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区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2022-07-02 14:16刘恒
科学与财富 2022年9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产业链

刘恒

摘  要:宿豫区是宿迁市主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全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宿豫区目前发展基础,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方法提出产业发展方向,并从数字化、开放、创新、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宿豫;产业链;转型升级

宿豫区承载着主城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是引领全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排头兵。但目前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亟需系统谋划,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优势

交通区位逐步改善。宿豫区紧邻京沪、陇海、徐宿淮盐等运输大通道,东西为徐州、连云港两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新扬高速、宿连高速在此交汇。紧鄰宿迁站,实现高铁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十四五”期间,潍宿铁路将成为宿豫区南北向快速大通道,宿连高速公路将使得宿豫与沭阳、连云港联系更加紧密;宿连三级航道将成为东进出海的便捷水路通道,实现联河通江达海。

产业规模持续做大。全区已初步形成新材料、食品饮料、电子商务、医药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新材料产业作为全区主导产业,涉及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新材料、膜材料等板块;食品饮料产业形成了农副食品加工、宠物食品、功能食品、快消食品、肉食深加工等领域;电子商务实现电商交易额突破850亿元;医药制造产业主要包括原料药及配套中间体;装备制造产业包含节能环保设备、汽车零部件等板块。

创新效应初步显现。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2.3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2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达10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累计各类挂牌上市企业68家,慈星药业、北斗星通等5家企业入选省瞪羚企业。联盛科技、景宏新材料、科思化学3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区累计获得省科学技术奖6项,获批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387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项。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对外贸易不断壮大,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突破,对外经济合作持续推进。2021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9.7亿美元,进出口企业118家,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个,进出口总额9.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通过投资办厂、建立生产基地、设立营销网络、参股等投资方式,全区备案对外投资项目12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3.26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德国、缅甸、印度和香港等,涉及食品饮料、纺织、玻璃、新材料等领域。

(二)存在不足

全区缺乏链主型、龙头型企业产业。内生性不足,未能形成产业链上下游有机组合,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制造业支撑能力不足。全区科创载体量质有待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强。

二、产业选择

从区域比较优势、市场需求、产业关联、综合效益以及产业规模等方面选取一些量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据此定量定性相结合,确定宿豫区未来重点构建“3+3”产业体系,即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新材料和食品饮料三大主导性产业,医药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先导性产业。

三、重点发展任务

产业数字赋能工程。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智能制造、食品饮料、新材料、医药大健康等产业的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推动更多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施新材料和医药大健康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1],推广网络化制造和柔性制造模式,加快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数控一代”产品普及。推动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引导高新区、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建立完善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鼓励金融服务业企业强化数字技术应用,重点培育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服务业态。加快发展数字化生活服务业,依托宿迁电子商务园区产业优势,丰富健康养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行业智慧化服务供给。

产业“四化”引领工程。推动产业供给高端化发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结构高级化、产品高端化、技术高新化转型升级。推行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鼓励企业持续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推动制造过程、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培育一批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推动产业融合化发展,促进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大健康等领域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探索符合行业发展特点的特色化“两业”融合发展路径。引导产业绿色化发展,以关键领域绿色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绿色技术为核心,鼓励园区持续推进化工、医药、物流等行业绿色产品、绿色工艺、绿色建筑等绿色化改造。

双向开放联动工程。深化区域产业合作。食品饮料产业重点立足时尚精酿啤酒和畜禽加工领域,协同泗洪、宿城、洋河的酿造(酒)产业布局,共同实施特色酒都建设工程;对接泗阳、泗洪食品饮料产业布局,共同打造“长三角中央厨房”。新材料产业深度对接宿迁市机电装备、高端纺织、绿色家居和光伏新能源产业的产品和技改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与宿迁下游制造企业开展合作研发。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上海及苏南地区的技术、资本和人才溢出,推动产业“垂直+水平”联动发展。鼓励新材料、医药大健康、数字经济企业深度融入长三角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将宿豫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北部地区产业协同、创新开放的重要支点。

产业链再提升工程。加快引培链主企业,瞄准“3+3”产业头部企业,制定精准招商引资政策,重点打造以“数字+”“新材料+”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数字+”食品饮料产链2条产业链,与其他县(区)共同打造膜材料、金属新材料2条产业链,积极融入全市光伏新能源产业链。积极培植优质链上中小企业做精做特。实施“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等培育计划,落实各级惠企助企政策,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提升技术和工艺水平。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链主”企业为引领,建立完善的市场网络和销售渠道,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引导中小企业“做专、做精”,走分工协作专业化发展道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链,在医药大健康、数字经济等前沿技术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支持各园区丰富和扩大应用场景、完善生态,建设未来产业试验点。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发挥宿迁国家级高新区平台优势,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育机制,明确科创项目认定标准、奖补机制、监督管理办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实施分类、滚动、接续培养。加大企业研发后补助支持力度,由区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企业上一年研发经费支出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持续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以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北斗电子信息科技园为重点,规划建设5个科技产业综合体。推进Boot Camp(宿迁)等现有众创空间完善提升项目路演、投资对接、创业指导等服务。

服务效能增强工程。强化数字政府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设人口、法人单位、公共信用、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和电子证照六大基础信息资源库。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应上尽上、全程在线”。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指导意见,简化、优化和规范办事程序,明晰审批标准,公开办理结果。搭建宿豫区产业投资地图平台[3],通过网页、APP、小程序等多种媒介,整合招商项目、招商政策和招商信息等资源。推动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参与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设立新材料、北斗电子信息等专项产业发展子基金,大力开展投贷联动、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

参考文献

[1].郑瑛琨, 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赋能研究. 理论探讨, 2020(6): 第134-137页.

[2].付全军, 智能工厂综述与发展趋势探究. 水电水利, 2019(4): 第161-162页.

[3].张志强与俞荐中, 宁波市产业用地云招商地图上线企业找地不再难. 浙江国土资源, 2020(7): 第37-38页.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