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引领到科技创新

2022-07-04 01:37李雪魏秀高洁雯赵剑峰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史沿革发展方向

李雪 魏秀 高洁雯 赵剑峰

摘要:[目的/意义]组织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是促进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方法/过程]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为案例,梳理了学部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历史沿革及重要举措。[结果/结论]本文提出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学部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历史沿革    发展方向

分类号:G25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2.03.11

1  引言

学科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的基本单元,其发展和演化是知识创新的突破口,是推动知识创新乃至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石。学科作为知识体系结构分类和分化的重要标识,既在知识创造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在知识传承中发挥主体性作用[1]。研判学科发展的大势、前瞻学科发展的方向、谋划学科发展的布局,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主要提高自主创新和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不断制定学科发展的战略,可为把握科技前沿、抢占新一轮增长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撑。例如,德国物理学会出版的《物理学研究:课题、意义和前景》中[2],研判了物理学发现的前沿和重点;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无尽的前沿:科学的下一个75年》(The Endless Frontier: The Next 75 Years in Science)中,指出未来将有更多的来自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工具在融合科学中发展;美国克雷(Clay)数学研究所提出了7个“千禧年大奖问题”[2],引发对数学领域7个重要难题的关注,这与1900年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在巴黎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形成呼应;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2020科学技术白皮书》(《令和2年版科学技術白書》)。由此可见,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研判学科未来发展,是目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系统地梳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前瞻学科发展趋势,凝练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科发展布局,已成为我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任务。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视察工作时明确指出,要“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中国科学院为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以下简称“学部”)长期以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咨询评议。同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学部充分发挥院士群体学术优势,持续深入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了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思想和学术观点,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学科布局、优先发展方向以及推动国家基础研究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以学部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案例为抓手,系统地分析其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举措,提出未来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新思路,为我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2  学部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举措

2.1  从独立向独立与合作并行发展

学部成立于1955年,并在成立初期設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随后,各学部逐步设立了学科组,其主要任务是对本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并提出建议等,这对我国许多重要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55—1956年,各学部组织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十五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并与《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共同对数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和地理学等8个基础学科做出了系统的规划。1986年,技术科学部召开学部委员会扩大会议对部分学科专题进行调研;1987年,数学物理学部和化学部在无锡召开学部委员会议讨论学科发展战略,同年,生物学部在京召开会议讨论学科发展问题。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成立,并于1988年以学科基金资助学科项目,支持我国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专家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出版了一系列调研报告[3-4]。

2009年4月,学部和基金委基于夯实学科基础、促进科技发展方面的共同责任,联合启动了2011—202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选择数、理、化、天、地、生等19个学科领域,分别组成了由院士担任组长的战略研究组,在联合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于2012年出版了凝聚数百位专家战略共识的“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该工作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基于此次合作的成功,学部与基金委于2012年签署了共同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长期合作[5]。学部也对其组织机构进行了改组,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术委”),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制定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规划,部署和组织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建设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支撑体系,夯实学部的学术工作基础,提升学部的学术影响[6]。自此,学部学科发展战略工作向制度化和专业化方向提升。

学科发展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理论建设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我国科技水平比较落后,学科发展参差不齐,部分学科甚至还是空白,中国科学院作为当时的全国科学中心,担负起了建设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重任。在1955年、1957年两批学部委员中就有苏步青、华罗庚、严济慈、竺可桢等多位学科奠基人。可以说,早期学科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学科建设,为基础学科奠定基础,以学科组的形式对本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进行调查研究。1984年,学部性质与职能转变后,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由于我国学科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单纯的学科研究也开始逐步向战略研究转变。FA326CE1-171B-4461-92DA-90597DC12D85

目前,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已成为学部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学部高度重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顶层设计,并致力于研究制定系列配套文件。各学部在广泛征求院士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根据学科特色,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现状部署研究项目。这些研究项目均由某学科或者某领域的院士牵头,组织、团结和带领本领域的中青年科学家开展学科规划研究,在系统调研、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院士群体对科技前沿的把握和洞见,形成战略研究报告。截至目前,学部先后部署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60余项,基本实现了自然科学类的一级学科的全覆盖。

2.2  从传统向前沿、交叉融合发展

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自主部署项目主要是面向传统一级或二级学科。目前,学部已经部署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粒子物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控制科学等项目。

随着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也不断向前沿领域延伸和拓展,以进一步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面向前沿科技领域,学部部署了精准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计算物理、数据科学等项目;面向交叉学科建设,学部部署了生命分析化学、纳米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项目。

2012年“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出版,为之后10年各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学部根据当前科技发展新形势,针对学科及前沿领域,与基金委继续联合部署“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院士等专家群体的智力优势,依据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前瞻学科及前沿领域布局,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夯实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助力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学部围绕新兴领域、前沿交叉领域以及与颠覆性技术相关的领域设立了20项前沿领域项目。例如,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量子物质与应用、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精准医学研究布局与关键技术、分子设计育种的科学技术问题及规范化、基因治疗、地球系统科学、定位导航和授时、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超声速新型航空发动机、先进材料等。

学科发展包括萌芽阶段、启动阶段、初级阶段和发展阶段等。随着我国学科发展进入不同阶段,学科的发展战略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范式也不断变化,但总体而言,所有的学科总是经过一定阶段性发展而不断壮大的,而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不断交叉互补,使各学科保持了其生命力与竞争力。这也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从最初对传统学科的研究,逐渐转向对前沿领域、对新兴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以及对交叉融合越来越重视的原因所在。

2.3  从单一化向多维化、立体化发展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专业性强,没有专业背景几乎很难开展工作,因此,最初开展的项目基本上是以相关领域专家为主。本文对2014年之前开展的项目进行了梳理,发现涉及的94个项目所提交的项目任务书中,只有不到10%的项目组成员中有非学科领域专家。随着项目的开展,除了学科领域专家以外,各项目组开始邀请情报专家、相关部门管理者、企业家、行业代表等共同参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人员构成更加合理化。例如,软件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过程中,既有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等的专家学者,还有企业、相关情报和管理部门等专家参与。可以看出,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人员构成更加廣泛,既包括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企业、政府、基金会及民间团体等领域的科技专家,也包括政策专家、企业家以及来自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相关人员。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与自然科学具体的研究类课题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区别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本身是一个充分沟通以及凝聚共识的过程。为了促进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系统深入开展,2011年,学部决定资助项目组开展“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等学术活动,旨在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促进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统深入开展。据统计,接近90%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织了多种类型的交流活动。其中,举办“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及各领域学会会议的项目,比例达50%;举办“香山科学会议”的项目占28.6%;举办基金委“双清论坛”的项目占9.5%[7]。这些论坛组织相应学科领域的专家,围绕本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得出学科发展共识,为学科领域发展指引了方向。以“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为例,面向科技前沿,举办了“高温超导研究”“基因编辑”“生命组学与转化医学”“控制科学面临的前沿问题”“激光前沿”“量子信息时代的超导电子学:机会和挑战”等论坛活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举办了“水利科学前沿与水安全论坛”“航天运输系统”“能源动力与科学用能”“海陆交互作用过程与中国海岸海洋环境资源特点及疆域主权”等论坛活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举办了“生态重建与恢复”“长江水环境与生态安全”“环境化学与食品安全”等论坛活动。

最初学部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均被纳入了“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也逐渐多样化,除了“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之外,还出版了“地球科学前沿”系列图书,部分形成的政策建议为相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能源化学”[8]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推动并促成了首个“能源化学”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建设,课程已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授课。“RNA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9]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促进了相关领域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科研计划中立项。“水利科学与工程”[10]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在系统梳理水利科学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研判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重视国家重大需求与科学前沿的统一,形成的建议为科研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电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电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关于加强我国电化学能源源头创新的内容,形成了《关于推进我国电化学能源创新发展的建议》的咨询报告;关于加强高端制造电子电镀的建议,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采纳并列入基础研究支持方向[11]。FA326CE1-171B-4461-92DA-90597DC12D85

由此可见,学部持续、系统地组织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前瞻各学科中长期发展趋势,提炼学科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提出新概念和新思路,分析判断了我国科技界在本学科的创新能力和实力地位,促进了我国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高水平学术活动在学部平台的开展,切实地发挥了学部的学术引领作用。

3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未来发展方向

3.1  加强基础学科研究,打牢科技创新基础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体系性、积累性和衍生性等特点,是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石,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是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要加强对基础学科的发展战略研究,使得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既要满足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迫切需求,更要补齐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致命“短板”。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从学科自身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出发进行选题,目前学部部署的项目已对自然科学类的一级学科实现了全覆盖,未来要继续从全面提升原创能力的要求出发,全面审视学科发展态势,针对薄弱学科、濒危學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提出政策建议。

做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前瞻研判好发展方向、凝练提出关键问题,将为管理部门研究部署重点项目提供重要支撑和参考[12]。未来,除了明确本学科领域的战略定位、探索其内在发展规律和特点、系统梳理和分析学科领域发展态势以外,还应注重从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出发,提出完善学科布局的框架建议。要在分析保障本学科领域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重点学科领域、人才布局、国际合作、设施建设、资助机制等方面。

3.2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前瞻科技创新方向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既要通过前瞻学科的发展趋势,凝练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同时,也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发挥以院士群体为代表的战略科学家“出思想、出思路”的战略规划和分析判断能力。一方面,加强前沿交叉领域的前瞻性研判,特别是针对尚未形成学科、现阶段存在争议的前沿领域、交叉方向进行分析和预判,推动新的学科前沿方向和学科生长点涌现;另一方面,结合国家需求,从基础研究中筛选可能具有应用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前沿研究和科学分析提出在应用领域和产业变革中可能突破的发展方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未来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应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的演化规律和趋势,分析和研判本学科领域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可能的突破口和新学科生长点,研究提出学科领域发展方向与布局以及制约国家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中与本学科领域有关的重大科技问题,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解决“卡脖子”技术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3.3  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科学研究本身就需要依靠人类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通过研究自然现象去发现并掌握其中的科学规律,从而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重大突破。充分地自由探索和交流辩论,鼓励学术碰撞和百家争鸣是探索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思维和举措推动面向前沿交叉和基础领域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研究国际合作策略。要对我国前沿和基础学科领域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楚的认识,明确优势领域,发现短板领域,在打造优势学科国际合作战略高地的同时,积极搭建短板领域的合作桥梁。要紧紧围绕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充分发挥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的作用,不断激发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等作为主体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活力。

4  结语

学科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领域的扩大与深化,使综合性、交叉性和跨界性的问题越来越多,也呈现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例如,传统学科升级换代,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交叉枝繁叶茂。学科问题研究日益重要而紧迫,学科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部作为我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汇聚了我国优秀科学家的代表,有责任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未来,根据学科发展规律,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系统、深入地对自然科学各学科进行战略研究,提出学科领域发展方向与前瞻布局,从而引领中国科学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一项迫切且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总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封二.

[2] 韩宇. 做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引领原创成果重大突破[J]. 中国科学基金, 2019, 33(4): 321.

[3] 龚旭. 科研资助管理与学科发展战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考察[J]. 中国科学基金, 2016, 30(5): 410-416.

[4] 王扬宗. 学部60年回溯: 中国科学院学部历史的几个片段与初步思考[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 30(3): 414-420.

[5] 新闻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长期合作框架协议[J]. 中国科学基金, 2012, 26(3): 169.FA326CE1-171B-4461-92DA-90597DC12D85

[6] 唐琳. 夯实科学发展根基: 记“2011—2020年我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J]. 科学新闻, 2012(6): 42-46.

[7] 李鹏飞, 马新勇, 沙小晶, 等. 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影响及其作用[J]. 政策与管理研究, 2020, 35(1): 118-124.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能源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vii-xiv.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RNA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ix-xxi.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水利科学与工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xi-xiii.

[11] 中国科学院.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电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1: ix-xvi.

[12] 王玉堂. 關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对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指导作用的探索[J]. 中国科学基金, 1994, 8(4): 293-295.

作者贡献说明:

李  雪:查阅资料,撰写初稿;

魏  秀:编写提纲,优化内容;

高洁雯:提炼观点,修改并优化内容;

赵剑峰:提供理论指导,修改并审定论文。

From Academic Leadership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in Carrying Out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from the Academic Divisio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AD)

Li Xue  Wei Xiu  Gao Jiewen  Zhao Jianfeng

Bureau of the Academic Divisio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190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Carrying out research on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s an important basic work for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It can not only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be a significant measure to occupy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future technology. [Method/proces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Academic Divisio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AD),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mportant measures of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Result/conclus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in China.

Keywords: the Academic Divisio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AD)    research on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trategy    historical evolution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1-11-10      修回日期:2022-04-28

作者简介:李雪,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副研究员,E-mail: lixue@cashq.ac.cn;魏秀,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副研究员;高洁雯,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业务主管;赵剑峰,通信作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数理化学办公室副主任,E-mail:jfzhao@cashq.ac.cn。FA326CE1-171B-4461-92DA-90597DC12D85

猜你喜欢
历史沿革发展方向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大陆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历史沿革脉络
党内监督机构和体制的历史演进
中药白及名称沿革考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从源流与发展看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