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路径研究

2022-07-04 05:15刘艳霞
科学与财富 2022年7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治法律

摘  要:目前,由于大学生法治思维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无法很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使得大学生成为各种社会骗局的重点关注对象。加之当前家庭、学校等教育模式一味地追求分数,淡化了法治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地位,导致未成年人在考上大学,离开父母保护之后,缺乏独自抵御外界风险的思维和能力,无法及时合理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致使以“校园贷”为首的各类骗局在高校层出不穷。在当下教育中,如何树立大学生法治思维,强化自身法治意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重点从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路径入手,加强大学生对自身的保护,实现法律对个人私益的救济。

关键字: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

2017年5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

事实上,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缺失,法治意思淡薄已经成为了共性问题。特别是近些年,大学生暴力犯罪频发,以大学生为主要诈骗群体的校园贷屡禁不止,大学生群体法治思维和法治教育可谓是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法治社会构建的重要参与者。开展大学生群体法治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培养法律敬畏心、提高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意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首先,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自身法律意识,直接关系着国家发展方向。青年人是国家未来的缩影,青年兴则国家兴。特别是在如今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是肩负国家复兴的重要任务。

其次,作为未来的社会参与者,提升自身法律意识,有助于营造气正风清的良好社会氛围。青年人在参与社会事务,更应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靠法律行使有关权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最后,作为个人,提升自身法律意识,有助于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可以快速融入社会,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法治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

从整体来看,大学生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实际上,只有法学院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思,其他院系普遍存在“偏科”现象,不仅缺乏配套的法治宣讲师,甚至在师资队伍,特别是辅导员行列中也存在不懂法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培养的学生法治意识的缺失。

法治教育形式化现象严重

部分高校虽然开设法治教育课,但是工作停留在表面,在课堂上讲讲法条,看看视频了事。但法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多的是需要专业的老师或者律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以案说法,特别是要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与法律所结合,这样才会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部分讲师案例匮乏,思维固化致使法治教育举步维艰,有的法治教育课堂依然采用数年前的案例进行解说,流于形式致使高校法治教育难以深入开展。

法治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致使法律人才整体向一线城市倾斜。从高校法治教育资源来看,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法治教育资源较为雄厚,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相對缺乏和单一,特别是一些在三四线城市办学的高校法治教育人才尤为紧缺。正是由于法律人才缺乏,使得高校法治教育产生差异性,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路径

当下,大学校园建设参差不齐,进出校人员鱼龙混杂,这就使得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不得不独立面对、思考问题,独自承担社会风险。此外,大学生周边的一系列问题,也倒逼着大学法治教育的构建。

(一)突出法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地位

教育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等特征,我们不能将高校法治教育看做提升学生法治思维的最后一程和临门一脚。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应当将法治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教学阶段和环节,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逐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这样不仅有助于社会风气转变,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也可以减轻高校法治教育的压力,将闲置的法治资源向其他高校倾斜。

(二)构建高校专业法治教育团队

法学作为当今绝大多数高校的必备课程,完善法治教育教学队伍,不仅是高校发展的义务所在,也是当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所以,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教学水平一流的法治教育团队是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首先要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对重点大学、高学历科研人才要特殊考虑,提升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考察,鼓励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打磨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最后聘请专职律师、法检人员出任学科教育宣讲员,实现法律和现实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案例中融会贯通,提升大学生法律运用能力。

(三)优化高校法治教育环境

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当利用好这一阵地,肩负起法治宣讲的使命。为此,高校法治教育不能仅仅通过课堂来展示,法治教育可以融合在学生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可以利用学生吃饭就餐实践在食堂播放《今日说法》、《天网》等法律节目;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针对热点事件开展校园辩论赛等。

四、结语

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一项常态化、系统化工程,更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强化法治思维建设,方可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浪潮中迅速成长。虽然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然而伴随着高校法治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大学生法治意识将逐步提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面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嵘蓉,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及提升策略[J],大同大学学报,2021,(6):112

[2]杨佳佳,大学生民法典教育的价值探究与路径选择[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5):44

作者简介:刘艳霞(1993—),女,山西吕梁人,太原师范学院助教专职辅导员.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让法律做主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