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楷书结体特征探析*

2022-07-02 04:49吴胜景
郭沫若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结体小楷郭沫若

吴胜景

(乐山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在郭沫若一生当中,楷书作品较少,现在能够看到的大约不到二十幅。其中能够看到的多是小楷作品,包括横幅作品《诗品二十四则》《胡笳十八拍》,折扇作品《〈钓鱼城怀古〉等七首》《文天祥〈正气歌〉》《节录韦庄〈秦妇吟〉》,条幅作品《美女叹》《金鸡水利工程记》,团扇作品《书为郭庶英团扇》。其大字楷书更为稀少,只有对联《推翻压倒联》《真谣清想联》等屈指可数的几副。现根据郭沫若用不同楷书风格书写的阶段性表现情况,对其楷书结体的基本特征情况进行分析。

一、郭沫若楷书结体的基本表现

(一)摇摆于外拓与内擫之间的大楷

对于郭沫若大字楷书中所体现出的风格就是颜体楷书风貌,在本人之前所写的文章《郭沫若楷书书法笔法衍变及其特征研究》与《郭沫若书信中的楷书风貌探寻》中都有过相关论述,此处不再赘述。既然郭沫若的大字楷书是以颜体大字楷书为根基的,所以研究郭沫若的大字楷书结构特征,必须结合颜体楷书进行。而且根据郭沫若大字楷书的风格情况,都与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的风格更接近一些。

对于颜真卿大字楷书,众所周知,其结体宽博、厚重,气势雄强。与其他书家结体区别最大之处,在于颜体大字楷书字型肥大,亦方亦圆,方圆兼备,以强烈的外拓姿态展示出其高贵的庙堂之气。因为郭沫若在颜体上下过很大功夫,所以他大中楷作品字的结构看上去多以平正、工整、宽博、厚重为主,整个字形落落大方,字体框架重心平稳,结字舒展大方。在书写时,要求重心平稳,疏密得当,匀称和谐。这些特征,都比较符合颜体大字楷书的表现。

图一

图二

(二)偏平纵生的小楷

在郭沫若留世的书法楷书书迹中,小楷是其文字书写中最主要的书体。而且根据书法结体风格的表现情况,前后有着明显差异,因而可以把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品留存,都是其在读书、求学期间的写作手稿与来往家信,因为是随笔式的书写,所以此时的小楷略显随意、自由;二是中老年时期,这个时候的小楷主要是以作品形式呈现,如:1938 年作小楷长卷《胡笳十八拍》与小楷折扇《文天祥〈正气歌〉》、1940 年所作《诗品二十四则》、1942 年所作折扇小楷《〈钓鱼城怀古〉等七首》、1944 年所写条幅作品《美女叹》等书作。这些作品可以看得出是郭老有意而书,结体显得端庄、稳重,充满富贵之气,彰显出了其气度不凡的神韵。虽然不同阶段的小楷都是郭沫若书写,但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写的小楷与其中年时候写的小楷却差别很大,这当然是和他在不同时期取法对象不同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若仔细对比两个阶段的小楷形态来看,它们在结构表现上却还是有一个共同特征存在,那就字体结体趋于偏平,字势有意地向左右伸展,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这个特征极为突显。

首先分析一下郭沫若小楷第一阶段的结体情况。郭沫若最早的小楷书迹,目前能够看到的应该是他在少年时期所写的几首诗作,其实严格来说,这些书迹是为行书所写,但由于和他后来外出求学时与其高堂所写家信中小楷字体风格基本一致,所以暂定为小楷之列。而对于这一阶段所要考察的小楷书迹,还是以其外出求学时的书信为主。在这些书信中,最能代表郭沫若此期小楷水平的,应该是他在1914 年2 月与其父母所写的这封书信为例进行分析(见图三书信局部)。据郭沫若回忆,他幼年受其长兄及周边学书环境影响,苏轼的小楷对其影响极大,现在对比一看,果不其然(这在本人的文章《郭沫若书信中的楷书风貌探寻》已有述及)。但是不同的是,苏体小楷结体除了形态偏平之外,其小楷结体带来的更多是端庄、稳重,而郭体书风略显灵动与轻盈,这倒与倪瓒小楷与唐代许多写经体的书风相似。那么郭沫若在继承苏体风格的同时,是否受倪瓒与写经体的书体影响也有可能,这个在本人与其他学者之前的研究中已有相关推测之言。不论怎么,可以确定的是,郭沫若这个时候的小楷,就是以苏体为基本风貌,但又表现出个性的随意与自由之态。整体风格可以概括为:结体多取横势,左右笔势过于随意舒张,再加上横画轻盈,且一波三折,有明显地跌宕感,捺画重按舒展,多作波磔之状,所以此时的结体不但明显平偏,且体态轻灵,有时还似有虚飘之感。

图三

图四

但总体来说,苏体小楷的结体风格对郭沫若小楷的影响是终生的,这充分说明郭沫若少年时代对于苏体小楷写的功夫不可谓不深。尤其是早期的小楷,其结体特征是谨遵苏体之貌,而在后期,又能集三家于一身,创造出“郭体”楷书风格,实属难能可贵。

二、“郭体”代表性楷书作品的结体特征

相比前面的几种楷书情况来看,郭沫若楷书中最高水平的应该是在中年时期的小楷作品,尤其是他在1938 年所创作的小楷长卷《胡笳十八拍》,可以称得上是他的最佳楷书作品,现就以此作品的选字为例,对郭体楷书字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分类分析:

(一)结体端庄

在《胡笳十八拍》中,大多汉字结体大方端正,字体笔画分布合理、匀称,间距相对平等,体态研美圆润,基本体现了规范、整齐、美丽、平正的作品效果。比如“平”“心”“北”“予”“分”“容”等字,都做到了结构分布匀称,字体显得端庄大方。

(二)重心平稳

重心平稳是一个字体结构是否安排妥帖的关键问题。郭体的小楷作品,整体还是要以平正端庄为主,所以字体重心控制的还是相对平稳。但若要在笔画之间,体现如此之态,需要字中各个笔画分布合理,整体需显平稳得当,这一点郭老处理得非常巧妙,比如“寻”“受”“月”“琴”“然”“北”等字皆是如此。

(三)疏密有致

虽为平正端庄的楷书作品,但若状如算子,平铺直就,则会显得呆板枯燥,毫无生气。郭沫若深知此等书理,在笔画的分布上有所刻意排布,一是在用笔提按的轻重上有所体现,二是在笔画疏密松紧上巧作安排。因此就使字的结构疏密有致,生动有趣,避免了算子平铺的问题,如“饥”“远”“路”“漫”“泪”“域”等字之间的关系处理的都非常和谐。

(四)秀雅含蓄

在历代名家小楷作品中,王宠的结体最是秀雅含蓄,尤其是在《前赤壁赋》里,点画用笔点到即止,字的结体即显得若离若合,含蓄有致,优雅逸质。或是受此影响,郭体小楷虽有不少苏体、赵体的大方浑然,气度昂宇,依然在其中时而出现一些秀雅含蓄的结体,使整幅作品又多了一些生气。比如在“月”“里”“绪”“丝”“继”“绢”等字体结体中,郭老对字体笔画之间若即若离的处理,便使其增添了含蓄隽永的优雅气质。

(五)主笔突显

在书法结体的规划中,一个字一般都要有最少一个主要笔画,常称主笔。因此一个字的气势与形质,都会因主笔的好坏而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这方面,郭沫若也极其重视,比如“日”字的竖,他用极其夸张的厚重来体现第一笔“竖”的安排,再比如“血”“予”“我”“安”等字的长横,郭沫若也是刻意而为,使主笔力势十足,“城”的斜钩的舒展也是笔力很有气势。

(六)平中寓险

楷书结体大多是以平正为主,但若一味平正,便失去了生动之趣。因此,为了使字的结体丰富有趣,平正中必然要出现一些险笔,参以变化,便会增加生动与趣味。为了增加字体结构的正欹关系,郭沫若会对一些字的某些笔画或部件进行巧妙处理,或让笔画的动势改变,或让部件产生错落有致的分布,如对于“曲”字折笔、“律”的竖笔、“日”的竖笔、“欲”“绪”的撇笔及左右两部分的斜势呼应、“垂”字过于夸张的长横,都使得字体俯仰有致,跌宕生姿。

(七)因势取形

为了体现小楷作品中细微的变化之美,尤其是要照顾到上下左右之间的布局关系,郭沫若非常注意结体形状在字体体势上的变化,使其因势取形,收缩有度。比如“梦”字根据上下字体的布局需要,通过末笔的收势,使得本来形态竖长的结构关系变得稍微偏平,再比如“律”“声”字,为了使与下面的字体不分离,其竖笔也是刻意收住,同样“路”字的结体有意写得宽博偏平,并让左右之间故意疏离,“是”字也是上下略收,这些变化,都使结体多了一份含蓄。而在“塞”字结体处理当中,却是有意上下疏散,字体则显得稍微竖长,这些都是因势取形的结体处理方式。

(八)同字变态

楷书以静为主,小楷作品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美,以平和简静、质朴自然、法度严谨、刚健雄强为审美标准。所以楷书中,一般不要求有过度的变化,这和行草书的动态变化不同,否则便会整体不够平稳与和谐,但恰当地变化却又是所有书家不得不为之的难为之变,否则便会出现“状如算子”之弊病,只所以明代的“馆阁体”小楷常被人诟病便是如此。对此,郭沫若处理得也非常到位,尤其是在《胡笳十八拍》中,亦有如此之动态变化。如对“予”字的处理,前者含蓄收敛,后者主笔突出、横向平伸;如对“地”字的处理,在左右结构的关系上,前者左右重心齐平,追求的是平正之态,后者却土字上提,形成上下错落,产生了动感与欹侧之势;再如对“心”字的处理,前者中宫收紧,结体精致,后者却让左点有意与右边疏离,形成疏密对比,形成了一定的动态与变化,进一步增添了“郭体”小楷书法的美感。

综上,通过对郭沫若遗世作品或书信中的楷书表现情况,再结合他本人传记中所言,可以看出,在郭沫若的楷书作品中,有写经体的通法,有颜体的宽博、大方,更有苏体、赵体的端庄、雅致。再根据郭沫若书写的阶段性表现情况来看,郭沫若的楷书发展之路还是较为清晰,可以基本划定为:幼时学颜学欧,少年学苏学赵,中年则以“二王”为主(此二王指王羲之、王宠)。元代赵孟頫认为“结字因时相传”,由于郭沫若的楷书在不同时期所取法于不同的对象,而且这些取法对象的风格也相差迥异,所以表现出来的楷书结体特征也差别很大,但总体上体现出了结体端庄、重心平稳、疏密有致、秀雅含蓄、主笔突显、平中寓险、因势取形、同字变态的结体规律。

猜你喜欢
结体小楷郭沫若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印象·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天上的街市
书法线条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山茶花
小小书法家
张建书法艺术
用笔之“易”与“不易”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