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探究

2022-07-04 02:20尹红茹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混合式教学高等教育

尹红茹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完成普及与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在教育领域拥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助力。但结合目前形势而言,高校“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环节仍然存在些许问题,有待改善。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环节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等教育;“大学生口语表达”;混合式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引言: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日渐深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为高校“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带来改革发展机遇与创新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在此情势下,“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引入互联网资源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优化、不断创新“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模式,在保证高校教育水平稳固提升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交际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一、高等院校“大学生口语表达”教学现状分析

但就目前形势而言,高等院校“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环节仍然存在些许问题有待改善,具体问题如下。

(一)课程定位模糊

但就目前形势而言,由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授课教师专业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对“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的理解与定位也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受到教育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为深刻,随意性较强,无法呈现制度化教学与规范化教学。再加之课时受限,导致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学生,在心理层面对“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不仅如此,由于教师对“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清,在教学侧重点选择环节存在异议[1]。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部分高校“大学生口语表达”教师欠缺创新意识,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材料开展教学活动。由于教学材料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教师通常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口语表达”教学,从口语概述、语音、语气、语调,直到口语实践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再加之总体课时受限,部分高等院校采用合班教学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口语表达”教学,学生缺乏实践训练机会。除此之外,教育人员由于对口才训练缺乏重视,选择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学习热情严重减退。

(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大学生口语表达”是一项实践性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顺利转化为口语表达技能,方可确保学生顺利走上讲台,将自身观点与自身想法清晰表达,以此确保学生在口语表达环节不断积累口语表达经验,提升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因此,传统理论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高校学生发展需求,更加无法有效凸显学生在学习环节当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学习效率自然难以得到保障[2]。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环节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授课对象,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开展“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目的在于提升高校学生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是高等院校当中一项极为关键的公共必修课程。因此为保证课程教学效率,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身心发展需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部分高校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对“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但相较于其他学段学生,高等院校学生文科基础更为牢固、语言文字功底更强,因此在“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学习环节具备一定的基础优势。为此,高等院校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展开有效培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科学设定“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如下:通过“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学习,确保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环节、日常学习环节以及后续进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具备人际交往环节所必备的沟通礼仪与交流礼仪,可以顺利完成工作沟通、工作总结[3]。

(二)科学设计教学思路,凸显高等院校办学特色

上述表明,“大学生口语表达”是一项实践性较强、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整个教学活动讲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开展口才训练。将教师所传授的语言表达技巧与交际技巧在实践当中完成内化与迁移,并且在实践口语表达环节,不断总结口语表达经验。但由于课时受限,因此如何开展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成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問题,这也同时是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开展线上教学,为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资料与自主训练文本,使学生开展自主线上学习以及小组讨论学习,在预习环节掌握线下教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此同时,通过师生线上互动、在线测试以及新课评价等方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调节学习时间,为课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当在课下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对学生展开科学指导,带领学生完成“大学生口语表达”训练任务,并且科学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当中完成知识迁移与知识转化,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口语表达水平。

例如:在课程设计环节,教育人员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与制约,发挥学生主体优势,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与学生展开密切的互动与交流,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学习积极性。总体而言,“大学生口语表达”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做好课程设计工作、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学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加大线下训练力度、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模块测试任务、对学生展开全面评价、顺利完成“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任务。

(三)做好教学融合工作,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与作用,确保二者可以实现融会贯通、协调发展。无论是在课前预习环节、课程学习环节以及课后复习环节,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与互联网教学平台展开密切的互动与交流,做好延伸性指导工作[4]。

举例说明:首先,在学生自主预习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基础知识点展开深度分析,在互联网平台当中发布学生自主预习目标与预习作业,由学生开展自主预习训练。在此期间,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在线学习状况,并且要求学生将预期成果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特定板块。由教师开展精准点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线下真实训练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在课中训练环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以及线上测试情况,掌握本课授课难点,带领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后完成知识点整理,科学创设教学情景,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情景当中展开口语表达。由教师同旁协助,帮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要领,显著提升学生口语表达水平。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在线测试任务,保证知识转化能力稳固提升,并且与教师展开线上交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学习情况,科学选择拓展内容开展学习,以此丰富自身学科知识储备,教师结合反馈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针对学生口才能力与口语表达水平展开培养,需要在真实的场景当中开展互动与交流。因此,应当秉承实践教学原则,有效降低理论教学比例。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与学习特点引入有效沟通理论,将交际礼仪与口语表达技巧融入日常训练环节,确保学生在实践训练环节,将所学知识合理应用其中,显著提升训练效果。混合式教学需要秉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结合高校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科学引入“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内容,确保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前面所学内容可以顺利引出后面的知识点;而后面的知识点学习则可以作为前面知识点的重要补充。除此之外,随着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学评价工作也应当作出相应优化与调整,突破传统教学评价限制与制约,采用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模式,掌握学生的在线讨论参与程度以及在线学习时长、学习进度以及模块测评成绩。通过以上指标纳入到教学考核评价环节,搭配线上日常考核方式,可以更加全面、更加精准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并且在教学评价结果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作出调整,科学设定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比例,这也是“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与混合式教学模式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高校“大学生口语表达”,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在保证“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口语表达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煜武.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实践 ——以"国际贸易术语"教学为例[J]. 現代职业教育,2019,13(13):276-277.

[2] 郑伟芬. 基于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探析——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演讲与口才”课程为例[J]. 考试周刊,2017(41):26.

[3] 吴舒婷. 基于TED模式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改革为例[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8,7(2):78-81.

[4] 刘昭,赵丽. 转型高校地、企、校合作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大庆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为例[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7):57-58.

课题信息:“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大学生口语表达"课程线上教育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策略研究)成果(2021YB0269)”

猜你喜欢
互联网背景混合式教学高等教育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分析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