间的讨论筛选的,也代表了我們当时的心境。比如22SS其实就是我们对过去的隔离时光的一种总结。(没有想到,隔离还在持续,笑)我们觉得在隔离的日子里,室内的和窗外街道上的植物给了我们焦虑的内心很大的抚慰。它们近乎在以一种冥想的形式存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安慰,抚平心灵的焦虑。并且,我们也希望能号召大家更多地去购买,养护植物,为环保助力。

Siying:我们创意的过程如同新闻报导。我们和团队像是记者去细心倾听社会上的话题,周围朋友们讨论关心的时事。然后在这么多的新闻中,我们会每一季选出最有感受、最让我们激动的话题。正因为这样,自然而然地我们每季话题都让观众看到了很有趣的东西,并且特别符合当下。

DB31CCE4-A48E-42FB-88B2-AEB3F0E4F37E

猜你喜欢
创作
习作转化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关于创作
创作你的四格漫画
睡觉
创作失败
水墨画创作课:如果大树是我的家
木雕创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