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实践+“双高计划”背景下,中高职融通中提升高职学生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2-07-04 05:15王娟张雪标黄雅迪
科学与财富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王娟 张雪标 黄雅迪

摘  要:随着“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 + ”、“智能 + ”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教育部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即“双高计划”实施意见),明确了双高计划项目遴选的工作原则: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即质量为先、以点带面,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支持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高水平高职学校要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着提升师型队伍建设为目的,以及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经过为期数日的企业调研与锻炼学习,受益匪浅,在中高职融通中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能力,有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分层分类培养目标;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的实施和评价。面对“双高计划”提出的改革发展任务和产业转型升级下人才结构的

调整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以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评价机制等为着力点,创新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双高计划”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要更加突出职业性,人才培养主体更加体现多主体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应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利用真实的企业项目和仿真实训基地相结合,创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实践环境,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强、发展空间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其成长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实施中高职融通教育培养模式,应不同于以往的“3+3”中高职贯通模式,除了要进行课程改革,还需要根据专业群要求打造人才培养模式及中高职课程有机的衔接,以中职为基础,高职培养目标为目的,而不是华而不实,无法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构建以能力为重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生源来源繁杂,生源质量呈现多样性。学生入学的标准、知识水平和能力有较大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同班同层次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目前高职人培大多采用以根据专业群为抓手,以职业岗位为基础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建立“平台 + 职业技能等级模块”的分层分专业的课程体系、1+X 的证书课程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机制等。分层分类教学研究集中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但由于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难易不同,应在提升技能根据岗位要求,对理论知识和实训项目均应强化分类指导,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而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化上,确保教学的有机融合。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才能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学生学习个性化和教师教学非同步的方式真正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 , 让学生主动发展 。以《电路基础》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学情,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来源、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专业方向等因素进行分层;(2)目标分层: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云班课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配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3)辅导分层。课外辅导答疑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有效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跨层次指导 , 辅导内容、方式等都要体现一定的梯度。(4)评估分层。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估也要实行分层评估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估标准, 教师要充分认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平台上的进步, 及时对其肯定,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 从而使学生获得专业学习的成就感。

三、创新全过程全方位渗透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课程教学,高职学生自我意识观念强,思维活跃,但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思政元素融入职业发展及专业课程,将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其次,突出学生个体发展。入校即开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点为彻底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再次,加速精品课程建设与思政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以专业与就业为引导,创新开展教学活动,搭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平台。在评估上,贯彻 1+ X 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培养适应社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四、建设高质量教师团队。

建好专业(群)带头人团队,培养和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开展教师学历、能力的提升,组成以专业(群)带头人为核心,课程负责人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团队,提高专业(群)建设的顶层设计水平和引领专业产业发展的洞察力和执行力。

结束语:高职院校应全面联合社会与企业等各方力量,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切实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与层次,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努力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艳艳. 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思路及相关问题阐述[J]. 卷宗,2017( 16) : 248.

[2]魯玉桃,崔镖. 关于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EB//OL]. ( 2020 - 05 - 06) [2020 - 08- 28]. 学习强国手机 APP.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