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成都高等教育工匠培育体系研究

2022-07-04 05:15何汇川
科学与财富 2022年7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高等教育成都

摘  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期的四川和成都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构建成都高等教育工匠人才培育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工匠型高水平、高技能人才,为助推成都早日实现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便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着重点。

关键词:成都;产业转型;高等教育;工匠培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在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紧跟形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一、工匠型人才培育的时代使命

培育工匠型高技能人才是时代所需、社会所需,现如今在制造业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德国、日本等国早在百年前就已经重点关注和培养工匠人才。我国的工业发展受历史条件的影响,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回归和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恰逢其时,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需要的时代使命。

二、成都加快培育高等教育工匠人才的必要性

(一)為成都新经济发展提供持续技术支撑

2017年底,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意见》立足成都发展实际,在综合研判国内外新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制定了“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几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锐意改革、主动作为,搭建了发展新经济的总体架构和政策体系,并形成了一套先进的工作理念。成都市在全国最早成立了新经济委、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新经济俱乐部三个组织,为推进新经济发展建设构建了体系、打造了支撑点、找准了抓手。在“新经济”带动下的新产业正在成都蓬勃发展,其活力与能量超出想象。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尤其是大量的高技术人才。未来成都要实现新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经济总量的持续攀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加快培育高等教育工匠人才是必由之路。

(二)为成都产业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当前,成都正在进一步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正在为加快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协同发展的“5+5+1”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增长这一远大目标不懈努力,迫切需要一大批富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根据调研,成都制造业企业目前高级技师缺口在60%以上,技术能手、高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已经成为制约成都产业发展的“短板”。可见,各级政府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加快构建高等教育工匠培育体系,推进成都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助推成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

(三)为发挥成都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桥头堡作用做好人才储备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作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要津的成都,区位优势明显、高等教育资源密集,现有包括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在内共计58所,其中本科院校29所(普通本科高校7所、应用型本科21所、职业本科大学1所)、高职高专院校29所(高等职业院校28所、高等专科学校1所)。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更是“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为此,成都加快培育高等教育工匠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学术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为推进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做好人才储备正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三、成都高等教育工匠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

(一)政策基础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诸多相关文件,为推进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政策基础。国家层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高校转型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四川层面,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工业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1年)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职业教育发展各要素做好了科学谋划;成都层面,紧跟国家和四川省形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成都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关于实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强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了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健全了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二)经济基础

近年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表现亮眼。根据《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2020年10月经城市综合成本指数调整后的新经济总量排名,成都在国内城市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北京。2021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1.99万亿元、增长8.6%,发展质效持续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个百分点。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在蓉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12家,17项事关成都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成都在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位势能级加快提升。去年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今年3月,《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落地。如果说,21世纪之初的头20年,四川至少50%的经济增长潜能来自成都。那未来,主角将从成都延伸为成德眉资,四市组成的超级都市圈。一个更为庞大的经济引擎,正拉开经济第四极的发展序幕。

(三)教育基础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逐步重视,成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从无到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集群的转变。截至 2020年末,全市技能人才总量240.3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3.24万人。全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405所;技工院校41所,在校学生 7.71万人;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4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2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48个。成都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逐渐向好。

四、成都高等教育工匠培育体系的实现路径

培育新经济时代工匠人才是个系统工程。持续优化高校工匠培育的制度与环境,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助推成都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愿景目标實现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势在必行。

(一)优化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厚植工匠人才培育土壤

成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持续优化工匠人才培育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起与成都现代产业相适应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满足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要健全覆盖全体城乡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的全民技能提升培训教育体制机制,搭建以企业、职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各类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技能提升平台;要在全社会推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严谨执着的工匠精神,并逐步形成尊崇工匠、争做工匠和做好工匠的职业取向;要持续推进“成都工匠”培育计划,不断推出新时代工匠典型,带动引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高质量、规模性增长;要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劳动、技术、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加强对引进技能型人才的政策支持,切实解决其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问题,使更多技能型人才安心岗位并持续积累创新。

(二)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协同推进高质量职业教育

在高端制造业、现代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成都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通过“政企社”协同推进,逐步建立起“政府统筹管理、企业积极办学、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鼓励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共建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企业和社会力量中的管理、技术骨干与高校管理干部、教师、研发骨干等轮岗交换,从而提升成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能力,助推成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高校应该成为培养新时代工匠的摇篮。成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成都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务必通过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推动高水平学校和企业、社会资本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改革中增加实践环节,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技竞赛活动。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案例等及时纳入教学内容。

(四)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切实打通职业发展通道

建设技能型社会,实现《成都制造2025规划》目标,需要大批真材实料、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针对成都高等教育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下一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带领下,相关参与方应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应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应加快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进一步畅通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参考文献:

[1]王朔.百年成都地方职业教育史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33):75-80.

[2]王进.弘扬工匠精神  创新成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03):83-86.

[3]张玲玲.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01):154-157.

[4]高国丽. 新经济时代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及对经济影响研究[J].中国储运,2021(02):145-147.

[5]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cdhrss.chengdu.gov.cn/cdrsj/c109733/2021-09/30/ content_5a4f312638c2440ba9aff11b65313759.shtml,2021-09-30/2022-03-30.

[6]成都有哪些大学?成都所有大学名单一览表[EB/OL]. https://www.dxsbb.com/news/1687.html,2021-10-27/2022-03-27.

作者简介:何汇川(1984-),男,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国防科技创新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成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成都高等教育工匠培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YY24202103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高等教育成都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