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象的世界认同”同题作文演练

2022-07-04 17:15李仁甫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冬奥世界文化

李仁甫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冬奥会这个国际性大舞台,是展现“中国形象”的最好地方。开幕式上,“黄河之水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等创意设计惊艳外国朋友;闭幕式上,“折柳寄情”这种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吸引全世界的眼球。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形象的世界认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郑翔文同学的作文认知独特、个性鲜明,由材料入手,引出“中国文化”,并巧妙地与“中国形象”相结合,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个新视角——“‘形象认同’这种东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政客、领导人说了算的,唯一的决定权掌握在民众手上”,从而富有新意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见解独到,语言表达与时俱进,充分表现了作者思维的迭代性。

吴易霏同学巧妙地将“中国形象”化大为小,提出“文化形象”概念,然后提出中心论点:“中国形象被世界认同,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无数代人浇灌了心血,逐渐结出甜美果实。”在独特的逻辑框架之下,作者安排了与“文化形象”有关的很多论据,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人文底蕴,而且还做到了“多而不滥”——这得益于作者对论据惜墨如金的叙述上。还有,文章多用比喻,让理性表达生动形象而不枯燥,读来别有趣味。

例文

中国形象,世界认同

江苏省盐城中学 郑翔文

2022年2月,四年一次的冬奥会花落北京,被称作“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强大输出”。这么说也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开幕式上“黄河之水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等创意设计惊艳了外国朋友,闭幕式上“折柳寄情”这种独具东方韵味的送别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西方人对神秘古老的东方文明总是充满好奇和想象。当东方的月亮投入西方的水镜之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审美。与其把它叫做镜子,不如说它更像个窗口。

北京冬奥会,就是这样一个让世界发现“中国形象”的窗口。

于是很多人说,北京冬奥会让西方人看中国的目光里少了一份东方主义。

在后殖民主义者看来,东方主义源于欧洲中心主义世界观,包含西方人对泛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藐视态度和偏见性思维。西方人通过想象对东方世界进行本土化重构,亦称之文化压制。

中国文化被压制了数个世纪,为什么今天突然得到了认同?

譬如“中国强大了”“中国有话语权了”云云。无须我多说,毕竟“形象认同”这种东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政客、领导人说了算的,唯一的决定权掌握在民众手上。

用一个时下最热门的词来说,就是“民意所向,民心所系”。

只有一种解释,中国让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民众感受到了温暖和友谊,感受到了命运的彼此相连,感受到了一个大国的气度和风尚。

这样的中国形象,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美好的东西常常在陌生而遥远的他处,这是现代主义的迷思。而文化的呈现不仅让外界看到了新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在外界惊羡的目光里发现了熟悉中的陌生。

文明的交流,就是这样互通有无、集成创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战争频发、和平受到严重冲击的今天,没有什么能比文明的交流和探索给我们带来更多热情与活力,前进与希望了。

在西方文明强势化的今天,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久经忽略的中华文明也有如此之多的“软内涵”和“硬实力”。静心思考之余,人们对中华文明和中国形象少了一份偏见,多了一份好奇和认可。这无可厚非,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权享受文明发展的成果。在不同文化相遇之时,每一种文化都希望完全展现自己。如果说,中华文化和世界之间隔着一个大海,那么这个大海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天地。

2008年,“中国什么时候能办奥运”的百年梦想成为现实。2022年,“双奥之城”北京在新的圆梦之旅再度汇聚全球目光。忆往昔岁月,历史的光辉仍然历历在目;望前路漫漫,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

既然羽翼已丰满,那就再出发吧。传承中华文化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上,文化的温度融化寒冷冰雪。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文化输出”和“文化积淀”终能云开日出,“中国形象”会更加熠熠生辉!

历史与现在的共鸣之美

江苏省盐城中学 吴易霏

不知不觉之间,中国正被世界认同。北京冬奥会,展现出的不止是奥运的精神,更有中国的文化形象。开幕式上“黄河之水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和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比赛中选手的专属比赛服装,闭幕式上“折柳送别”……整个冬奥都弥漫着中国文化的韵味,全世界都为之拍案叫绝。

我認为,中国形象被世界认同,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无数代人浇灌了心血,才逐渐结出甜美果实。

深厚的底蕴支撑起了中国形象。只有这片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土地,才能支撑起“中国形象”这棵参天大树。诗歌、书画、乐曲、戏剧……这片土地上蕴孕出太多的优秀文化。诗词曲歌行,表不尽中国之情;横折竖撇捺,书不尽中国之秀;宫商角徵羽,唱不尽中国之美;生旦净末丑,演不尽中国之奇。长期的积累,给中国形象充足的养分,让她冲上了世界的舞台。在这东方,一位女神翩翩起舞,惊艳了世界。闻一多先生曾说过:“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生在当下的我们,一定也发出过与闻先生相同的感慨。

中国形象离不开历史与现在的共鸣。历史已是尘埃落定,但现在却有着无尽的新意与无穷的希望。历史中的文化再灿烂,再辉煌,若无人提及,也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沙砾。但若是它能与“现在”共鸣,那么沙砾也将在河蚌的孕育下,发育为璀璨的珍珠。《千里江山图》与时代共鸣,有了《只此青绿》;二十四节气与冬奥共鸣,有了节气倒计时;《嫦娥奔月》与航天航空共鸣,有了“嫦娥工程”;羲和御日与探日共鸣,有了“羲和”号探日卫星……这些都是历史与现在的共鸣,无一例外地,它们都是被世界所认同的“中国形象”。

当那些尘封已久的文化在今天再现,非但没有变质,反而如同窖藏了多年的美酒,愈加珍贵,愈加香醇,让不了解中国的人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并认同了“中国形象”。

“中国形象”远不止于冬奥,它会继续发展,就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成功不是终点”。冬奥只是一个开端,“中国形象”还会有新的征程,焕发新的生机,赢得新的喝彩。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冬奥世界文化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年味里的“虎文化”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谁远谁近?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