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非性双重关系伦理困境研究综述

2022-07-04 08:15刘娜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情社会工作者双重

刘娜

双重关系的概念起源于心理学领域,后被引入社会工作领域,尽管对双重关系呈不鼓励甚至明令禁止的态度,但在实务过程中还是会经常陷入双重关系的伦理困境,双重关系可以分为涉及性的双重关系和非性双重关系,无论是在伦理守则还是在调查研究中都认为涉及性的双重关系弊大于利,禁止与服务对象产生有关性的双重关系。1但限制非性双重关系在社会工作伦理领域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一、 非性双重关系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非性双重关系在我国长期存在并一直争论不下与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同时也和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我国是人情社会

徐道稳认为西方倡导个人主义,而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因此西方个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容易建立专业关系,中国社会人情氛围浓厚,易出现双重关系。 萧子扬认为中国是“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在人情的交换中建立并不断进行巩固。人情建立关系,关系蕴含人情,两者在我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相互见后,苛刻强调专业关系,将会对服务过程造成障碍。完全从西方传入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我国的人情社会实践中必然会产生伦理困境。黄逸弘认为我国在传统文化主导下的人际关系要想维持较好的交往,就必须投入感情,讲人情、给面子与是拉近服务对象关系的重要手段。2

(二)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制度信任不足

李爽认为中西方的信任模式存在差异,在我国信任更多是对有血缘这种特殊关系的“家里人”的信任,很难产生西方社会中可以基于制度等中介物产生在陌生人之间的普遍信任。在西方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可以以专业作为凭据,服务对象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制度等作为信任的评判标准产生制度信任。而中国社会工作起步晚,无论是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实务过程中都存在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导致专业关系难以建立在制度信任之上,而是更多的建立在实质性的信任关系上。3张金成认为双重关系可以提升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双重关系产生的人际信任可以从私人关系领域延展到专业关系领域,积极的双重关系有助于构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制度信任,并且可以促使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更加真实、深入、全面的袒露自身问题,更容易接受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便于服务工作的开展。4

二、 非性双重关系导致的工作困境

虽然非性双重关系的存在可以促进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但无也会存在潜在的风险。

(一)损害服务对象利益

杨静认为与服务对象产生双重关系容易使服务对象把社会工作者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遇到问题时长希望让社会工作者为自己做决定,不但容易对社会工作者产生移情,还可能在服务的过程中违背案主自决的原则。5张龙认为双重关系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第二利益的出现,社会工作者将自身的利益或其他利益放在服务对象利益之前,可能会利用双重关系操作服务对象的行为,通过服务的实施获取自身想要的利益或效果。6

(二)给社会工作者带来困扰

杨鑫认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起双重关系可能使社会工作者自身也成为受害者,面对一些需要的利益社会工作者自身作为一个平凡人也会充满渴望,但又身为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性的助人角色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明确拒绝,从而使内心充满矛盾,影响社会工作者的自身心理健康。7赵雷雷认为在双重关系中社会工作者会产生高度的情感卷入,承担原本应有服务对象自身或其他支持系统应承担的责任,责任的过度承担的情况下服务效果缺失有限的,可能会使社会工作者产生倦怠和耗竭现象。8

(三)影响服务的效率与效果

马志强认为为取得服务对象信任,在建立专业关系前先建立熟人关系是高成本低效率的,我国人口流动性强,花费较长时间的人际交往建立的信任关系可能会变成无用功。此外,由于建立了熟人的双重关系,导致在服务对象认知里认为因社会工作者在其人际关系中占据特定位置,承担着对服务对象帮助的义务和责任,不利于服务对象个人能力的提升,并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双重关系的存在还容易使社会工作者很难保持价值中立的工作立场,不利于对服务对象的情况以及服务结果进行客观评估。9

(四)影响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

胡琼认为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社会工作者是应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原则,而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性的体现点之一,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出现双重关系会影响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和职业形象,也会对社会工作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 非性双重关系的应对

针对以上非性双重关系存在导致的问题,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发生。

(一)加强对于非性双重关系的教育与督导

沈黎认为要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加强督导并持续进行教育,督导需要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和意见,对他们的行为负责,协助被督导者专业能力上的提升,加强对于专业伦理的课程教育,传授适宜专业行为和处理伦理困境技巧,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做出良好示范。10罗维认为督导机制使具有指导性、修正性和支持性的,需要在服务工作开始前充分评估双重关系可能存在的影响,在工作过程中持续关注和监督,督导过程中需要对双重关系加以探讨,防止双重关系对服务对象造成影响。11狄玉秀认为督导是社会工作过程中必须的缓解,督导机制的缺乏或督导力度的不足会使社会工作者做出错误的行为,引发伦理困境。社会工作协会也要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针对实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完善伦理体系。12

(二)完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闫昭澎认为制度和政策的完善使社会工作伦理完善的基础,社会工作者需要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伦理守则,相较于美国以及港台,我国内地的《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都过于空泛抽象,在发展社会工作制度层面的同时,也应该致力于《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本土化。13闫涛认为应制定本土化的具有操作性的伦理守则,中西方社会结构和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西方严厉禁止的“小礼品馈赠”、“共餐”等结合我国本土情景做出适当的修改,需要实务界和理论界的社会工作人员共同完善出一套适合我国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14赵芳认为应该改善伦理抉择环境,制度是伦理抉择的重要前提,有效的制度伦理才能促使符合伦理的实践行为发生,统一明确的伦理守则才能使社会工作者在双重关系的伦理困境中做出正确选择,严格的处罚才会有效抑制违反伦理准则的行为发生,良好的规范化操作为社会工作者面对双重关系时提供良好的伦理抉择环境。15

(三)社会工作者时刻自我监督

张跃认为社会工作者自身要树立明晰的认知,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人情关系使不可避免的,社会工作者要能够正确的处理双重关系的伦理问题,分清主次,保持冷静思维,坚定自己的职业立场,当双重关系不再是促进服务开展的工具,而对社会工作服务早晨负面影响时要及时调整。16陈艳认为社会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己,践行伦理守则和机构规定,时刻记住并提醒自己是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应变,把握好尺度,既不可过分亲近,也不能全程死板。同时对于和自己熟悉的人应该转介同事和其同行,避免产生双重关系。17郑剑珠认为在为服务对象服务的过程中自我监控是十分重要的,当双重关系出现时要自我反思是满足谁的需要,要持续检测自己的动机。18

四、结论

对于双重关系的争论一直存在,不可否认由于我国的传统人情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制度信任不足,双重关系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建立与服务活动的开展。但双重关系的存在无论对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还是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社会工作者个人应该保持自我警觉和监控,应该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教育与督导,完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为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玲. 本土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研究——微观结构、关系特征和行动依据[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3(4):10.

[2] 張宗艳. 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看社会工作中的关系[J]. 才智, 2016(27):2.

[3] 徐启隆. 中国人情社会下社会工作双重关系的伦理困境分析[J]. 区域治理, 2022, (1)

[4] 张运苗. 农村社会工作中的双重关系:社会工作者的态度、伦理困境和工作优势[D]. 2019.

[5] 王思斌.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制度与文化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1(04):1-10.DOI:10.19934/j.cnki.shxyj.2001.04.001.

注释:

1. 李扬,钱铭怡.国外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及其利弊(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2):858-861.

2. 黄逸弘,吴宝红,黄逸宁. 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双重关系研究.时代报告,2017(4):1003-2738

3. 李爽, 俞鑫荣. 人情与面子——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探索[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 (4):115-120.

4. 张金成. 差序格局下社会工作双重关系存在的合理性[J].青春岁月,2019(19),242.

5. 杨静,肖爽,陈会全.双重关系困境:服务陪伴而非社工陪伴——基于成都市L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精神康复个案的分析[J].中国社会工作,2021(18):8-12.

6. 张龙.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以双重关系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第1卷(3):118-120.

7. 杨鑫.专业价值观和伦理是社工的生命——以澳洲社会工作双重关系的伦理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4):88-90.

8. 赵雷雷. 浅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中社会工作者的高度情感卷入[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 (1):284.

9.马志强.从熟人关系到专业关系:社会工作求助模式的转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1):140-144.

10. 沈黎,刘斌志.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中专业关系的伦理困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98-100.

11. 罗维, 柏松杉, 刘朋. 高校心理咨询中双重关系的伦理探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2):154-156.

12. 狄玉秀,曹庆新.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关系的伦理困境探析[J].中国市场,2018(04):207-208.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207.

13.闫昭澎. 福利机构中社会工作“双重关系”伦理困境及其应对[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7, (2):22-24,33.

14. 闫涛. 信任与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中的专业界限[D].复旦大学,2010.

15. 赵芳.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中双重关系的限制、困境及其选择——一项基于城乡社会工作者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3(1):51-72.

16. 张跃,夏辛萍,程雅楠,高瑞霞.明利与隐患:人情关系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1,21(3):1-4+9.

17.陈艳.浅析社工在双重关系问题中的伦理困境及解决思路[J].劳动保障世界,2019(20):54-55.

18. 郑剑珠. 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双重关系探讨[J].2009(z1):1671-8402.

猜你喜欢
人情社会工作者双重
自然与成长的双重变奏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不要透支人情
人情之美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双重打击”致恐龙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