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7-04 05:15黄海洋姚泽星
科学与财富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广西

黄海洋 姚泽星

摘  要:制造业是优化经济结构、重塑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是推动新发展格局朝更高阶段迈进的关键因素。新发展格局对提升广西制造业发展质量带来了新机遇。广西制造业高耗能低附加值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产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有待提升、产业关联度水平不高。广西要审慎谋划在新发展阶段下制造业的发展路径,通过坚持新动能培育、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打造人才“洼地”、技术“硅谷”,夯实优势产业基础,扶持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培育绿色GDP新增长极,提升全区制造业发展质量,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抢新机、谋新路、开新篇。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西

一、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秩序加速演变,中国-东盟贸易额连续五年持续增长,广西面临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不断变化。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广西在提升发展质量的新阶段,进出口贸易的局面逐渐从原料、市场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转向充分利用14亿人口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进行“双循环”发展模式。新发展格局需要建设切实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安全可靠的制造业集群,形成供、产、销链条顺畅的内循环体系。制造业是建设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柱,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广西制造业体系健全,部分企业拥有国内领先技术,但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与全国相比具有一定发展距离。总体层面而言,广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強度不高,与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物联网技术协同度不明显,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价值链末端,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三大定位”的要求仍有差距。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广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需要深入分析当下产业发展背景、困境及解决路径。

二、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区位优势突出,制造业发展潜力大。广西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2021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提出制造业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发展迎来新使命。

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强基补链提质增效。广西积极落实工业强桂战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将区位优势化为发展优势,提高广西制造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切实加大引资引智力度,鼓励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革新,培育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富有增长潜力的高精特新企业,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鼓励工业开发区换挡升级,壮大实体经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开发区升级发展,培育发展万亿级制造业集群,对于融入新发展格局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立足新发展阶段,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人力资源、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科学谋划,切实做好政策保障、智力支持、金融支撑、用地保障,助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1.制造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力度较大

广西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较为稳固。“十三五”期间,广西大力打造汽车、机械等10个产业成为千亿元级产业。2016-2019年期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超过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接近7.5%,利润年均增长超过5.2%。2020年,广西工业增加值达到5221.2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 比重超过23.5%,与2015年基本持平。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其中柳州、南宁两地工业增加值占广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长期稳居全区前两位,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北联的经济窗口,是实现广西制造业稳增长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提升北部湾经济圈工业发展质量的突破口。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朝现代化产业体系迈进。从2015年到2020年,全区及下辖14个地级市的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占比均有所下降。2020年,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的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22.94%、47.25%、22.8%、35.4%、38.0%、47.5%、28.1%、36.3%、26.2%、39.8%、34.2%、28.5%、27.2%、28.8%。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16.25%、9.35%、23.6%、22.5%、12%、9.4%、12.3%、4%、17.8%、12.7%、6.11%、3.86%、11.9%、11.5%。

2.制造业区域集聚能力不断提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筑牢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等重点支柱产业链,全面提升广西制造业发展水平。柳州是广西的重要工业城市,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长期高达约25%,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具备打造高水平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环境,拥有引领全区制造业提质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优势。2015-2020年,广西依托北部湾经济区、柳州—桂林工业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其中乘用车、工程机械、内燃机、电解铜、氧化铝产量进入全国前五,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万亿级和千亿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预计2021-2025年期间,广西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超过7000亿元。

四、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

广西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为主、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向海发展的态势尚未形成等,导致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和问题。

1.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产品缺乏核心科技,产品附加值较低,税收贡献率较低。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广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排在21位,为167.1亿,研发投入占比为0.79%。2020年广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73.2亿元,低于全国增速6.5个百分点。其中,广西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12.94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0.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3%。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相比,分别有2153.4亿、1442.5亿、3306.7亿、725.5亿的差距。研发投入经费偏低导致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

表2     2020年广西产业技术创新主要指标与全国及周边省份比较

2.领军型、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发展缺乏智力支持

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路径是提高产品核心科技水平,创新产品模式,改变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的状况,其核心在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广西自2000年以来,仅有一位新入选的“两院院士”,仅为广东的14.2%,江苏的8.3%,湖南的10%,仅占全国的0.429%。广西区内共有78所高校,但其中仅有一所“211”院校。2020年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数27.4万人,其中研究生仅1.01万人,本科生11.86万人。高校毕业生区内就业占比仅56.42%,其中研究生区内就业占比仅44.66%。总体上,广西高素质人才流入较少,区内高校学生流出较多,引进人才的类型及数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仍有一定距离,高端人力资源供给水平有待提升。

3.工业经济发展均衡度较低,部分地市工业基础薄弱

在广西下辖的14个地级市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的地市仅有柳州、南宁,两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5%。贺州、来宾、河池、崇左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均低于4%,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据显示,仅有柳州市的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40%,北海、防城港、百色的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30%,南宁、桂林两地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低于15%。不同城市之间的工业化水平差异较大。

五、推动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1.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升级,加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

广西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依托资金要素和领军型、创新型人才要素驱动。通过建立健全产业政策,针对制造业出台“一揽子”政策方案,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广西金投、交投、城投等省级国有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创新投资基金,为有发展潜力的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保障,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水平和发展质量。

2.打造人才引进新模式

将柔性引进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之一,不断拓宽创新型人才的来源渠道。同时,发挥省内高校的教育优势,坚持外地引进与本地培养相结合,提高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持续深化校企交流及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培育一批具备科技创新潜力巨大、成果转化实力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显著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3.推动传统产业换挡升级,全面提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

一是坚持绿色引领,让传统产业“在焕生机”。铝业、糖业、建材等产业是广西的传统产业,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Industry Life Cycle),传统产业市场增长率大幅降低甚至呈现严重的负增长态势,需求增长率、产品品种相比于成熟期,有显著变化,行业态势竞争者数量增加、技术变革速度减缓、用户购买弹性提高,这类产业已不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但作为广西重要的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面对传统产业困局,需引入新技术、新模式,通过绿色改造、工艺革新,降低生产耗能,优化生产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培育发展千亿级制造业,筑牢工业经济基础。通过发展云智能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蛙跳”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同时,深刻把握产业革新方向,对朝阳产业提存量、扩增量,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坚持“关停一批、升级一批”的政策导向。做优做大做强南宁、北海、桂林的信息技术产业,扶持柳州新能源汽车城建设,鼓励上汽通用五菱、玉柴、柳工等“百亿大企”扩大规模升级成为“千亿大企”,加快培育生物制药、智能制造、区块链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郭克莎,田潇潇.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J]. 中国工业经济,2021,(11):44-58.

[2]宋洋,李先军. 新发展格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评价体系[J]. 贵州社会科学,2021,(11):120-129.

[3]李晓沛,郑春蕊.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2,(01):59-68.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11548064。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名称: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机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BJY004。

作者简介:黄海洋(2000.12-),男,汉,广西贵港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学本科生。

姚泽星(2000.07-),男,汉,广西贺州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学本科生。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广西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