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审计课程教学改进探析

2022-07-02 13:43李航
科学与财富 2022年9期
关键词:审计对策教学

摘  要:审计课程是高职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文对该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如教学模式未能及时更新、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提出了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契合审计工作实际情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开发完善教学资源及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等对策。通过以上举措切实提升高职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审计人才。

关键词:审计;教学;对策

审计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工作正常开展、经济秩序保持良好稳定的“经济卫士”,在评价企业经营管理、完善企业治理机构、监督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正是发挥这一作用的人才,高校又是培养这一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中高职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能够更好地从事相应审计工作职责的审计人才是高职校审计教师们一直以来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课程教学现状

审计是高职校会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学生掌握审计理论进行审计实务操作的必修课。由于审计工作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审计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完整的模拟和呈现,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反映该课程理论抽象、内容枯糙、实务操作繁杂等对学习不利之处,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纳起来,目前高职校审计课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1.授课模式以理论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目前,高职校中的部分审计教师教学认知没有及时更新,在授课过程中还是侧重于理论知识讲授,实践训练环节较少。产生这种认知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应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践操作训练可以安排在实习阶段进行。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审计课程理论晦涩难懂,一直是高职审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只有将理论基础打牢固,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以课本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側重于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解。整个教学周期中,理论讲授占据了大部分的学时,实践操作环节进行了简化,或者是仅限于对各个章节习题的练习,或者是在实训室中对审计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不具备连贯性和完整性。2.教学手段有待更新,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部分审计课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掌握不够熟练,一些智能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运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1]还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小组讨论、分组练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但由于学情分析有偏差、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使得学生参与度并不是很高。

3.“双师型”师资占比低,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做好审计工作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审计教师要在理论精通的基础上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之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实践感受。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的高职校不断引入一些“双师型”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从会计专业来看,引入的师资有着企业工作经历的较多,来自审计工作岗位、有着丰富审计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师资较少,这也是审计课程教学的一个短板。

(二)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

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众所周知,高职学生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与本科层次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在审计课程开课之前虽然进行了部分的专业课学习,但掌握程度也是参差不齐。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学生本就对审计工作了解甚少,再加上审计专用术语生僻艰涩、理论枯燥难以理解、审计实务操作繁复等,又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也是必然结果。还有的学生认为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没有审计内容,学不学、学不学好都没有关系,对该课程学习抱有抵触心理,直接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2]以五年制高职校为例,部分高职校将审计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四阶段开课,到了大四学年,学生的学习心态开始改变,有些学生此时将实习和就业问题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该阶段的专业课学习往往不如之前学年更加关注,其中有很多人对于就业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考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打算从事审计工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也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实训建设投入较少

1.审计教材内容以传统理论知识为主,缺乏高职学生观看的课程资源。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适用于高职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审计教材,从体例编排上看绝大多数仍然以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教材章节基本类似,尤其是几大循环部分内容几乎照搬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实例前后连贯性也不高。从现有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来看,能够适合高职生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微课、视频等课程资源较少,这也是审计课程难以提升对学生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2.审计课程实训建设投入较少,实践教学受冷落。不少高职校会计专业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更加偏重于对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出纳技术等课程的实训室建设,其数量和规模占据着主导地位。审计课程实训室与之相比投入较少,实训室陈设简化、实训软件不足,这也与审计实训类软件较少,课程资源缺乏有关。由于缺少相关软件和实训平台,导致学生实际动手实操的机会不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4]

3.审计实习实践基地较少,缺乏实战锻炼。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进行适当学时的实习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目前很多高职校与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合作关系。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流程,有助于更加正确地处理会计业务和进行经济事项决策。但如果要对审计工作流程和内容方法进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参与项目审计则更为有利。可是目前社会上会计师事务所在数量上要少于一般的工业或者商贸企业,能够提供的实践机会不多,也不太可能容纳更多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践锻炼。

(四)教学评价模式单一,不能真正反映教学效果

目前部分审计教师采用的还是以传统闭卷考试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模式,对于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主要考核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客观上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用心对待,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进行突击复习,课程结束后学习收获较少,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

二、提升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对策

(一)坚持教学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1.更新审计课程教学认知,增强课堂互动。审计教师应合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模式核心在于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不再是被动听讲者,而是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教师处于引导者地位,主要承担提出学习任务、引领解决问题、归纳整合结论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告知学生,相关的学习平台及资源也事先提供学生,供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使用。学生根据教师指引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完成课前预习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之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未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授,本着够用、必需的原则进行理论讲解,将主要精力用于引导学生对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答案的总结和归纳。在课堂教学最后环节,教师布置任务并展开分组练习,各小组将完成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3]

2.合理运用智能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大数据和智能化社会背景下,审計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注重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更新和学习,掌握相关技术,将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搭建网络资源平台,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审计的新知识,教师还可利用学习平台搭建知识题库的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微课,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视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传授知识的目标。[4]

3.增加教师实践锻炼经历,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性。为提高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解决。一是鼓励审计教师参加专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复习迎考的经历,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强化教师的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二是由于受相关人事招聘政策的规定限制,直接引入具有审计工作经历的教师可能难度较大,那么可以采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通过教师进入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实践时期。可以安排在假期进行,也可以结合审计工作特点,根据教师的实践诉求,轮流安排教师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实践锻炼,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丰富教学案例,减少照本宣科的现象。[2]三是可以邀请专业审计人员定期来校通过讲座等各种形式,为师生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审计工作的实践认知。

(二)更新培养目标,重构教学内容

1.根据高职生就业去向,实事求是优化教学内容。对于高职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短时间内从事审计工作的岗位是一般是审计助理岗,所以高职校审计课程设定的培养目标应为审计助理人员。审计助理岗位主要工作职能是协助主要审计人员做好基础性工作,要求具备的工作能力是审计业务基本技能操作,主要工作内容是编制常见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底稿。[2]针对此培养目标,教师可对审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简化和压缩,根据审计助理人员岗位所需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审计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降低教学难点,强化最基本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增加与会计知识的关联度。重构后的教材内容更加精简和实用,不仅可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让学生毕业后更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5]

2.以审计工作流程为导向,解决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矛盾。[2]针对审计工作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在审计教学中要以审计工作实际流程为导向,将教学过程进行分步层层深入的组合和复制,把审计工作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环节,分析每个环节中所需要使用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根据学生之前对相关会计知识较为熟悉的特点,以某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为例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从审计工作开始的初步业务活动起,一直到审计报告撰写,不断深入向学生逐步展示整个审计工作真实过程,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并在动态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习掌握整个审计过程各个环节的知识点,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与实践工作更加紧密贴合学习过程,尽可能地解决审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矛盾。

(三)完善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

1.开发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求。针对高职审计课程软件不足、微课等教学资源较少等现状,审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根据本校审计课程教学现状,加强同行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积极与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进行合作,不断增加完善新的课程资源。

2.合理增加审计实训室建设投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学校有关部门应提高对审计课程的重视度,合理增加审计课程实训投入,按照事务所工作场景模拟审计实操环境,提高仿真性。购买安装审计教学软件,提高实操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审计证据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软件提供的实训资料,让学生看到实际业务中的使用的各种凭证,如发票、出入库单据、各种收据、银行结算凭证、薪酬计算单等,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各种审计证据进行正确分类,启发学生对各种证据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和比较。[3]

3.拓宽审计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审计课程培养目标。学校层面应充分认识到审计课程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协调,不断拓宽渠道,与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学生参与到事务所项目审计实际工作中,观察审计工作环境和流程,在审计人员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基础业务操作,通过编制审计计划,查证审计证据,核对分析业务资料,撰写审计报告等,完成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的有效结合。

(四)注重过程评价,改进教学评价模式

为全面反映审计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可改变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注重过程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效果。变传统的“以闭卷考试为唯一评价考核依据”模式,为“突出过程评价、完善多形式考核”模式。其核心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表现和阶段性学习效果,是一种分阶段、多形式的考核模式。将平时成绩的占有比例进行适当提高,可与期末测试等同,各占50%,从考核方式上引导、纠正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加强对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视,摒弃依靠期末突击取得考核过关的错误学习认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在考核方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综合化,在保留了传统的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等环节基础上,增加如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小组分析讨论表现、实训软件操作成果、综合实训表现等考核形式,突出对学生实操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与考核结果紧密相连,既有助于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3]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生经济现象的不断涌现,各类高科技手段推陈出新,社会对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求审计人员不但精通审计业务,还能够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更加积极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职校审计教师要与时俱进,以提升學生审计职业能力为目标,认真思考、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更加合格的高职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秋露.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5):256-257.

[2]文惠英.浅议《审计实务》教学中的痛点和对策[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5):50-51.

[3]刘洪锋,马珍珍.关于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60-62.

[4]崔进. 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考[J]. 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6):189.

[5]李颖.产教融合背景下“互联网+”高职审计课程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0(13):86-87.

作者简介:李航(1972-)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审计研究。

猜你喜欢
审计对策教学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