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预警系统构建

2022-07-02 19:01王幸陈雅玲
科学与财富 2022年9期
关键词:风险成因高校财务

王幸 陈雅玲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校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张,而学校主要依靠财政支持、自筹经费来源有限,从而导致的资金缺口迫使一部分高校大量举债,同时,高校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经济业务进一步多元化,种种因素使得面临的高校的财务风险在不断增大,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从高校财务风险的定义、主要特点、财务风险主要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包含偿债能力等四大风险考察维度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风险成因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法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进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货币化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特指法人主体在所面临的一系列筹资、投资、营运、偿债等一系列资金活动时所面临的风险。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其实质就是一种狭义的财务风险,是高校在进行一系列资金活动时所面临的风险。进一步的,由于高校的经济活动区别于一般企业,其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其法人主体并没有脱离政府的宏观调控。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独特的偿债能力评价方式

财务风险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偿债能力评价。而由于高校的非营利性特征,因此高校是不具备盈利职能的事业单位,就不能用通常作为衡量指标的盈利能力来评价其偿债能力。因此,高校的偿债能力只能以支付能力来进行粗略、大概的评价。

(二)软预算约束性

由于大学是由财政预算支持,如果高校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危机,政府通常会出面为其偿还贷款,这就使得高校的经营者很大程度上不需要为自己的不明智经营决策负责。因此一般意义上,高校财务面对的是软预算约束。同时,在预算执行不具备刚性。高校如果需要调整除开专用资金和补助之外的预算,只需向上级教育主管单位和上级财政单位申请,即可自行调整。

(三)可控制性

虽然高校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主观认识的薄弱性,但是只要政府、银行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监管、高校提高风险意识、明晰高校的法人地位和责任,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财务长远规划,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就可以预测和化解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成因:

(一)法人主体地位不明

《高等教育法》赋予了高等学校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办学权。目前公办高校的根本制度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于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路径,目前我国高校独立办学法人地位还达不到《高等教育法》中的相关要求。高校法人的财产权只局限于财产的使用权,并不包括财产的所有权。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缺乏董事会,独立审计委员会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等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目前高校仍然主要服从于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和行政管理。高校的最大投资主体是政府, 国家财政是高校的最大收入来源。高校的所有权归属国家, 高校对于财产只有使用权,在事实上也不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同时现行的高校干部考核制度并没有明确对于债务的承担。高校领导因此在负债问题上缺乏自我约束。高校的债务容易出现“任际” ( 前后任負责人之间) 转移。 导致负债利息累积无法偿还,继续举债偿还利息的恶性循环。

(二)内部监管不力:

1)预算管理不到位:高校现有预算配置通常由各个部门上报,各部门都是依据上年预算进行来进行申报,这种计算方法虽然能够简化工作量,但实际上很可能由于当年高校发展的现实情况的变化而失去合理性。

2)内审部门不够独立

高校财务内审的独立性不强。学校内审部门的审计人员的绩效和业绩直接评价人是单位领导。内审机构不具备对于相关财务风险责任人的最终处罚权。从而导致容易隐瞒和人为忽视存在的财务风险。

(三)学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表现在意识薄弱方面。传统模式下,高校财务拨款由高层统一规划并做详细的使用计划,所以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很少有财务风险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缺乏危机意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没有制订规范性措施。但是,高校扩招后生源逐年上升,基建规模逐渐扩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高校也需要自己来解决资金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由于管理缺陷而产生的问题突显出来,高校财务风险大幅增加。

(四)校办企业连带风险大

某些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是产权不明,校办企业的所有者和是高校,因此高校可以在经营、人事任命、利润分配各方面对附属企业进行全面干涉。其次,企业的经营者通常由高校任命,其任期受到高校制约,因此经营者往往目光短浅,只关心任期内经营业绩,不会关心企业长期价值投资和长远利益。再次, 校办企业由于缺乏市场激励和良好管理所产生的利润本身有限,而高校由于自身经费缺乏会提高校办企业的缴款指标,从而使这些附属企业资金链紧张,难以扩张甚至最终无法维持而倒闭。这些都制约了校办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经营扩张,一旦校办企业破产,高校需要偿还其对外的亏损,对高校造成了经济负担。

(五)生源竞争压力大,而学校的筹款渠道单一

国内高校资金来源通常包括财政拨款、学费与银行贷款等主要三个渠道。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民办高校的兴起,留学热潮的出现,国内高校面临的生源竞争日渐激烈。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事业收入。其次,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大幕正式拉开。同时使得高校教师、宿舍、食堂等教学资源超负荷运转,而这样一来,高校财务资金缺乏,会增加自身运营风险,不利于引入更高质量的教学设施与资源。虽然国内政府理念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但多数是用来改善教学设施环境,无法满足教育资源的需要。最后,另外还包括社会捐助与校友扶持之类的形式,但是捐资、扶持的数量远远不够。总的来说,现有的高校募集资金来源的渠道单一,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风险,不利于长远规划。

三、相关预警指标建立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特点及现实状况,构建了包括偿债能力风险、高校营运能力、投资收益能力、潜在发展能力这四个维度,共 15个明细指标。

(一)高校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学校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是体现学校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该指标如果较大,说明学校债权人的短期债务可以得到较好偿还。如果该指标较小,则说明可以用来偿还流动负债的资产较少。流动比率的预警值为60%。小于该值则说明学校面临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代表学校总资产与其中的负债的比例。该指标反映学校总体财务状况,尤其是偿债能力的大小。如果该指标较大,则说明学校的整体财务运营较健康,外债能够被及时偿还。但是如果该指标过大,则可能阻碍高校的规模扩张。实务中一般认为,高校应该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 150%-250%,临界预警值应该是100%,小于该值则应发出风险警示。

现金负债比:现金负债比是年末累计负债额与年末现金余额的比例。现金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便利性,是高校财务系统良好运转的有效保障,也能够较好维持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进行。其预警临界值为10% ~ 50%,现金负债比超过50%的高校,面临没有足够现金来偿还现有负债的危机,该比例小于 10%则需要警示存在财务风险。潜在支付能力:潜在支付能力是指年末货币资金加上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出款和年末债券投资的总和与年末到期债务本息的比例。体现了高校所有有效资金和潜在收益对于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该指标的临界值是100%,低于这个值说明高校的资金管理水平较好。如果超过则表明高校的潜在支付能力较弱。

(二)高校营运能力指标

招生计划资金比率: 招生计划资金比率反映高校当年实际新招学生收入与计划招生收入比。其小于1有可能是当年招生计划未全部完成,也可能由于招入学生没能及时缴纳学费。该指标值越低,说明有可能高校学费被拖欠比例较大,同时也表明校方学费催缴力度不大,审计和风险防控意识不强。或者未完成当年招生计划。该指标的预警值是100%,如果小于该值,则需要发起预警。

经费自筹率:表明高校自身筹集的经费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重,反映了高校自我筹集资金的能力。该比例如较高,则说明高校经费很大程度是依靠自身筹集而来。否则则说明资金从外部筹集比例过大。经费自筹率一般实务中应达到50%,如果没达到该标准,需要发起预警。

总支出与总收入比率:该比例是高校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率,反应学校的总体资金流动走向。也体现出学校的财务运营体系是否良好运作。该比例如小于100%,则表示当年该校的总收入超过了总支出,否则则学校当年度收不抵支,需要发起警示。

固定资产增长率:该比例是当年固定资产增加额与上年度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高校固定資产包含学校一切资金投入购置的教学、行政、科研所用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办公用具和所有高校所属土地房屋购置物。该值越大则达标高校固定资产增长较快,但是过快则会使得高校面临扩展筹资渠道的压力

(三)投资收益能力指标

投资收益率:反映高校校办企业投资及其他投资转化为正向收益的能力, 指标值越大, 说明高校投资获得收益的能力越强。

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 校办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均属于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营收将合并到高校财务报表中,从而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总体经营水平和偿债能力。该指标的预警数值是40%,超过该值则说明校办企业偿债风险大,需要给与预警。

资产创收率:通常高校资产主要投资于教育和科研,其产出主要体现在获得的上级教育科研拨款和自身教育科研成果产生的收入。该指标越大,则说明高校创收能力越好。

(四)未来发展能力指标

垫付款占流动资金比:垫付款是流动资产的一部分,这部分比例越大,说明学校当前可以用于发展的资金越少。

自有资金动用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表明自有资金动用越少越有利于未来高校的发展;这比例越大,说明未来留给高校发展的自有资金越少。

非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比重:非自有资金不属于学校自身的经费,如各类负债、科研项目经费、经营收支余额和年末未完项目收支差额。学校在累积结余中的这些非自有资金,其使用权虽然在学校,但是所有权不在学校。非自有资金占用表明高校各项建设的资金动用超出自有资金范围,并且学校动用的非自有资金超出了非事业基金规模。该比值越大,表明学校非自有资产占用的比例越大;需要举债来偿还建设用款的风险越大。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被提上日程。随着高校面临的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民办高校浪潮兴起、留学潮、疫情影响下高校就业率的下降,高校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这将直接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的相关职能的发挥。因此,只有我们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加强校办企业管理、拓宽筹资渠道,才能进一步克服高校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不够及时有效带来的财务风险。通过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实现对于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从而服务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夏丹.基于FEWCI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以S高校为例 [J].《案例研究》,2019年第3期(总123期):23-27

[2]凌立勤,倪燕.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月,第24卷第5期:117-123

[3]胡丹.完善高校内控制度 强化财务风险管理[J].《高等教育财会》,2009年10月,第20卷第5期:50-52

[4]李华军.高校财务风险综合预警模型构建——基于风险等级和风险管理水平双维度[J].《财会月刊》,2015.35.010:48-51

2018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生源趋减背景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以湖南省为例,18B255

猜你喜欢
风险成因高校财务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分析
民间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
医院审计管理环境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