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中小学研学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2022-07-02 13:43张桐戴佳敏李可儿
科学与财富 2022年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课程开发

张桐 戴佳敏 李可儿

摘  要:本研究基于《婺学童行》项目中对“红色教育”主题研学活动设计与服务模式的探索,依托金华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研学路线制定、课程开发等环节,努力实现研学活动与红色教育的结合,开发立足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红色研学课程,以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中小学研学;课程开发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后,我国研学旅行呈现积极发展趋势。[1]2017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基因的传承高度重视,也为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契机。[2]

红色文化资源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革命的历程为主线,结合各地区文化资源特色形成的特殊财富,具有广泛性和区域性。基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中小学研学课程开发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的特定需求分析确定研学课程目标,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课程计划、实施、评价、修订,最终实现红色教育目标的过程。

多方研究表明,研学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而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有着资政育人的独特意义。研学旅行课程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合作和探究,了解革命历史,增强爱国情感,在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3]因此,在设计中小学红色研学课程时,应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研学设计相融合,正确引导学生在研学实践过程中传承地方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五育并举”。[4]

金华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据2019年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汇总统计,各县(市、区)共上报具有重要历史事件的机构遗址、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人物故居、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63处。2019年4月,首批42个金华市青少年红色研学基地公布,为全市青少年开展红色研学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为守好“红色根脉”,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21年深入挖掘并打造红色教育阵地集群,以红色地标为切入点,连点成线、以线推面,将20 余处省市红色旅游基地进行标注。[5]

如今,红色内容越来越成为中小学研学课程的首选。如何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小学研学课程,通过研学课程传承红色文化,成为红色研学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现实矛盾下,本研究利用《婺学童行》项目对“红色教育”主题研学研究成果,切实践行“学+行”研学活动宗旨,以浙江金华为例,开展当地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情况研究,旨在探求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研学课程结合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研学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调查

为了了解基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中小学研学课程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对浙江金华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其中学生115份,教师65份。学生问卷中收回问卷105份,剔除无效问卷5份,得到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86.96%。调查样本中小学生共49人,占49%,初中生51人,占51%。教师问卷中收回问卷63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得到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为95%。

二、研究发现

(一)金华市中小学红色研学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调查成果,金華市中小学红色研学课程实践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情况亟待改善:

1.课程形式顾此失彼、研学内容趋向同质

红色研学课程基础层次以物质形态的纪念馆,遗迹等为内容载体,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研学课程形式单调、内容雷同的问题,表现为“只游不研、只学不研”。

“只游不研”中的“游”偏重参观游览,学生的主体性与活动的体验性没有得到兼顾。65%的学生在问卷中表示更倾向于参与“体验型”的红色研学,而非“课程型”或“观摩型”。“看红色表演活动”“角色扮演,参与穿红军服体验”等活动在学生所期望的红色研学课程内容占比最高。“只学不研”中的“学”呈现出课程内容趋同、课程场域受限等倾向,反映出中小学对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程度仍有待深入。在针对教师发放的问卷中“学校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前是否会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析”一问,“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与“不确定、不符合”的占比均接近半数,说明金华地区内的中小学在开发实施红色研学课程时未能完全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考虑范围。较为同质化的课程主题就是例证之一,调查反映75.81%的学校红色研学课程主题以“学唱国歌、队歌、红歌”为主,次之是“了解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占比达67.74%。

2.精神价值内化不足、课堂宣讲难现全貌

现有的研学课程生态将教师置于开展研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观念与文化传统弱化思维的限制让教师们大多通过课堂宣讲形式解读红色精神。一方面,借助课堂宣讲展开的研学活动背离了“学生本位观”的课程初衷;另一方面,“班级内开展红色主题班会”“参观校内红色展板”等校内课程形式在引导学生探讨内化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但无法激起学生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反而容易引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消极态度。

3.规划思考因地失宜、资源整合亟待突破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区域自然与人文特色[6],这便要求我们在进行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时,注意与自然、人文资源的合理规划整合,发挥协同教育作用。

资源整合角度处于红色研学课程开发的盲区,许多课程内容常常会过于注目红色文化而忽视了其他资源。根据问卷数据,资源整合在当前金华市中小学红色研学课程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与规划时仍需要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首先,在进行资源整合规划时要尽力避免落入“纸上谈兵”的窠臼;其次,在研学课程实地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放入具体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语境中进行因地制宜的思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协同教育的力量。

(二)基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中小学研学课程开发模式

在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区域红色资源,将红色旅游资源对接到研学课程活动设计中,对促进学生了解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将围绕中小学红色研学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路径,针对现有问题进行研学课程开发模式设计。

1.丰富活动形式,充实课程内容

针对目前红色研学旅行开展过程中走马观花的问题,在红色研学课程开始时应始终将“研”即旅行与“学”即红色学习相结合,突出“研+学”双模式整合,知行合一,丰富活动形式,为儿童提供优质红色研学内容。

在进行红色研学课程设计时,开发者应勇于创新,在贴合学生发展的实际诉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利用金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历史事件、红色建筑遗址、名人故居、烈士陵园和纪念馆等,将其融入到研学课程中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充实课程内容,既顺应了学生具象化思维特点,带领他们了解并体会那段艰苦的红色历史,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同时落实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使研学课程特色鲜明,具有人文主义情怀。

例如,以红军长征精神为研学内核,通过金华市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景区中翔实的资料、实物陈列,设计开展“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以及方阵排列等红色研学课程内容,初步体验并了解红军长征历程,发扬传承长征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结合学生实际,促进资源内化

面对当今的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形式主义,缺乏内化,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我们在红色资源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研学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促进红色资源的内化,激发学生对红色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深入探讨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做到红色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开发者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与现实需要,选择合适的红色研学活动目标与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展研学活动。可以结合研学手册以及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设置学习任务,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对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效果做评价与总结,产生沉浸式研学体验,坚定信念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例如,借助學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艾青诗歌的喜爱和好奇之心,组织开展“艾青诗歌声声诵,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研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们带着“艾青的诗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从中你能读出什么思想感情?”这一核心问题,通过活动前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艾青诗歌中蕴含的蓬勃热情与红色精神,并讨论分享如何把这样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

3.整合地方资源,合理规划设计

为解决金华市中小学红色研学活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规划无法落地,研学活动“走不出校园”的困境,课程的开发者应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地方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整体看待。地方红色文化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相互连通、共生共长,不存在脱离环境、绝对孤立的文化,这也要求开发者在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挖掘时,不要忘记滋养文化的环境资源,将二者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整合设计,达到协同育人的最佳效果。

在抗日战争时期,金华涌现了大批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现拥有潘漠华纪念馆、陈望道故居等珍贵资源。开发者可以名人英雄的生平经历为线索,融合现存历史资料,结合自然和人文环境,拉近学生与名人之间的距离。例如,以潘漠华先生的生平为线索设计研学路线与内容,通过人物故事把上坦村、潘漠华故居、潘漠华纪念馆等景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全面、清晰地了解红色名人的生平故事与其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推动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

在红色研学课程实施后,还需及时对研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分享学习心得,回忆并梳理学习到的红色研学活动主要内容,深化内涵,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三、结语

在国家文化实力不断增长的现在,培养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理念即爱国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能通过社会实践实现。我们应利用好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设计红色研学活动,以活动为纽带,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用大脑去思考,产生对国家认同感的共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11部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Z].(2016-12-19).

[2]郭东晖,许国威,张玉梅.依托红色乡土资源开发研学课程的实践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6):187-1.

[3]朱艳芳.红色旅游资源对接研学旅行课程活动设计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1(01):102.

[4]叶春雨,方红霞,程晶晶.依托红色资源开发研学课程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13):31-33.

[5]张浩.金华:跟着“红色地图”追寻红色足迹[J].浙江国土资源,2021(05):26-27.DOI:10.16724/j.cnki.cn33-1290/p.2021.05.013.

[6]车云,袁书琪,张园园.传承红色基因 渗透课程思政——以福建省长汀县研学旅行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8):100-103.

作者简介:张桐,2000年11月,女,汉族,浙江温州,本科生在读,浙江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方向。

戴佳敏,2000年11月,女,汉族,浙江宁波,本科生在读,浙江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方向。

李可儿,2001年3月,女,汉族,天津市,本科生在读,浙江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方向。

项目:202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婺学童行,2021R404072。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课程开发
利用会宁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论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