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野县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监测防控策略

2022-07-04 11:45刘磊
科学与财富 2022年6期
关键词:麦区条锈病赤霉病

刘磊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是我国一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是影响 我县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的重大病害。新野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80万亩左右,是国家命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性”。该县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早发区和重发区,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据农业农村部通报和专家预测,2022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在我县偏重流行风险大。根据历史经验,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提出以下建议。

一、 2022 年我县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流行风险分析

据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分析会商,预测 2022年小麦条锈病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甘肃南部等麦区偏重流行,湖北大部、河南中北部等麦区中度发生;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至大流行。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具有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大 区域流行的特点,重发地块可造成产量损失 30%以上,甚至绝收。 我县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小麦条锈病重要的冬繁区和春季 流行区,小麦条锈病在冬前(秋苗期)可以侵染繁殖 2~3次,冬季可以侵染繁殖2~3次,在春季可以侵染繁殖3~4次。我县处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一淮河一线,是小麦条锈病从长江流域麦区向黄淮海等主产麦区扩展蔓延的重要关口,是河南省防控条锈病的南大门,也是全国阻击小麦条锈病的主战场。需要高度重视,早发现、早防治。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可防可控不可治的特点。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暴发流行,不仅造成严重减产、品质下降,其产生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会导致人畜中毒,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稻桩等农作物残体上越冬,我县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绝大部分推行秸秆还田,田间菌源充足,加之目前我县种植的小麦品种均中感或高感赤霉病,一旦抽穗扬花期降雨,小麦赤霉病就会偏重发生。我县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2010年、2012年、2016年、2018年、2021年5次偏重发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年际间波动大,从2010年~2021年12 年间,小麦赤霉病在新野 5 次偏重发生,年平均偏重发生概率 41.7%,属大概率发生事件。“十二五”期间重发生概率为20%、“十三五”期间重发生概率为 40%、“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2022年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的风险非常大。

二、防控工作的防控策略及目标要求

(一)防治策略:对小麦条锈病,大力推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治对策,将其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阻止其向中北部麦区扩散蔓延。对小麦赤霉病,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防在发病之前,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二)目标要求:小麦 “两病”监测预警及时准确,条锈病应急处置率 90%以上,赤霉病预防率 95%以上。“两病”专业化统 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6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 80%以上,病害损失 率控制在5%以内,努力实现应治尽治,应防尽防。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 强化责任落实。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 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县抓落实”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本地人力、财力、物力,组织动员各部门、乡镇、农村和社会力量做好防控工作,担负起重大病虫害防治监督管理的职责,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农业农村部门需要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及时准确向当地政府汇报小麦“两病”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防控预案,切实加强监测预警,精心组织好应急防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把防控任务落实到乡到村到地块,避免因指导不及时,防控不到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 准确监测预警。植保机构需要认真落实《农作物病虫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小麦条锈病要立足早发现,加密调查和普查频次,严密监控病情发展动态,继续实行首发奖励制度,对首次发现者给予奖励。对小麦赤霉病,要密切关注春季天气变化,加强分析会商,注重短期预报,科学研判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孢子捕捉和田间调查相结合、专业测报和群众自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病害测报的准确性。严格执行重大病虫信息周报制度,强化消长动态系统监测,提前发出趋势预报和防治警报,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因监测不准,预报失误,贻误防治战机,造成工作被动。

(三) 实施科学防控。 从 2 月下旬开始,对小麦条锈病,要坚决落实“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努力延缓病害流行速度;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O.5%~1%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已唑醇、丙环唑、氟环唑等,兼治纹枯病、茎基腐病、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病害,做到应治尽治,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小麦赤霉病要把握4月中下 旬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见花打药,主动预防,做到应防尽防,遏制病害流行。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 特别有利的气候条件,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喷药1 次,以确保控制效果。小麦灌浆期若降雨天气多,需要第三次防治,防止赤霉病分生孢子再次侵染,造成呕吐毒素超标。防治药剂推荐使用选择性强的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咪鲜胺、嘧菌酯和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如戊唑醇与氰烯菌酯、丙硫菌唑、肟菌酯、咪鲜胺、多菌灵、百菌清、福美双),施药时要用足药液量(植保无人机亩药液量应在1 升以上、飞行高度控制在1米左右),以确保防治质量。

(四) 推进统防统治。 一是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 织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二是利用补贴的办法,组织调动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市场化统防统治;三是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自防自治,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科学防控;四是在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示范区和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统一组织防控工作,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

(五) 强化宣传指导。 通过广播电视、 短信微信、张贴挂图、悬挂标语、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强化对防控工作的宣传,使广大农民了解小麥“两病”的危害,掌握防治方法,增强主动防治意识,尽可能多的动员广大农民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去。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尤其在关键节点,组织专家分片包乡包村,对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指导。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争时间,抢速度,坚决打赢小麦重大病虫防控这场硬仗。

猜你喜欢
麦区条锈病赤霉病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小麦品种引种备案目录(第四批)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