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市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分析

2022-07-04 05:15郭中华
科学与财富 2022年7期
关键词:社会治安视频监控

摘  要:在推进全面实现A市“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着力构建规范化智能前端感知体系,完善全域化资源联网共享体系,建立标准化视图数据治理体系,建立一体化视频图像智能应用体系,健全常态化视频安全防护体系“五大体系”,全面提升视频监控技术服务支撑实战能力,助推公共安全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关键词:视频监控;视频建设;社会治安

一、发展目标

未来5年,实现视频前端点位覆盖更加全面,视频图像资源整合更加充分,视頻图像数据联网共享更加通畅,视频图像价值信息挖掘更加深入,视频监控安全防护体系更加巩固,视频智能应用全面普及,视频监控技术服务公共安全能力大幅跃升。

一是前端感知建设科学化。视频前端感知设备科学布建,点位覆盖进一步提升,点位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视频监控均衡发展,前端设备智能化升级稳步推进。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四门落锁、高低联动、动静结合、布控高效”的前端智能感知体系。

二是视频资源联网全域化。公共视频传输专网全面升级提速,视频图像资源全面整合,重点行业、领域视频资源整合深入推进,社会视频图像资源按需汇聚,实现多维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三是视图数据治理标准化。标准化、规范化推进视频图像数据接入、治理、服务工作,实现视频图像数据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系统化管理,基础数据准确率达到100%、采集数据鲜活率达95%,有效支撑维护公共安全应用和大数据综合应用。

四是技术应用智能化。解决数据孤岛、需要多平台切换查询的痛点问题,实现应用系统一体化。视频图像全时段调阅、视频信息深度挖掘、多要素解析比对、多维度关联分析,实现高效应用。

五是网络安全防护常态化。完善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安全管控系统,建立前端准入体系,巩固安全防护系统,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和管理机制,全面建成“合规准入、严控边界、全面审计、主动监测、高效处置”的常态化视频监控安全防护体系。

二、实施办法

(一)优化视频感知前端点位布局

感知前端是指采集各类感知数据的采集设备,包括:采集视频流的视频监控摄像机、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监控设备,采集图像数据的车辆卡口、人像卡口等智能前端摄像机和具备视频流解析功能的智能设备,采集物联数据的电子围栏、WiFi探针等感知设备。通过加密感知前端、扩展采集维度,实现从视频图像数据“采得到”演进至多维感知数据“采得全”,结合需求进行场景化、科学化布建,进一步达到“采得好”的效果。

1.加密前端视频监控点位

按照“围”圈、“切”块、“分”格、“连”线、“定”点的布局规划方法,综合考虑地域特点、治安状况、人员密集度、交通线路、行政区划、人车活动规律、建设经费、已建点位分布情况、建设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以“高低联动、动静结合”立体化布局思路开展规划设计,实现多个场景布建的关联。

——加密补点五道“围”圈。完善市际包围圈,以车辆卡口为主,实现A市与相邻地市交界处通路视频监控全覆盖;完善城区包围圈,以绕城高速为界,实现出入城区通路视频监控全覆盖;填补环路视频缺口,实现监控视频全覆盖。

——结合行政区域“切”块。结合各县“市”区行政区划,补充区与区交界处通路视频缺口,实现区域切“块”和区域封闭。

——六类社会区“分”格。结合小区(村屯)、园区、校区、商区、景区、街区自然情况进行网格化划分,实现视频监控网格封控。

——道路主要节点“连”线。以道路路口、重点路段、公交地铁站点为控制节点,部署智能前端摄像机,实现关注目标“连”线追踪。

——对照标准 “定”点。对照《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规范》(GB37300-2018),逐项梳理重点区域部位自然情况、监控覆盖情况、监控建设需求,突出重点,全面覆盖。

——“高低联动”全覆盖。结合交通治堵工作需求,选取能够覆盖城区重要主干路的制高点,安装高倍球机,以大场景全局监控为主,配合路口、路段的视频监控摄像机监控局部细节场景,实现从点到面的全方位掌控。

——“动静结合”提高机动性。加强单兵、车载设备、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移动监控设备与已建设视频监控摄像机的协同应用,提升视频采集的机动性。

2.推进视频监控前端智能化转型

智能视频监控前端是指具有各种应用算法,能对视频图像实现自动识别和分析,并输出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结构化的数据的设备。主要包括:车辆卡口、人像卡口、具备视频流解析功能的前端设备等。提高智能视频监控前端占比,提升前端智能化水平。

——大幅提升智能视频监控前端新建比例。结合“围”圈、“切”块、“分”格、“连”线、“定”点的整体布局,在人员密集区、人员复杂区、案件高发区、维稳重点部位安装具备人脸抓拍、结构化的功能的智能视频监控前端;在重要交通节点、桥梁、下穿隧道等车辆通行必经处安装具备车辆抓拍、人车抓拍的智能视频监控前端。

——持续推进老旧视频监控前端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对老旧视频监控前端设备的维护、更换和升级,应结合应用场景需求,优先选用智能视频监控前端,并同步做好承载平台配套升级扩容。

——统筹考虑智能摄像机与边缘侧视频图像智能解析设备协同使用。构建云边融合的计算框架,通过边缘侧处理前端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图像信息,回传处理结果,降低对中心计算、存储和网络带宽的需求,提高响应速度。

(二)提升视频图像信息资源联网整合共享能力

1.优化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

——提高接入网络性能。接入网络用于支撑前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应以xPON等带宽高、稳定性强的有线网络为主,以微波、4G/5G、NB-IOT等无线网络为补充,提高前端设备接入的灵活性、多样性、可靠性、可扩展性。

——升级市、县(区)间三级网带宽。市、县(区)两级间视频传输网应充分考虑视频图像传输高带宽、低时延的需求,选用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关键设备和链路应冗余配置,保障网络系统可靠性。

——统筹网络规划。打通不同运营商、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的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网络地址链接,按照A市统一规划的IP地址段合理使用,确保网内设备IP地址的唯一性。

2.推进视频图像信息资源联网整合

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拓展经费来源,盘活社会视频资源存量,与公共监控点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发挥整体效益。具备条件的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资源联网整合率应达到100%,符合国标的社会面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率应达到80%。

——整合重点行业、领域视频资源。根据公共安全和行业管理现实需要,借助有利政策,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依托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交换体系,整合教育、卫生、交通、人防等重点行业、领域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实现A市多领域、多行业、多平台视频资源联网整合。

——整合社会面视频资源。探索建立社会单位视频图像信息整合汇聚技术路径,依托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整合汇聚重点社会单位、住宅小区以及停车场等社会面视频图像及车辆卡口抓拍信息资源,推动视图数据有效融合,进一步丰富视频图像信息数据来源。

(三)强化视频图像数据治理

参照大数据系列标准规范,全面规范公共安全视图数据在接入、处理、组织、服务、治理、应用全流程的标准化,实现对视频流、图像流、图像数据、业务关注数据等各类接入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采用补齐、去重、纠错、校验等数据治理手段以及标签化、关系化的智能分析技术,全面提升视图数据的准确率和鲜活率。

1.完善设备基础信息

持续完善设备基础信息,新接入设备严格按要求建档、维护基础信息、规范设备识别码。建立设备基础信息同步、校验、更新机制,定期清理冗余数据,确保信息准确、鲜活、完整。

2.提高卡口数据准确度

加强运行维护保障,提高人像卡口和车辆卡口在线率,增强数据上传稳定性,及时维修或更换问题设备。提高人像卡口设备识别准确率,清理误读、重复识别人脸抓拍数据;积极协调车辆卡口抓拍设备及平台承建厂商在本级平台修正车辆卡口抓拍识别结果,提高车辆卡口抓拍结果识别准确率,补齐补全车辆类型、品牌、型号和车身颜色等1400标准属性字段,校准前端设备时钟信息,校正前端设备经纬度信息,提高抓拍数据基础信息的准确度。

3.持续推进视频流数据治理

——采集部位梳理。定期梳理边境沿线、宗教活动场所、重要党政机关、外国驻华使领馆周边、军事设施周边,以及警卫安保重点区域等涉及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的区域、部位敏感视频流数据点位目录;定期梳理省际和市际线、主干道、检查站、卡点、地标建筑、维稳敏感地、重大活动举办地、重点安保路线、国省道交通干线出入口、案件多发区、治安复杂区等重点关注点位目录;定期按照GB37300标准按类梳理重点公共区域的采集部位。

——视频画面治理。核准一类视频监控点视频画面标注信息、行政区划编码,校准画面时钟信息,提升录像可调用率,确保重点联网监控摄像机30天内录像文件可调用;做好对重点行业、领域接入的摄录公共区域的二、三类点位视频画面治理工作。

(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建设

1.建设视频综合应用平台

按照视频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指南,结合A市建设实际,建设A市视频综合应用平台。在视频专网、用户域和数据域部署三网三平台,并部署开展相应的视频应用系统功能,为A市提供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服务与支撑。

2.加强视频图像共性应用和专业应用建设

通过合理应用,支撑视频图像对象监控、目标追踪、线索挖掘、态势分析等视频图像专业应用。实现对人、车、物、事件、场所等业务对象的实时关注、历史回溯;对人、车、物等关注目标的发现、预警、锁定;对关注目标的时空、伴随和归属关系刻画;对人员、人群、车辆的行为、态势分析等。

3.积极探索视频图像专题应用建设

鼓励各部门结合业务需求和视频图像共性应用,扩展建设个性化专题应用。专题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反恐维稳专题,即通过视频图像开展涉恐涉稳重点人员管控等;指挥处置专题,即通过视频图像开展大型活动安保等;治安防控专题,即通过视频图像开展实有人口管理、巡查盘查等;侦查破案专题,即通过视频图像开展涉案对象实时预警、查询研判等;行政管理专题,即通过视频图像开展在线身份核验、交通态势评估等;执法监督专题,即通过视频图像开展视频督察等;民生服务专题,即通过视频图像开展走失人员查找等;全方位发挥视频图像支撑公共安全业务应用效能。

(五)巩固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1.建立视频感知前端安全准入机制

为确保视频专网安全可控,应建立前端设备接入准入、认证、管控机制,生成设备资产库白名单,实时阻断非法私接、仿冒等前端接入,阻断安全风险,防止安全风险蔓延至全网。

2.构建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优化视频监控系统防攻击、防泄密、防盗取等技术防护措施;提高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网络准入、网络访问控制、网络入侵防范能力;建立数据防泄露、数据脱敏、数据加密、数据鉴权、数据备份恢复机制;完善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本级与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边界建设以及公共安全视频传输网与新一代公共安全信息网、互联网以及其他专网之间的横向边界建设;实现设备和用户的身份管理认证以及行为审计。

3.健全视频图像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制定视频图像信息对外共享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视频图像资源共享范围、路径、流程及权限,确保视频图像共享安全。完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内部使用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以及建设安全、使用安全、运维安全等具体要求。定期开展公共安全网络检查,建立完善视频监控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安全事件发现、处置能力。

(六)加强图侦专业队建设

加强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不断提升全市各级图侦部门专业应用能力。建立图侦研判机制,在侦查破案、安保维稳、逃犯预警抓捕、服务民生等多方面主动作为,提升运用视频图像信息预警预防能力和串并案能力。研究探索图侦部门参与实战业务流程,建立图侦与刑侦、技侦、网安、情指、治安、交警等部门“横向”合成预警机制和配合办案机制,市、县(区)图侦专业队信息互通、手段融合、捆绑作业的“纵向”合成机制,实现图侦技术手段流程化应用。

结论:通过优化视频感知前端点位布局,提升视频图像信息资源联网整合共享能力,强化视频图像数据治理,推进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建设,巩固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图侦专业队建设,有效提升视频监控技术服务支撑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GB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EB/OL],www.gov.cn.2015.

[3]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財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 发改高技 [2015]996 号 )[EB/OL].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5.

[4]陈刚,续磊.视频侦查规范化指引[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郭中华,男,1989年9月,吉林长春,汉,本科,研究方向:公共安全

猜你喜欢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
论如何加强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关于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治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