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智能无人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2022-07-02 13:43张日益齐嘉铭马雅茹贺雯涛
科学与财富 2022年9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产教融合乡村振兴

张日益 齐嘉铭 马雅茹 贺雯涛

摘  要: 伴随“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无人机规模化应用顺势也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无人机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社会认知度并不高,专业群建设注重技术应用,对学生价值观和职业塑造融入度有待提高,专项人才培养输出体系尚不完善,以产业带动就业创业的有效机制也还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现象。本文通过广泛发动青年依托智能无人机投身新农村建设,加强宣传引导,探索推动产教融合的机制和路径创新,将技能培养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探索构筑一条融素质、专业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创新育人路径,有效吸纳、动员、引领更多青年人参与“乡村振兴”。

关键词: 智能无人机;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倡推高科技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从而为中国化农业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植保无人机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等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有效缓解了农民打药累、人工打药贵的被动局面。 然而,如何高效为农业农村输送劳动力,培养精致的植保无人机飞手,当前职业教育在智能无人机领域尝试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

二、“乡村振兴”就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求破解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自2018年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今年是5年计划的收官之年,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全球经济随着国际环境复苏的态势有望延续,我国国际农产品贸易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如何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两种资源空间实现进一步拓展,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任务相对紧迫,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

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发布的《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25%,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而深入到作物管理的环节,机械化水平仍需提升,农民普遍依赖手动方式管理农田,相对缺乏有效的植保机械。农药浪费率高也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在农业无人机还未普及前,常用的植保方式是人工打药和拖拉机打药。前者洒得不均匀,容易导致作物没打上药或造成药害,往往得不偿失,而后者打药速度虽然提升了,但拖拉机轮子容易压坏庄稼,初步估算100亩地就要浪费3亩的粮食,从而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农村劳动力不足、人工喷洒农药、叶面肥、价格高等问题,还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品质。而农用植保无人机,通过手动遥控操作,即可调整无人机高度、速度和方向,用离心雾化喷头,随螺旋桨气流均匀地喷洒到农作物上,达到精準作业并对农田无缝覆盖。实际上,农业无人机的功能不仅限于打药,还可以施肥、除草等。农业无人机的推广,不仅推进农业现代化、专业化、机械化,还能粮食的增产增收。

“三农”问题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关键一招,西方先工业化后农业现代化路线就我国当前形势而言是行不通的,须兼顾农业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协同一致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明确要求,这是新时代新历史条件下,对城乡关系的全面掌握和发展,是对两者更为深刻的认识,经济、政治、文化同步发展是充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是党对“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显优势,顺势而为,坚持稳中求进,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有举措、有实效攻坚好乡村振兴任务,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培养新型社会主义农村,促进传统乡村生态化,激活现代农业产业,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三、智能无人机职业教育的农业化应用领域正全面普及

2021年3月19日,教育部印发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在已有高职专科“无人机应用技术”基础上新增“无人机测绘技术”专业,与此同时,“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专业也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得以新增。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无人机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拓展,应用范畴不断拓宽,在消费、植保、电力、安防、测绘等行业的使用日渐成熟。行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无人机领域专业人才的缺口在不断扩大,2020年7月23日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预计未来5年无人机驾驶员需求规模100万人。2019-2020年,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先后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新职业,自正式发布以来,从国家层面对无人机从业人员予以职业肯定,也是落实无人机产业发展,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建设,解决紧缺型人才补给的重要举措。

伴随农业领域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步伐加快,信息化技术与机械化生产进行了深度融合,无人化农业概念初步形成,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关注。我国植保无人飞机在装备总量、作业面积上已经发展到第一,依托无人机农林植保助推“乡村振兴”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尝试,且具有广泛的需求空间。经不断创新改革,无人机技术应用领域逐步从军事向民用过渡,日渐实现大众化普及。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精准、智能作业的能力,也减少了生产投入,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性大规模的病虫害,是未来现代农业尤其是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要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步,可以尝试将新型无人机引入到农业生产,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进步。从这几年的农机市场来看,群众也非常需要这样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农业新兴技术。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智能化,无人机正成为绝对的主角。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发展,无人机飞防加速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植保无人机、飞防员、农药构成了飞防体系重要因素,农业现代化也将迎来崭新的局面。无人机通过对农田实施农药喷洒,不仅可以预防病虫害对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还可以从高空获取农田作物的数据信息,监测并对其进行分析。将农业与高科技无人机进行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更能节约人力物力的成本消耗,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四、“乡村振兴”为智能无人机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

利用无人机开展农村配送和运输,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封闭、堵塞的现状,加速资源调配和流转,缩短并拉近城乡距离;同时,其所带来的新业务和新模式也能助推新的就业空间出现,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从农业转向服务业,实现自身价值和收入的双重提升。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精准、智能作业的能力,也减少了生产投入,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性大规模的病虫害,是未来现代农业尤其是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从这几年的农机市场来看,群众也非常需要这样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农业新兴技术。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智能化,无人机正成为绝对主角。无人机技术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精准、智能作业的能力,也减少了生产投入,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性大规模的病虫害,是未来现代农业尤其是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恰逢国家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也为无人机专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职业教育无人机专业建设应以有效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机制创新等方面予以突破提升,更多更好地为“三农”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有效增强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办学活力。

我国农业植保智能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具备一定的优势,其中包括数据获取实时精准,时间快速,成本低等。其不仅能够精准获取相关数据,还能依托遥感技术实现作业自主化,不仅方便农户操作,显得更加灵活,还能有效实现农业植物保护。利用智能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业植物动态,获得高光谱影像信息,正确细分和诊断农业植物种类和营养,获悉长势,监测农田系统等,技术既方便又实用。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进步更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局面。农林植保作为当前无人机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的领域,应该探索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为区域有效的培养无人机植保专业技术人才,还能扶助弱势群体,助力地方扶贫攻坚,以帮扶就业为导向,引导构建无人机植保知识体系,探索形成无人机植保典型教学案例,开发一套农业无人机课程培养模式,为其他学校提供无人机校本教材编著提供一定借鉴。在当今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大力推广无人机应用,已成为力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捷径。教育改革风口下的“无人机”,职业教育正在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动能,带来新希望,是新时代党和政府赋予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

五、围绕价值引领构建“乡村振兴”视域的无人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围绕无人机职业教育对大学生开展孵化培育,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培育现状,研究如何把价值引领要素及思维方式的熏陶巧妙地融进日常课堂教学和活动实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为目标,着眼大学生人生追求和履行社会责任相辅相成的内涵式教育。其围绕价值塑造,探究实践育人模式构建,在过程中客观把握并有效促成科学素质的“内化”,搭建一个素质能力培养的积淀平台,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目标,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广以无人机为例的职业教育服务模式普及。高等职业教育将无人机“农林植保”作为一个独特的教育载体,通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自主实操性学习,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由被动督促向主动内化转变,将校园文化建设和科学技术教育有机结合,将专业技术知识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主动出击,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解决农民对无人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的思想认识,可以帮助精准对接“三农”服务和乡村振兴。打通人才流通机制,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隊伍。一方面,于广大种植能手而言,需要将丰富的传统经验嫁接到现代管理,实现田野间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充实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和鼓励多领域人才的跨界融合,通过投身“三农”为农业发展带来新视野,提供新技术,累积新经验,以此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智能无人机职业教育还需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三农”,规划探索服务实施路径,探索构筑融素质、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创新培养机制,不仅迎合“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刚需,还应以面向社会普及科学文化,激发青年探索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为目标,引导学生在练就过硬本领后投身社会实践,在过程中锤炼品德修为,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科技型”、“高素质”应用人才,成就职业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

当前无人机职业教育通常依托强势专业,起到普及知识、科学研究的功能,其在组织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对于学生价值导向、素质拓展、规范约束等领域的思想渗透等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还需要去探索更多领域的实际成果转化,完善“乡村振兴”的投身保障机制,通过“理实一体”创新无人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形式。

参考文献:

[1]张春雨.浅析“三农”问题及探究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路径[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2):75-77.

[2]聂朝瑞.无人机应用技术行业发展、职业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方案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17):88-90.

[基金项目]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校级青年课题《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智能无人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立项编号] NZ22Q001。

[作者简介] 张日益(1988.10-),男,汉族,浙江宁波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商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产教融合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