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深化家校共育模式的对策探究

2022-07-03 12:16陈内国
考试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教育模式的优化,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体育学科作为发展学生身心的特殊学科,也被逐步重视。文章从放松学生心理和增强学生体质,以及构建轻松家校学习氛围入手,讲解家校培育学生体育素养新模式。良好的教育,源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体育教育也不例外,要做好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就必须将学校体育教育和家庭教育完美地结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以期跟随教育大方向,提升学生体育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家庭教育;家校共育;体育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9-0103-04

在小学阶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理想教学成果,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然而在以往的家庭教育中,学生家长更为重视学生在智力上的发展,强调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之内的均衡发展,而忽略了体育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体育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家庭教育必须要给予相当一部分的保障,否则单凭学校教育是独木难支的。因此,笔者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如何强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深化家校共育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 开展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家庭单位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文化、家教和家风,对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学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的环境或家庭教育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发展,也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何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合力来有效培养学生,这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教育工作,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第一,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家长要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职责,并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合,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孩子并不像部分家长认识的那样,把孩子放到学校,孩子自己就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是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表现与成长特点,真正做到监护人的法定职责。作为家长,不仅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根据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与生活情境,把握好家庭教育的尺度与规律。对体育教学而言,学生家长首先要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形成正确、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明确作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发挥榜样作用。第二,严格遵循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规律,这点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作为家长,不仅要根据孩子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促进孩子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也要将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发展身心的必备途径,不仅要督促孩子坚持完成体育锻炼,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明确在不同环境中的自救技能与措施,还应该鼓励孩子在体育学习中品味体育文化,形成体育学科所强调的人文精神、拼搏精神、合作精神与科学精神。第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学生家长要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目前的家庭教育知识储备,明确要教育孩子,必须要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不断强化自身家庭教育的本领,用正确的方法与行动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不断拓展家庭教育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家庭教育的机会,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并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让孩子能够在参与中产生兴趣,形成习惯。第四,学校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机制,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家長正确认识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促进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水平与教育目的,更能够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为共同育人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 构建家庭游戏氛围,渗透体育文化品格

体育教学中的文化品格指出,体育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类以价值中立、文化无涉及为前提的学科,而是要实现学生体育水平的提升,它是学生体育修养提升的一门科目。其中,体育教学所蕴含的文化品格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这也是体育课程中设置了大量实践课程的原因。无论是体育课程中的生命品性、精神品性、美学品性,还是民族品性,其都体现了体育科目,也彰显了体育的魅力,但是如果将这些单纯的理论性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家长,学生家长不仅不明白,而且会觉得体育学科的内涵丧失了,总是在强调精神或品性的问题,而不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作为学生家长,要学会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品格等精神内核体现在亲子互动游戏中,这样不仅学生家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文化,也能够设身处地地想到如何教育孩子。

比如,组织学生家长与学生一同参与投掷毽子的游戏,学生会练习肩上挥臂投掷的动作,以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让学生能够保持动作的协调性。首先,学生家长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工作,以免在投掷毽子或跑动过程中发生意外。其次,学生负责抽签来随机选择自己的队友和对手,保证了游戏的公平性。学生家长要跟随学生所抽取的位置完成站位,如学生所抽取的位置为投掷手,学生家长就要站在学生身旁,给学生鼓励并指导学生采取相应的战术。这样的亲子互动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同时还实现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加强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又比如,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需要学会与人配合,如田径接力赛、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等。在设计亲子活动时,也需要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配合体现出来,以绑腿跑为例。学生和家长需要以三人四腿的方式到达终点,同时需要完成随机抽取的任务。比如,学生抽取的是“妈妈蒙住双眼”,那么母亲就需要用戴上眼罩,完全听其余两位家庭成员的指令往前行进,并躲避障碍物,这不仅考察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扶持。虽然该比赛以绑腿跑的时长来评判优劣,但是游戏过程中家庭成员的互动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家长与学生参与的游戏做好记录,分析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讲解,将体育亲子游戏与文化品格相联系,让学生家长看到亲子互动游戏背后的文化价值,而不仅仅是参与游戏,在乎游戏的输赢。教师对每次亲子互动游戏的总结,都需要基于亲子互动游戏,明确不同家庭之间的氛围,采取不同的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促进学生家长了解体育项目背后所流露出来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家长在日常敦促学生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会站在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高度去审视体育项目的价值,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到更多东西。

三、 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家校共同展开对策

毋庸置疑,学校是开展体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小学阶段,学生一天大概有9~10个小时会在学校度过,剩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体育教育的支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推进家庭教育,向家长普及体育知识,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体育工作,必须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同时,随着我们生活水平与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率的上升成为我们的国民问题,如何通过肥胖去观察学生体内的代谢变化,判断学生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针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给出特定的锻炼计划,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保持健康的体魄,不仅有美的外形,也有美的内在。

针对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校体育教师为学生和家长制定了运动加饮食的健康计划。比如肥胖者以低等运动量的有氧锻炼为主,如爬山、跳健美操等,如需要器械,也要考虑到肌肉的负荷量,哑铃的重量要控制好。针对学生设置的体育锻炼计划,需要由家长认同,学生自己写下计划书之后,由学生家长和体育教师进行共同监督,并检查学生在校内和家庭中的体育锻炼情况,将计划落实下来,坚持下来,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减肥。同样,肥胖学生的饮食结构也需要进行调整,这更加需要学生家长的极力配合,设计菜单的目的是在促进学生减脂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每日三餐的营养搭配。每天的饮食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想法,如学生喜食炸鸡汉堡、大鱼大肉等,这些都需要控制,让学生渐渐地改掉不良习惯。低运动量的有氧锻炼与调整后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学生调整好学习体育的心态,而不仅仅是将体育看作与自己生活和学习毫不相关的科目,只是跑跑步、跳跳远就能够完成的训练。将其与学生的健康生活挂钩,不仅能够推动家校之间的合作,还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与观念。另外,在制定体育锻炼计划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趋向,也就是说学生对哪方面的运动更加感兴趣,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要细心观察到,并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比如,学生对乒乓球感兴趣,作为我国国球的乒乓球受到不少小学生的青睐,尤其是看到体育运动员在赛场上厮杀的场景,更容易激起学生的体内的竞争因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趋向,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并制定体育锻炼计划,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对体育乒乓球的热爱从喜欢看转变到喜欢参与,并将乒乓球运动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之一。

四、 分析学生体质,开展针对性教学

根据学生的生长规律,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健康状况,这是在开展体育课程之前必须要做的各项体质健康测试。了解每位学生的体质健康程度,为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奠定基础。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很快,又是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每个学期做好学生身体素质的检查与测试,从而针对性地调整体育課程,包括以学生的喜好去设计开展体育课程的方式,为学生推荐适宜他们的锻炼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增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爱上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体魄,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学生家长的身体素质、对体育学科的认识等,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体质的认识情况,并不仅仅限于简单的胖或瘦,而是学生的协调能力、跳跃能力、平衡能力等,了解家长有没有定期带学生出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些前期的调研,不仅有助于教师掌握全班同学的家庭教育状况,分析家校共育的切入点,还能够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包括学生是否有先天性疾病、就医史,以及在参加体育运动时需要注意的项目等,为教师开展体育课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同时,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信息交流,教师可以有机会向学生家长渗透健康生活和体育与健康的概念,促进学生家长提升自身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建立一个平等的交互氛围,为深度的家校共育提供必要基础。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时刻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无论是组织的热身小游戏还是实际的技能操作训练,都时刻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做好记录,让学生的长处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并通过长久的体育训练去弥补学生的不足。比如,学生的平衡能力非常好,柔韧性也不错,在练习健美操时有不俗的表现,并且在改编健美操时,也能够提出理想的想法。但是,学生的跳跃能力不足,无论是立定跳远还是篮球的投篮起跳训练,学生都屡屡不达标。这时,教师要做到充分分析学生体质上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加大学生在跳跃方面的训练,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弥补不足,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五、 普及健康知识,校园家庭文化共同传播

通过举办健康月活动或健康文化节等活动,更为深入地进行健康文化传播,不仅会让学生家长意识到有关体育健康的知识,还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通过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和体育文化,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以目前的常态化疫情为背景,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进行研修与学习,不仅围绕目前的疫情背景进行讨论,分析可以在户外开展的游戏活动,对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有益的趣味活动等,还围绕如何加强学生的防控观念进行了研讨,在会议上提出的观念和方针都要落实到课程的开展中。

在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不仅要提问有关疫情防控的知识,强化学生对疫情防控的认识,也要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体魄对我们的积极影响。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开展丰富的健康知识宣讲活动,如生活卫生常识、食物营养知识、运动健康知识、情绪管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通过教育活动将学生家长与学生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对话,包括渗透健康教育知识、讨论健康行为习惯等,对家庭健康工作进行指导和敦促。为了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合作,学校要加强对现有体育与健康普及工作的修改和调整。同时,为了巩固校园与家庭联合的教育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健康活动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家长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健康实践活动。例如,有的家长认为学生目前的生活条件太好,有些心浮气躁,总是人为地为学生设置很多挫折,导致学生越来越软弱,且只会向家长求助。这说明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的挫折教育并不适用于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学生家长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家长以科学的态度去开展挫折教育,教师可以以“挫折教育”为话题组织一次健康教育知识宣讲。从学生家长不恰当的认知入手,帮助家长认识到挫折教育的实施契机,而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打压学生,让学生满受挫折,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干不成,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配合,是开展体育课程的必经之路,教师要明确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将家庭教育落到实处。无论是开展亲子互动游戏,为不同的学生制定独特的训练计划,还是开展教育对策的研究,都需要学生家长与教师的完美配合。同时,借助健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传播,让学生家长能够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健康不仅仅包含身体健康,全方位地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并进行同一步调的教育工作,才能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加强家校体育合作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J].教育界,2020(30):69-70.

[2]张兆红.家校合作方式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策略探讨[J].丝路视野,2020(16):88.

[3]张银生.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45):32.

[4]刘涛英.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提升小学生体育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1):109-110.

[5]何聪.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提升小学生体育素养[J].中外交流,2019(1):355.

[6]曹洪海.小学体育教学中家校联合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策略[J].数码设计,2020,9(19):220.

作者简介:陈内国(1983~),男,汉族,福建厦门人,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