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22-07-04 11:16徐清清
科学与财富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课程思政

摘  要:在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文章从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出发,说明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师能力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实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国家及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引言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国家战略部署,也是高校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理念和创新指导[1]。在“课程思政”热潮的影响下,大部分高校都已经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并初见成效,这也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基于此,本文以管理经济学为例,探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其他课程提供相应的借鉴。

1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管理经济学作为我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内容能够紧扣时代发展,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同时该专业的学生未来普遍从事与经济、金融、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有很高的要求。对本门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响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自主学习以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管理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管理经济学课程中的很多专业知识都蕴含着思政元素,在进行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如在讲解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章节中,主要讲解需求、供给与均衡價格理论。在讲述该理论如何运用时,导入关于近几年直播行业的兴起,对直播间的产品销售一空的现象进行讲解[2],引出薄利多销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适当降价吸引顾客,但是不能违背市场规律。

在生产决策分析中,企业进行生产决策,主要考虑单一可变投入要素和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进而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3]。但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涉及到生产的外部性问题,引入工厂在生产产品时向厂外排放废气、废水等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中,讲述垄断市场结构时,学生可能先入为主,对于垄断产生厌恶情绪。并且在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垄断企业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对垄断的公用事业产生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可以在介绍常见的垄断如“电信垄断”、“铁路垄断”时可以穿插讲解垄断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再举例“5G”技术、高铁等世界领先技术的发展都是在国家支持下,通过国有垄断企业将垄断收益投入到研发中,为我国技术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通过垄断案例的正面引导,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规划道路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发展规划道路,树立正确的工作观、生活观、人生观。

总之,管理经济学这门课程中涉及到的思政元素可以说是非常多,需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将其无形当中贯穿到课堂中去,从而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管理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手段。课堂讲授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探究式、讨论式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倡参与式、启发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式,构建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2)更新教学内容

管理经济学课程内容广泛,涵盖市场经济的不同方面,包括市场机制、需求弹性、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定价策略和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等。教师围绕上述管理经济学的内容合理组织学习的进程,以形成课程教学的思政模式。除了介绍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外,中国目前的经济改革和政策也应纳入课堂教育。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

(3)改进考核方式

构建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助于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与传统的课程相比,管理经济学的考核主要侧重于过程性考核,便于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塑造。传统课程考核主要为“课堂互动+作业汇报+考勤”,改革之后增加线上多媒体视频自学、平时论文、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考核方式,制作管理经济学试题库,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试题讲评,使学生明确把握基础理论学习的重难点,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学习的理解能力。

(4)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一线主体,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特别是如何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更多的与课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课外知识。

4结论与展望

“课程思政”是当前各高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热点,它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思政补充,而是要将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内容的讲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同学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

管理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用所学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经济学课程相关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识,完善科学合理的思政评价体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青,许成安.“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元素挖掘与实践路径——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0):139-142.

[2]孙淼,王帅洲.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0):66-67.

[3]马云驰.“课程思政”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5):218-219.

作者简介:徐清清(199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课程思政
“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一场及时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